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奧運前夕境外記者「兩隻」眼睛看中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7-26 0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 ... content_8757462.htm
2008年07月23日 20:41:3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23日電 題:奧運前夕境外記者「兩隻」眼睛看中國

    新華社記者 張崇防

    「湖廣熟,天下足。」產糧大省湖南能為中國的糧食安全作出怎樣的貢獻?在備戰奧運的前夕,中外記者不僅關注奧運會,還善於抓住每一次提問的機會「刺探」中國國情。

    在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湖南省副省長徐明華提供的一組數字讓在座的境內外記者眼睛一亮:湖南省稻穀產量居中國首位,用佔全國3%的耕地生產了佔全國6%的糧食,每年向世界提供商品糧100多億斤;袁隆平雜交水稻已累計增產糧食1萬多億斤,每年增產的糧食可多養活7000萬人。

    另一位新聞發言人、雜交水稻專家青先國介紹的情況也讓在座記者感到耳目一新: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樂觀地估計,超級雜交水稻的單產水平將來有望達到1500公斤。目前,超級雜交水稻多個試驗田畝產達到了800公斤,計劃在2010年達到畝產900公斤。即便實現了這個目標,還有600公斤的潛力。

    路透社記者韓碧如對當天的發布會表現出興趣:「中國南方地區水稻從原來的每年三季變成了每年兩季?」「湖南省今年的稻穀產量預計如何?」她連珠炮式地向發言人提問。

    在世界糧食危機的背景下,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能否確保糧食安全?新聞中心副主任祝壽臣介紹說,正是針對中外記者的這一普遍關切,他們專門安排了這場新聞發布會。

    7月8日正式開放的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專門接待前來採訪奧運會的中外媒體的非註冊記者。該中心正式運行后,幾乎所有的新聞發布會全部移至這裡舉行。中國最重要的經濟發布會也不例外。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在這裡舉行發布會,介紹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吸引了來自64家媒體的117名中外記者參加,包括33家境外媒體的64名記者。按照慣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公布了中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率、CPI等關鍵經濟數據,在記者當中引發了一場新聞大戰。

    目前,新聞中心已舉行了20多場新聞發布會,主題涵蓋奧運期間旅遊接待、氣象與自然災害預測、奧運馬術比賽籌備情況、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志願者工作等。除奧運題材外,新聞中心還觸及了中國經濟、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

    例如中國的集體林權改革。這一改革被稱作繼上世紀50年代的土地改革、80年代初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新中國的「第三次土改」,也是改革開放30年間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農村稅費改革之後的第三次農村改革,外界將其視為「觀察中國農村土地經營制度的重要窗口」。

    「中國農民承包土地的年限為50年,對林地的承包期限則長達70年,林權證像房產證一樣可以抵押和貸款。」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告訴在場的中外記者。「全國的耕地有18億畝,林地有40多億畝。退耕還林工程讓林地新增1億多畝。中國既要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又要保護生態環境和捍衛國土安全。」

    西班牙埃菲通訊社記者卡門認為,在北京奧運會召開的前夕,舉行類似的新聞發布會有助於外國記者快速、全面地了解中國。

    「我們不僅僅關注北京奧運會。」卡門說,她對中國很多方面的情況都感興趣。

    「不是每一位常駐北京的外國記者都有機會去湖南採訪。」她認為,由中國的地方官員介紹當地情況,提供的信息更具體、更權威。

    這是新聞中心正式開放以來首次就一個省的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1: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