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文系列] 台灣精美散文選讀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目錄

1. 羅蘭: 保存自己的特色

2. 羅蘭:何處不相逢
3. 羅蘭: 談朋友
4. 羅蘭: 人生偶得
5. 張曉風: 愛情篇
6. 張曉風: 只因為年輕啊
7. 林清玄: 紅塵有緣
8. 林清玄: 咸也好,淡也好
9. 林清玄: 純善的心
10. 林清玄: 真正的桂冠


`````````````````````````````````````````````````````
羅蘭簡介:羅蘭,本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於河北省寧河縣蘆台鎮。1948年去台灣,同年便開始在台灣警察廣播電台當主持人。《羅蘭小語》、《羅蘭信箱》家喻戶曉。

張曉風簡介:張曉風,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后赴台,畢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台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一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灣十大散文家選集》。余光中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林清玄簡介: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作。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 本帖最後由 廣南子 於 2008-7-23 13:53 編輯 ]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沙發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18 | 只看該作者

1. 羅蘭: 保存自己的特色



台北曾經上演過的一部電影「櫻花戀」,裡面的女主角是位日本姑娘,因為想要去動手術做雙眼皮,使她的美國丈夫大生其氣。

    日本姑娘想做雙眼皮的目的是要使自己變得像美國人,她以為那樣「會使丈夫覺得她更可愛」。但事實上那位美國丈夫所愛的卻正是她原來的東方面貌;換句話說,她丈夫就因為她長了單眼皮、矮身材、直頭髮才愛她。

    這段劇情當然不僅是戲劇中的誇大渲染,因為在事實上,我們差本多每人都有過這種感想:往往美國朋友在台灣所挑選的中國太太,並不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認為漂亮的。相反的,他們挑的卻正是我們認為不漂亮的。他們常常喜歡找一些身材特別嬌小玲瓏,頭髮完全是中國原始的樣式,沒有花花捲卷,鼻子不高,單眼皮,而舉動也保有中國固有的文靜的小姐。因此,常有人覺得美國人的眼光奇怪。

    其實,他們的眼光是正常的。他們如果愛那種西洋化了的東方人,那就乾脆去娶一個他們本國的小姐,不是更標準嗎?他們愛東方人,就是因為東方小姐們是東方小姐,具有一切東方小姐的特色和東方的美點。而我們中國人卻正和他們站在相反的觀點。我們有時欣賞西方人的風儀,對自己本來的面貌反而覺得平庸無奇,所以,急希望把自己弄得西洋化一點。

    當然,按一般「美」的標準來說,最好的是西方人具有東方的美點,或東方人具有西方的美點。所以有許多歐亞混血的孩子,都是很漂亮的。

    可是愛情卻不一定是如此,一個人對一個人發生愛情,往往不是愛對方夠上什麼標準,而只是愛上他的特色。否則大家都向著少數的幾個標準美人進攻,其他那些不夠「標準」的,豈不找不到對象了嗎?

    既然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合乎「美」的世界標準,那末與其勉為其難的用不自然的方法改造自己,就不如好好地保存自己的特色。

    一個人生來的特點可能就是她的美點,我們不必希望自己像某一個有名的美人,我們應該希望自己只最像自己。

    談起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特色,就不免想到那些電影明星。有一陣子,我們在報紙雜誌上,看見許多明星的照片,都有點像李麗華,又有一陣看見許多明星的照片都有點像張仲文。這些人不懂得發揮自己的特色,而只知「東施效顰」,就難怪他們只能做默默無聞的三四流角色了。

    記得以前有位美國太太,在上海某照相館照了一張照片,拿回來一看,照像師把她下頦上的一塊凹下去的印子給修掉了。也許因為這位太太是學藝術的,當時她很不高興,問照像師為什麼給她修掉。照像師當然解釋說因為這樣比較好看,她說:「不管好看不好看,那是我臉上有的東西,你就不該把它修掉。」

    當然學藝術的人不免有點怪癖,不過,這也說明了,藝術上所說的「真」,究竟是美的條件之一。如果把自己弄得不像自己,失去了應有的真,那就無從談到「美」了。

    假如你愛你自己,而且也希望別人所愛的是你的本色,那麼,你就不必去模仿別人,而要發揮你的本色,使它顯出光彩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3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21 | 只看該作者

2. 羅蘭:何處不相逢



有一句俗話說,人生何處不相逢。有時我們覺得這個世界很大,人與人間的聚合須靠著難得的運氣或機緣。沒有緣的,一生一世也未必見得到一次面。可是,也有時候,我們會覺得這個世界很小。碰來碰去都是熟人。本來彼此不認識的,談了一陣之後,還可能會發現。

    ——啊!原來你和某某人認識啊!或者還會發現,彼此竟然是親戚。於是,大家會又感嘆又欣慰地說:這個世界太小了!

    不管這世界是大還是小,人與人的遇合總是很難預料的。也許有那朝思暮想希望見見面的人,偏偏總是陰錯陽差碰不到一起。也許有那唯恐碰在一塊的人,偏偏冤家路窄越躲越會碰上。

    曾經有一位先生,去投考某大公司。他抱著很大的希望和信心去參加了考試,一切都很順利。本來錄取的希望很大,可是,沒想到負責命題和閱卷評分的人是他以前所得罪過的一位先生。於是,這條路就走不通了。

    當初,他得罪這位先生的時候,兩個人原來是同事。不久之後,兩人都另外找到工作,辭職離去。那時,本來想,從今以後,大家分道揚鑲,誰也不會再礙誰的事了。沒想到,幾年之後,會在這種微妙的機會下碰在一起。只因為當初一時地鬧意氣,而影響到日後自己的前途,真是有苦說不出。

    人生何處不相逢!不要以為世界大,道路多,得罪了的人,可以永遠不再見面。常常我們會發現,人們總是在那幾條路上擠來擠去,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又會碰到一起。想到這裡,我們也許會了悟,忍一時的氣,讓人一步,並不算是吃虧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4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24 | 只看該作者

3. 羅蘭: 談朋友



我一生喜歡朋友。上學的時候,真說得上是「交遊甚廣」,從最高班到最低班,加上學院部各系,以及勞師、簡師、鄉師、幼師,各部,每一班都有我的朋友,所以直到現在,只要遇見老同學,提哪一班,我都有熟人,甚至連姓名都不會忘記。喜歡朋友的天性,使我在上學時大部分的時間都和朋友在一起,讀書反而成了次要的事。而我的朋友是各種性格都有的,有喜歡運動的,有喜歡音樂的,有喜歡吃零食的,有喜歡聊天散步的。也就因為如此,所以,我才左右逢源。看運動會時,因為運動員中有我的好朋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格外起勁,也使我比別人更了解運動規則。和各項運動會的花花絮絮。有音樂會的時候,我也比別人開心。因為演奏或演唱的人是我的朋友。我第一個被她們的琴韻或歌聲感動。當我想要聊天的時候,我有喜歡聊天的朋友。當我想要散步的時候,我有喜歡散步的朋友。甚至我想溜出校門去買零食的時候,也自有這一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與我偕行。而當我為應付考試而不得不開夜車的時候,我找班上功課最好的朋友,她可以做我臨時惡補的老師。

    學生時代的朋友真可說是多彩多姿。離開學校,走入社會之後,所接觸的人,不若學校的同學那樣容易相與。所以,在剛開始做事時,所經常來往的仍是以前在學校時所交下的一些朋友。最令我懷念的是一位會填詞的同學,她比我班次低。離開了學校之後,趕上抗戰,我有一段時期,在鄉下教書,學校發不出薪水,生活很苦。那時,她接濟我一切的費用,連寫信的郵票都是她附在信中寄來。逢到寒暑假,總是她寄旅費來,讓我到天津她的住處去度假。假期里,一切吃用固然是她盛情招待,就連肥皂、牙膏等一應日常用品,她也在開學之前為我買齊。然後,買張車票把我送回學校。而我們在她那間租來的小屋裡,成天談的都是些虛無縹緲。我們談詩,談音樂,談對遠方的撞憬,談屬於少女們的羅曼蒂克的夢。現實問題反而不在我們談話的範圍之內。過了幾年之後,這位好朋友環境轉環,而我開始有了一點餘力,於是,輪到我為她找工作,接濟她的生活。

    我一直相信,好朋友多半都是在學校的時候交到的。走人社會之後,雖也偶爾遇到一些談得來的,或在工作上必須合作的人,而且感情似乎也相當接近,但總覺其中缺少一些真正的坦白或誠摯,彼此絲毫不存成見、不設防備的時候就很少。我常說,一個人,一旦懂得如何由別人的環境(而不由他的本人)去衡量別人的時候,他就不容易交到真正的朋友了。讀書的時候,大家穿一樣的制服,過一樣的生活,受一樣的待遇,彷彿同學每一個人生來就是相同的。很少有機會去想到某個同學的家世、出身與背景。因此,大家的感情是發乎自然,不帶功利與實用的目的的。走入社會之後,衡量人的標準就很自然的有了改變。在認識一個人之前,幾乎無可避免的要先了解他的家世與背景。而一旦摻入了這些了解,那感情就無論如何也無法再像同學之間那麼真摯與單純了。

    我不知別人是否如此,我卻是直到現在,仍然毫無辦法地喜歡單純的由一個人的本身去認識他、有時,當我與一個人交往了很久之後,忽然發現了他(或她)有某些顯赫的家人或親戚關係,我就難免感到失望。友情似乎只有在單獨的個人之間最容易維持。此外,一切的關係都會對友情有或多或少的牽制。這種情形,在結婚之後,就更為明顯。丈夫的朋友不見得是太太的朋友,太太的朋友更不見得是丈夫的朋友。尤其這其間還牽涉到不同性別所造成的顧忌,也容易使人動輒得咎。而大家為了遷就家庭,往往寧願放棄或疏遠朋友,不久以前,我想約幾位老同學聚一聚,左約右約,這個時間不行,那個時間有事;有的是「老爺」在家,她不便擅離職守,有的是「老爺」不在家,她更不便擅離職守。那麼,把「老爺」一同請來呢,大家又一致認為有了他們,談話都不自由,結果還是吹了,不是女人不要朋反,而是女人結了婚就不屬於自己。其實,男人又何獨不然?他們結了婚,也同伴不屬於自己。為了家庭,總不可避免要犧牲一些朋友——特別是那些最適於做朋友的「名士派」的朋友。

    而且,人們社會經驗越深,對朋友二字的了解就越差。前幾天,我打電話約一位我認識不久但很談得來的女士,到舍下小聚。她很世故地一面答應,一面道謝,一面說:「其實,你有什麼事要我做,在電話里交待一下,也就行了,何必這麼客氣呢?」當下,我真是欲辯無從,怎麼說呢?她已經被功利的人們包圍慣了,因而覺得所有的友誼都隱藏著一點功利的目的。而我對她那一點真正的友誼也就無從辨認了。結果,我還是請了她,她也如期光臨了。但是,我猜想,她一定到現在還在尋思,我究竟有什麼地方需她幫忙。否則,以現在這樣的社會,怎麼會有一個傻瓜肯單單為了友誼而請客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5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27 | 只看該作者

4. 羅蘭: 人生偶得



樂觀·寧靜·豁達

    快樂雖然是情感上的享受,卻是非要用理智去追求不可的。

    快樂是要花代價的。要求得快樂,必須先磨練自己的耐性,先付出艱苦和等待。我們必須先播下種子,去漫漫灌溉,用不求收穫的、理智的心情去等待快樂的果實。不要為那埋在泥土裡,看不見的遙遠地希望而覺得不耐煩。許多人等不及真正的快樂,而把快樂的種子吃掉。更有許多人把表面上美麗的事物當做快樂,因而嘗到了苦果。

    你要嘗到成功的快樂,必先付勤勞與努力的代價,你要嘗到交朋友的快樂,必先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你要嘗到戀愛的快樂,必先學會怎樣不濫用愛情和犧牲自己。一切快樂都要先下耕耘的苦功,然後才可望收穫。

    無論從事任何學問和事業,最好先把成敗得失的念頭拋開。把自己所從事的學問和事業當做一件藝術品看待,只求滿足自己的理想和情趣。這樣才可以使自己眼界寬宏,胸襟豁達,一切苦惱緊張自然就可以減少,成功的可能性反而增加了。

    當你胸中有廣大的世界,對眼前狹小生活圈子中的恩怨,自然就不想去計較了。

    女了使人生不至真的幻滅而成為冷寂的虛空,我們一定要有一種故意不去看破的執迷;這就是認真。為了使自己不至掉入人間苦樂的幻景中而不能自拔,我們更一定要有隨時退出局外,做一個旁觀者的清醒;這就是豁達。

勇氣·信心

    人人都有軟弱的時候,只看他有沒有方法使自己平安地渡過這陣心緒上的低潮。假如你有力量,夠堅強,就會發現總有峰迴路轉的一天。

    當你沒想門外是寒冷可怕的世界時,你還應該開門出去看看,是否真的如此。

    如果你有信心,你對前途就不猶豫了。如果你有勇氣,你就不怕前途是否有困難或危險了。

    每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了。

    人的一生很像是在霧中行走;遠遠望去,只是迷濛一片,辨不出方向和吉凶。可是,當你鼓起勇氣,放下憂懼和懷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每走一步,你都能把下一步路看得清楚一點。「往前走,別站在遠遠的地方觀望!」你就可以找到你的方向。

    當危險緊張的事故環繞著的時候,緊張慌亂是沒有用的。而最要緊的是鎮靜和堅強。當你在心理上有最壞的準備時,眼前的一切就都沒有什麼值得畏懼的了。

知足

    我們生活在沒有變故的日子裡,不覺得一切順利進行是多麼可貴,和多麼值得我們欣慰和感謝。日常生活只要能按部就班,沒有差錯,不生枝節,那就已經是置身在幸福之中了!一些不必要的閑愁只是由於自己沒有感覺到順境平淡生活的可貴而已。

    幸運背後總是靠自身地努力在支持著的。一旦自己鬆懈下來,幸運也就溜走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6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32 | 只看該作者

5. 張曉風: 愛情篇



兩岸

    我們總是聚少離多,如兩岸。

    如兩岸——只因我們之間恆流著一條莽莽蒼蒼的河。我們太愛那條河,太愛太愛,以致竟然把自己站成了岸。

    站成了岸,我愛,沒有人勉強我們,我們自己把自己站成了岸。

    春天的時候,我愛,楊柳將此岸綠遍,漂亮的綠絛子潛身於同色調的綠波里,緩緩地向彼岸游去。河中有萍,河中有藻,河中有雲影天光,仍是《國風•關睢》篇的河啊,而我,一徑向你泅去。

    我向你泅去,我正遇見你,向我泅來——以同樣柔和的柳條。我們在河心相遇,我們的千絲萬緒秘密地牽起手來,在河底。

    只因為這世上有河,因此就必須有兩岸,以及兩岸的綠楊堤。我不知我們為什麼只因堅持要一條河,而竟把自己矗立成兩岸,歲歲年年相向而綠,任地老天荒,我們合力撐住一條河,死命地呵護那千里煙波。

    兩岸總是有相同的風,相同的雨,相同的水位。乍醬草勻分給兩岸相等的紅,鳥翼點給兩岸同樣的白,而秋來蒹葭露冷,給我們以相似的蒼涼。

    驀然發現,原來我們同屬一塊大地。

    縱然被河道鑿開,對峙,卻不曾分離。

    年年春來時,在溫柔得令人心疼的三月,我們忍不住伸出手臂,在河底秘密地挽起。

定義以命運

    年輕的時候,怎麼會那麼傻呢?

    對「人」的定義?對「愛」的定義,對「生活」的定義,對莫名其妙的剛聽到的一個「哲學名詞」的定義……

    那時候,老是慎重其事地把左掌右掌看了又看,或者,從一條曲曲折折的感情線,估計著感情的河道是否決堤。有時,又正經的把一張臉交給一個人,從鼻山眼水中,去窺探一生的風光。

    奇怪,年輕的時候,怎麼什麼都想知道?定義,以及命運。年輕的時候,怎麼就沒有想到過,人原來也可以有權不知不識而大刺刺地活下去。

    忽然有一天,我們就長大了,因為愛。

    去知道明天的風雨已經不重要了,執手處張發可以為風幟,高歌時,何妨傾山雨入盞,風雨於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一方共同承風擋雨的肩。

    忽然有一天,我們把所背的定義全忘了,我們遺失了登山指南,我們甚至忘了自己,忘了那一切,只因我們已登山,並且結廬於一彎溪谷。千泉引來千月,萬竅邀來萬風,無邊的莊嚴中,我們也自莊嚴起來。

    而長年的攜手,我們已彼此把掌紋疊印在對方的掌紋上,我們的眉因為同蹙同展而銜接為同一個名字的山脈,我們的眼因為相同的視線而映出為連波一片,怎樣的看相者才能看明白這樣的兩雙手的天機,怎樣的預言家才能說清楚這樣兩張臉的命運?

    薔蔽幾曾定義,白云何所謂其命運,誰又見過為劈頭迎來的巨石而焦的的流水?怎麼會那麼傻呢,年輕的時侯。

從俗

    當我們相愛——在開頭的時候——我閃覺得自己清雅飛逸,彷彿有一個新我,自舊我中飄然遊離而出。

    當我們相愛時,我們從每寸皮膚,每一縷思維伸出觸角,要去探索這個世界,擁抱這個世界,我們開始相信自己的不凡。

    相愛的人未必要朝朝暮暮相守在一起——在小說里都是這樣說的,小說里的男人和女人一眨眼便已暮年,而他們始終沒有生活在一起,他們留給我們的是凄美的回憶。

    但我們是活生生的人,我們不是小說,我們要朝朝暮暮,我們要活在同一個時間,我們要活在同一個空間,我們要相廝相守,相牽相掛,於是我棄放棄飛騰,回到人間,和一切庸俗的人同其庸俗。

    如果相愛的結果是我們平凡,讓我們平凡。

    如果愛情的歷程是讓我們由縱橫行空的天馬變而為忍辱負重行向一路崎嶇的承載駕馬,讓我們接受。

    如果愛情的軌跡總是把雲霄之上的金童玉女貶為人間姻火中的匹婦匹夫,讓我們甘心。我們只有這一生,這是我們唯一的籌碼,我們要活在一起下注。我們只有這一生,這只是我們唯一的戲碼,我們要同台演出。

    於是,我們要了婚姻。

    於是,我們經營起一個巢,棲守其間。

    在廚房,有餐廳,那裡有我們一飲一啄的牽情。

    有客廳,那裡有我們共同的朋友以及他們的高談闊論。

    有兼為書房的卧房,各人的書站在各人的書架里,但書架相銜,矗立成壁,連我們那些完全不同類的書也在聲氣相求。

    有孩子的房間,夜夜等著我們去為一雙嬌兒痴女念故事,並且蓋他們老是踢的棉被。

    至於我們曾訂下的山之盟呢?我們所渴望的水之約呢?讓它等一等,我們總有一天會去的,但現在,我們已選擇了從俗。

    貼向生活,貼向平凡,山林可以是公寓,電鈴可以是詩,讓我們且來從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7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35 | 只看該作者

6. 張曉風: 只因為年輕啊



愛——恨

  小說課上,正講著小說,我停下來發問:「愛的反面是什麼?」

  「恨?」我環顧教室,心裡暗嘆,只因為年輕啊,只因為太年輕啊。我放下書說:這樣說吧,譬如說你現在正談戀愛,然後呢?就分手了。過了50年,你70 歲,有一天黃昏散步,冤家路窄,你們又碰到一起了,這時,對方定定地看著你說:「xxx,我恨你!」如果情節是這樣的,那麼你應該慶幸,居然被別人痛恨了半個世紀。恨也是一種很容易疲倦的情感,要有人恨你50年也不簡單,怕就怕你當時走過去說:「xxx,還認得我嗎?」對方愣愣地呆望著你說:「啊,有點面熟,你貴姓?」全班學生都笑起來,大概想象中的那場面太滑稽、太尷尬了吧?「所以說,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

  笑罷的學生能聽得進結論嗎?——只因為太年輕啊,愛和恨是那麼容易說得清楚的一個字嗎?受創來採訪的學生在沙發上坐成一排,其中一個問道:「讀你的作品,發現你的情感很細膩,並且總是在關懷,但是關懷就容易受傷,對不對?那怎麼辦呢?」我看了她一眼,多年輕的額,多年輕的頰啊,有些問題,如果要問,就該去問歲月;問我,我能回答什麼呢?但她的明眸定定地望著我,我忽然笑了起來,幾乎有點輕佻的口氣:「受傷,這種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個完完整整不受傷的自己做什麼用呢?你非要把自己保衛得好好的不可嗎?」她驚訝地望著我,一時答不上話來。

  人生在世,一顆心從擦傷、灼傷、凍傷、撞傷、壓傷、扭傷乃至到內傷,哪能一點傷害都不受呢?如果愛和關懷就必須包括受傷,那麼就不要完整,只要撕裂。基督不同於世人的,豈不就是那雙釘痕宛在的受傷的手掌碼?小女孩啊,只因為年輕,只因為一身光燦晶潤的肌膚太完整,你就捨不得碰撞,就害怕受創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8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37 | 只看該作者

7. 林清玄: 紅塵有緣



    釋緣

    問世間「緣」為何物,真叫人不好捉摸。

    因為無法詮釋人與人相遇、相知、相交的底蘊和玄機,人們便認同且襲用了從禪語中拈出的那個字——緣。

    惜緣在億萬年的時光長河中相逢於今生今世;在眾生芸芸的紅塵人海中際會於此地此 處,無論男女長幼,無論貧 富美醜,這一段塵緣足堪珍惜。

    情緣緣是天意,也關人情,蓋因有情而後結緣,或有緣而後生情,倘若無情,如何有緣? 即便有緣,也是孽緣。

    隨緣

    人們常說隨緣,但隨緣不應是等緣。

    「有願才會有緣,如果無願,即使有緣的人也會擦身錯過。」極具禪心慧思的台灣作家林清玄如是說。

    信緣

    有這樣一種朋友,也許相隔萬水千山,也許分別十年八載,世事變幻,滄海桑田,永遠不變的是彼此心中的那份默 契與牽念。所以我相信,兩緣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悟緣 耳聞目睹曾經恩愛的夫妻因小事反目,共赴艱險的朋友因蠅利成仇,頗感難解。思之再三,似有醒悟:一切美好的因緣都應有三個支撐點方能長遠——重情,守義,惜緣。

    類緣

    「有緣千里來相會。」——這是空間上的緣。

為什麼數百年前,上千年前某個人的思想、情懷、感悟會與我如此 相似?為什麼不曾謀面,不曾晤談,心中竟是這般親切,又是這樣喜歡?為什麼月光像是他的凝視,清風彷彿他的呼吸?心 有靈犀,千年相通——這是時間上的緣。

    了緣

    說不盡的緣。道不破的緣。了不斷的緣。 是緣,非緣。有緣,無緣。緣深,緣淺。緣起,緣盡。有人灰情滅欲, 斬斷塵緣;有人藕斷絲連,再續前緣。良緣變孽緣,仇緣變情緣。一面之緣與一生之緣或許只在一念之間。 或是情在緣 已盡,或是緣在情已絕……呀!這紅塵中的是非恩怨,離合聚散,又怎是一個「緣」字了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9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39 | 只看該作者

8. 林清玄: 咸也好,淡也好



一個青年為著情感離別的苦痛來向我傾訴,氣息哀怨,令人動容。

    等他說完,我說:「人生里有離別是好事呀!」

    他茫然的望著我。

    我說:「如果沒有離別,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時刻;如果呋有離別,人間就再也沒有重逢的喜悅。離別從這個觀點看,是好的。」

    我們總是認為相聚是幸福的,離別便不免哀傷。但這幸福是比較而來,若沒有哀傷作襯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體會了。

    再從深一點的觀點來思考,這世間有許多的「怨憎會」,在相聚時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沒有離別這件好事,他們不是要永受折磨,永遠沉淪於恨海之中嗎?

    幸好,人生有離別。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離別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淚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離別最好,霧散雲消看見了開闊的藍天。

    可以因緣離散,對處在苦難中的人,有時候正是生命的期待與盼望。

    聚與散、幸福與悲哀、失望與希望,假如我們願意品嘗,樣樣都有滋味,樣樣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師,晚年把生活與修行統合起來,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來拜訪他,吃飯時,他只配一道鹹菜。

    夏丐尊不忍的問他:「難道這鹹菜不會太咸嗎?」

    「咸有鹹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夏丐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麼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覺得這個故事很能表達弘一大師的道風,夏丐尊因為和弘一大師是青年時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師在李叔同時代,有過歌舞繁華的日子,故有此問。弘一大師則早就超越鹹淡的分別,這超越並不是沒有味覺,而是真能品味鹹菜的好滋味與開水的真清涼。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愛中的離別是鹹的,成有成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對年輕人說:「在人生里,我們只能隨遇而安,來什麼品味什麼,有時候是沒有能力選擇的。就像我昨天在一個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雖不能再喝那麼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連茶也沒有,喝開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10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41 | 只看該作者

9. 林清玄: 純善的心



我每一次去買花,並不會先看花,而是先看賣花的人,因為我認為一個人如果不能把自己打扮得與花相襯,是不應該來賣花的。

    惟有像花的人,才有資格賣花。

    像花的人指的不是美麗的少女,而是有活力,有風采的人。

    所以,每次我看到俗人賣花,一臉的庸俗或勢利,就會感到同情,想到我國民間有一種說法,有三種行業是前世修來的福報,就是賣花、賣傘和賣香。那是因為這三種行業是純善的行業,對眾生只有利益,沒有傷害,可以一直和人結善緣。

    可嘆的是,有的人是以痛苦埋怨的心在經營這純善的行業。

    我經常去買花的花店,賣花的是一位中年婦人,永遠笑著,很有活力;永遠穿著乾淨而樸素,卻很有風采。

    當我對她說起民間的說法,讚美她說:「老闆娘一定是前世修來的福報,才能經營這純善的行業呀!」她笑得很燦爛,就像一朵花,不疾不徐地說:「其實,只要有純善的心,和人結善緣,所有的行業都是前世修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11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23 11:44 | 只看該作者

10. 林清玄: 真正的桂冠



有一位年輕的女孩寫信給我,說她本來是美術系的學生,最喜歡的事是背著畫具到陽光下寫生,希望畫下人世間一切美的事物。寒假的時候她到一家工廠去打工,卻把右手壓折了,從此,她不能背畫具到戶外寫生,不能再畫畫,甚至也放棄了學校的課業,頓覺生命失去了意義;她每天痛苦的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對任何事情都帶著一種悲哀的情緒,最後她向我提出一個問題:我怎麼辦?我怎麼辦?

    這個問題使我困惑了很久,不知如何回答。也使我想起法國的侏儒大畫家羅德列克(Toulouse Lautrec)。羅德列克出身貴族,小的時候聰明伶俐,極得寵愛,可惜他在十四歲的時候不小心絆倒,折斷了左腿,幾個月後,母親帶著他散步,他跌落陰溝,把右腿也折斷了,從此,他腰部以下的發育完全停止,成為侏儒。

    羅德列克的遭遇對他本人也許是個不幸,對藝術卻是個不幸中的大幸,羅德列克的藝術是在他折斷雙腿以後才開始誕生,試問一下:羅德列克如果沒有折斷雙腿,他是不是也會成為藝術史上的大畫家呢,羅德列克說過:「我的雙腿如果和常人那樣的話,我也不畫畫了。」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回答。

    從羅德列克遺留下來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正在跳舞的女郎和奔跑中的馬特別感興趣,也留下許多佳作,這正是來自他心理上的補償作用,借著繪畫,他把想跳舞和想騎馬的美夢投射在藝術上面,因此,羅德列克倘若完好如常人,恐怕今天我們也看不到舞蹈和奔馬的名作了。

    每次翻看羅德列克的畫冊,總使我想起他的身世來。我想到:生命真正的桂冠到底是什麼呢?是做一個正常的人而與草木同朽?或是在挫折之後,從靈魂的最深處出發而獲得永恆的聲名呢?這些問題沒有單一的答案,答案就是在命運的擺布之中,是否能重塑自己,在灰燼中重生。

    希臘神話中有兩個性格絕對不同的神,一個是理性的、智慧的、冷靜的;另一個是感性的、熱烈的、衝動的戴奧尼修斯。他們似乎代表了生命中兩種不同的氣質,一種是熱情浪漫,一種是冷靜理智,兩者在其中衝激而爆出閃亮的火光。

    從社會的標準來看,我們都希望一個正常人能穩定、優雅、有自制力,希望每個人的性格和表現像天使一樣,可是這樣的性格使大部分人都成為平凡的人,缺乏偉大的野心和強烈的情感。一旦這種性格受到激蕩、壓迫、挫折,很可能就像火山爆發一樣,在心底的戴奧尼修斯伸出頭來,散發如傾盆大雨的狂野激情,藝術的原創力就在這種情況生髮,生活與命運的不如意正如一塊磨刀石,使澎湃的才華愈磨愈鋒利。

    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大部分是性格,為我們留下了生命深遠的刻繪;但是史上的藝術家則大部分是戴奧尼修斯性格,為我們烙下了生命激情的證記。也許藝術家們都不能見容於當世,但是他們留下來的作品卻使他們戴上了永恆、真正的桂冠。

    這種命運的線索有跡可循,有可以轉折的餘地。失去了雙腳,還有兩手;失去了右手,還有左手;失去了雙目,還有清明的心靈;失去了生活憑惜,還有美麗的夢想——一隻要生命不被消滅,一顆熱烈的靈魂也就有可能在最陰暗的牆角燃出耀目的光芒。

    生命的途程就是一個驚人的國度,沒有人能完全沒有苦楚地度過一生,倘若一遇苦楚就怯場,一道挫折就同關斗室,那麼,就永遠不能將千水化為白練,永遠個能合百音成為一歌,也就永遠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如果你要戴真正的桂冠,就永遠不能放棄人生的苦楚,這也許就是我對「我怎麼辦?」的一個答案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