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清末衰弱史啟示中國:勿用GDP和軍力來衡量國力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7-18 1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重評清末中國實力

  提起19世紀後半期的中國,人們普遍認為那時的中國是個弱國,因為當時的滿清政府常吃敗仗,並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實,這種判斷標準並不太精確。弱國不一定都打敗仗,而強國也不一定都打勝仗。

當時中國的國力如何呢?美國著名學者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和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麥迪森在《世界經濟千年史》、《中國經濟的長遠未來》等著作中,把中國與當時世界的第一強國英國、崛起大國美國和日本進行了GDP和軍力的比較。

  先來比較經濟實力。按四個國家GDP佔世界的比例,1870年,中國佔17.3%,而日本、英國、美國僅分別為2.3%、9.1%、0.9%。到了1900年,中國的比例為11.0%,落後於美國的15.8%,但依然領先於日本的2.6%和英國的9.0%。從佔世界製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來看,1860年中國與英國相當,分別佔19.7%、19.9%,遠高於美國(7.2%)和日本(2.6%),1880年,英國製造業將中國落在後面,但中美的差距卻並不明顯。直到1900年,中國(6.2%)才落後於美國(23.6%)、英國(18.5%),但依然高於日本(2.4%)。從GDP數據看,清末中國絕對是世界上的強國之一,雖然不能跟英國相比,但即使到了1900年,中國的經濟實力也依然高居日本之上,是世界至少是亞洲強國之一。

  再從軍力上作對比。1890年,英國、美國、日本的兵員總數分別為42萬、3.9萬、8.4萬,而中國兵員則超過100萬。在海軍戰艦噸位上,中國(7.8萬噸)雖落後於英國(89萬噸)、美國(12萬噸),但領先於日本的4.4萬噸。可見,當時中國兵員規模世界數一數二。雖然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不能與英國軍隊相比,但通過進口和自製,也擁有不少先進的武器,如英國的馬梯尼、法國的哈乞開司、德國的毛瑟槍和克魯伯炮等,超過日本的軍備。當時中國海軍在亞洲地位,也是數一數二。1886年8月,北洋海軍的兩艘巨型鐵甲艦訪問日本長崎,令日本人敬畏萬分,以至於加緊發展海軍。

  由此可見,19世紀後半期的中國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弱國,最多只是一個衰敗中的強國。這對今天的啟示在於,GDP、軍力等被視為一個國家強弱的主要衡量標準,並不準確。那些數據只能部分反映一個國家靜態的強弱狀態,不能說明這個國家強弱的發展趨勢。如果長期以GDP等標準看中國復興,只能看到國家強盛與否的靜止狀態,卻發現不了國家的發展趨勢,更找不到讓國家持續強大的奧秘。

  缺乏國家持續發展的動力

  要找到如何讓中國持續復興的奧秘,必須先知道19世紀後半期的中國到底差在哪裡?這不僅僅是經濟走下坡路的問題,而是支撐整個國家持續發展的動力出了很大問題。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一、現代化教育的缺失。19世紀末英國教育大普及;日本建立學區,提出全民教育;而中國當時還是私塾為主,依然四書五經。教育沒有跟上時代趨勢,決定了中國國民素質不足以支撐清末中國持續強大。

  二、國家沒有控制國民經濟命脈。英國全球擴張,不惜使用武力。日本也搞殖產興業建立市場,並牢牢由國家主導整個國民經濟命脈。而滿清朝廷卻幾乎無所作為,發展工業基本是以軍工為導向,結果到20世紀初國民經濟幾乎全部受列強控制。

  三、沒有保證政府良性運作的政治制度。英國是最早的資本主義國家,很早就以近代民主制度保障了其經濟體制的有效運轉。日本在明治維新后也革除了幕府統治的弊端,而清廷卻死抱封建政體不放,甲午戰爭中暴露的問題多半與其有關,如官員腐敗、海軍不統一、事權分歧,等等。

  四、沒有融入國家體系,也沒有把握時代脈搏和觀念。17世紀,以主權為基礎的國際體系興起。1863年「國際法」譯為《萬國公法》一書介紹給中國官員時,「主權」這一核心思想卻沒有被中國人所接納。當法國殖民者通過簽約聲稱幫助越南「獨立」時,清政府的官員還在堅持對越南的「宗主權」。《萬國公法》1865年傳入日本並經歷廣泛討論后,日本主動與英國在1894年訂立《通商航海條約》,基本實現自主權。觀念的落後造成清政府一再面臨國際危機,步步被動。最終,到20世紀初,中國從一個GDP強國變成一個公認的弱國。

  衰弱史的現代啟示

  通過對中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衰弱史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現代啟示:

  首先,應該盡量減少甚至放棄以GDP、軍力為核心的國力衡量標準,既要減少媒體對GDP的「宣傳崇拜」,也要弱化中國各地政府考核中的「GDP指標」,以此,可以避免國民因GDP增長產生的「復興將持續的幻象」。

  其次,紮實地履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理念。中國發展能否再高速持續30年,取決於有沒有支撐高速發展的人才。以當前人才外流、教育功利化的諸多現象看,我們有理由對此表示擔憂。

  再次,反思當前中國經濟命脈的國家控制率。有權威機構研究顯示,中國28個主要行業,外資佔多數資產控制權的佔了21個,每個已經開放產業的前五名幾乎都是由外資控制。當前沒有一個發達國家的經濟命脈呈現這種狀態,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一個行業被外資控制的國家能夠永遠保持強盛。

  最後,需要花大力氣進行當前時代背景和國際發展趨勢的研究,進而發掘到底是怎樣的政治制度、怎樣的中國與世界關係,才有利於中國持續的復興。畢竟,一個國家的持續強大,不在於這個國家能發現多少本身的優勢,而在於這個國家能夠看到未來面臨著什麼樣的危機和挑戰。(作者是外交學院教授)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2

主題

647

帖子

13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2
沙發
Sinoken 發表於 2008-7-18 16:49 | 只看該作者

嚴重頂!!!

支持,說得好!
中國人應該覺醒,不要被檔棍 迷了方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3
Norman 發表於 2008-7-18 21:2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藍藍的天 於 2008-7-18 10:56 發表 [清末衰弱史啟示中國:勿用GDP和軍力來衡量國力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重評清末中國實力

  提起19世紀後半期的中國,人們普遍認為那時的中國是個弱國,因為當時的滿清政府常吃敗仗,並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實,這種判斷標準並不太精確。弱國不一定都打敗仗,而強國 ...



值得收藏的好文章.
事實上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的GDP也高於日本.  但中國還是挨打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4
11nn93n9 發表於 2008-7-23 09:38 | 只看該作者
任期制和集體領導制的大局一定, 中國人的智慧可以立足於世界。

清朝如果用任期制, 大概也不會淪落到那個程度。
憂國憂民可嘉。 但是看不到關鍵,或者有意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些可惜,可悲,可惡。

GDP低,就指責共產黨搞不好經濟。GDP 高了,就指責它沒有制度前途。不開放,批它閉關鎖國。 開放,則指責外資控制經濟。搞計劃經濟是大鍋飯。 搞市場經濟就是經濟賣國。 反正只要共產黨不下台,就要說它不好。站著說話反正不腰疼。 什麼時候把中國折騰垮了,這些人就完成任務了。

不過, 你太小瞧共產黨了。 共產黨領導中國以來,中國的進步是幾百年來未有過的。 清朝的關鍵是吏治腐敗, 喪失人心。相信共產黨還是能夠汲取這點教訓的。

[ 本帖最後由 11nn93n9 於 2008-7-23 09:45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702

帖子

352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2
5
flyinghorse73 發表於 2008-7-23 10:55 | 只看該作者
好貼要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6
Hanxin 發表於 2008-7-23 20:18 | 只看該作者
有如下幾個原因
1)沒有對外開放
2)沒有一個友邦(至今為止)
3)官員腐敗貪得無厭
4)不重視知識教育
5)對洋人裝孫子,對國人裝爺爺(至今為止)

可惜100多年過去了
除了第一,四條有改進之外
其餘幾條,非但沒有好轉
反而越來越差

再次挨打,也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悲哀!何時才能覺醒的國人?!

[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08-7-23 20:20 編輯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7
Norman 發表於 2008-7-26 11: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11nn93n9 於 2008-7-23 09:38 發表 [清末衰弱史啟示中國:勿用GDP和軍力來衡量國力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任期制和集體領導制的大局一定, 中國人的智慧可以立足於世界。

清朝如果用任期制, 大概也不會淪落到那個程度。
憂國憂民可嘉。 但是看不到關鍵,或者有意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些可惜,可悲,可惡。

GDP ...

<<共產黨領導中國以來,中國的進步是幾百年來未有過的>>

如果你所指的中國包括台灣, 那麼可以肯定地說那一部分中國的進步是幾百年來未有過的!
那裡的中國人讓全世界看到了:
中國五千年來第一個民選政府; 五千年來第一次和平的政黨輪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7: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