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前蘇聯傳奇間諜成功化解古巴導彈危機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7-26 1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0月26日,前蘇聯著名情報員亞歷山大·費克利索夫辭世,享年94歲。費克利索夫以參與獲取包括氫彈結構圖在內的最重要科技情報而聞名於世。他辭世的消息傳出后,俄羅斯多家媒體對其進行了報道。

    不知是否巧合,就在費克利索夫辭世當天,國際政治舞台上再次傳來有關「古巴導彈危機」的聲音,這不由得又讓人聯想起這位傳奇間諜,在成功解決「古巴導彈危機」中所充當的重要角色。

獲取美英重要核情報

    1914年3月9日,費克利索夫出生於莫斯科的一個鐵路扳道員家庭。中學畢業后,他先後在工廠技校和莫斯科通訊學院學習。1939年,費克利索夫大學畢業,在克格勃特訓班學習了一年後,就正式進入克格勃前身——內務人民委員會國家安全總局國際處(5處),成為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員。

    費克利索夫的諜報生涯開始得很順利。1941年2月,作為初入行的「新手」,費克利索夫來到紐約,負責最新型武器的情報搜集工作。他在那裡工作了整整5年。誰也未曾料到,在這期間,他所發展的間諜人員中,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西部電子有限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和科研人員。由此,美國的電力、雷達探測、噴氣式飛機製造等秘密科技情報,源源不斷地到了費克利索夫手中。不僅如此,他還幫助克格勃駐紐約諜報站成功地接觸到了美國核技術的情報。

    1947年,已經是諜海老將的費克利索夫被轉派到倫敦,擔任倫敦諜報站主管科技情報的副站長。在那裡,世界上著名的核物理學家、英國原子彈研製小組的成員福克斯被他發展成為最著名和最有價值的間諜。通過福克斯的幫助,費克利索夫終於得到了包括氫彈構造圖在內的重要核情報。

    協助解決古巴導彈危機

    費克利索夫所以聞名於世,不僅由於諜報工作的出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此人曾在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中,扮演了傳聲筒的重要角色。當時,費克利索夫的公開身份是蘇聯駐美大使館參贊。

    1962年10月,就在全世界都在緊張關注世界核大戰是否爆發之際,費克利索夫突然會見了美國ABC電視廣播公司的著名記者斯卡里。在這次不同尋常的會見中,費克利索夫警告美國不要試圖用武力解決問題。費克利索夫聲稱,如果美國在古巴動用武力,蘇聯就可能對西柏林發動閃電戰。費克利索夫還用形象的語言描述了戰爭的情景,認為成千上萬的蘇軍坦克將在戰機的支持下形成勢不可擋的洪流,「我想,他們也許不需要24小時就能夠突破美、英、法聯軍的防線並佔領柏林」。斯卡里隨後就一字不漏地將克格勃要員的話轉述給了肯尼迪兄弟。

    事後看來,費克利索夫走的實在是一招險棋,以至於時任蘇聯駐美國大使安納托利·多勃雷寧都不理解,拒絕在費克利索夫與記者談話的密碼電報上簽字。作為外交官的多勃雷寧非常明白,費克利索夫的做法極有可能適得其反,招致重大災難。而且,他也不了解費克利索夫的行為是否代表了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或是克格勃總部的意圖。儘管大使拒絕簽字,但信心十足的費克利索夫還是親自出面,將相關情報彙報給了莫斯科。古巴導彈危機最後成功解決,費克利索夫也在自己的諜報生涯上留下了重重一筆。

    晚年著書大增知名度

    也許是出於其職業本身的保密性質,關於費克利索夫的晚年生活,俄羅斯媒體報道得並不多。從諜報一線退下來后,費克利索夫曾做過對外情報學院的教官,並成為歷史學副博士。1974年他以上校軍銜退役,之後曾撰寫了幾本回憶錄,其中包括上世紀90年代出版的《大洋彼岸和島上:情報員筆錄》和《一個情報員的坦白》。這兩本書的面世,使得費克利索夫的傳奇經歷開始廣為人知,他對蘇聯的貢獻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承認。1996年,費克利索夫成為6名獲得「俄羅斯英雄」稱號的前蘇聯間諜之一。

    就在人們將費克利索夫的經歷當作傳奇故事看待,並覺得冷戰陰影早已消除之際,10月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葡萄牙重新提到古巴導彈危機。普京表示,當時前蘇聯在古巴部署了導彈,引發了導彈危機。這次,美國計劃在歐洲部署導彈,是對俄羅斯邊境的威脅,「情況與(上世紀)60年代極為相似」。不過,普京也指出,俄美現在是夥伴關係,不是冷戰對手,緊張情勢遠低於1962年的時候。加上他與布希是朋友,相信會協助阻止美國的最新計劃演變成「全球性災難」。

    「古巴導彈危機」被重新提起,不由得使人們又聯想到費克利索夫這位傳奇人物,以及當年古巴導彈危機的成功解決。如今,美俄關於反導系統的爭端還在繼續,這一次,不知道是誰再來充當和解的角色。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7: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