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僻字又在網路上大行其道 古漢字新用有何不可?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7-20 1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夏天,繼「囧」字在網上引起一陣「騷動」之後,「槑」等一些生僻字又在網上大行其道,一時間「雷」到不少網友。(來源:新華網)



「囧」和「槑」字在網路語言中的出現,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年輕網民們為這兩個簡便好用的字興奮不已,「鬱悶」和「很傻很天真」從此有了更生動形象的「縮寫」。但是,質疑聲同時也像潮水般湧來,古漢字能這麼用嗎?這不是糟蹋傳統文化么!



對於這些質疑,筆者以為,古漢字新用很正常,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且可以讓「閑置資源」得到再利用,有何不可?



語言體現的是一種文化,網路語言是時代發展過程中一種特定的語言現象。網路語言本就有著新鮮前衛的特點。網路新用語往往由一些網民將傳統文字進行改造或是與一些英文字母和網路符號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新詞表新意或新詞表舊意的極富個性色彩的新辭彙,往往一經出現就因符合人們追求新奇的心理而迅速走紅。我們可以接受「==(等一等)」「BT(變態)」「蝦米(什麼)」,為什麼就不能接受「槑(很呆)」「冏(鬱悶)」呢?僅僅因為所使用的是古漢字嗎?



「囧」和「槑」這樣的生僻字在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出現,屬於生僻字,與它們同義的常用漢字多為形聲字,不僅造字更好理解,也方便人們記憶和識別。而生僻字本身雖然有些考古價值,但總體來說,更多的是閑置在《現代漢語辭典》中無用武之地,也被現代人所遺忘。與其讓古漢字「隱居」在辭典中失去意義,還不如根據其造字特點賦予其新意,推陳出新、古為今用豈不更好?至於這樣做是否會曲解古文化,筆者認為,漢語本身就是一種一字多義、一詞多義、適用語境非常寬泛的領會式語言,古漢字在被人們使用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新意思,將成為修訂后的辭典中的新詞條,以開放的眼光來看,這難道不是豐富了我們的語言文化嗎?



每個時代必然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而語言文字不可必免地要成為時代特色的載體。約翰彌爾頓時代晦澀的古英語已經在現代日新月異的辭彙爆炸中退到歷史後台;而「盃(杯)」「菸(煙)」等異體字也逐漸從中國人民的視線中消失。文字的更新正是給語言注入新鮮活力,讓語言在適應人類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豐富內涵。今天的常用字將有可能成為明天的古漢字甚至是生僻字,一個漢字能否得到人們的認可,是長期被使用還是漸漸淡出歷史舞台,這些都應交由時間去檢驗。



不可否認,網路語言已經對傳統語言文字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但這並不能成為拒絕文字及其意思變更的理由。因此筆者認為,古漢字新用,又有何不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