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軍多型電磁脈衝武器已經形成實戰能力(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7-16 2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7月16日 青年參考



資料圖:美國海軍電磁炮發射瞬間


  本報特約記者 常礪天

  不甘寂寞的美國軍方,近來又找到了炒作「中國威脅論」的最新議題。據《華盛頓時報》等媒體披露,擔任五角大樓「副掌門」的詹姆斯·希恩,在6月底接受國會質詢時公開宣稱,「中國最新開發的電磁脈衝武器,將令美軍處於極端劣勢」。電磁脈衝武器究竟是「何方神聖」?它是否像某些人渲染的那樣無堅不摧?

  靈感源於核武器試驗

  電磁脈衝(EMP)泛指迅速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在核爆炸、閃電、太陽黑子及電器火花等狀況下都能產生。科學實驗證明,過量的電磁輻射會導致電子儀器毀壞、人體健康受損,電磁脈衝武器就是利用這種機理研發的所有武器的總稱。廣義上,電磁脈衝武器又可分為微波波束武器與電磁脈衝彈兩大類,但考慮到前者距實用化尚有時日,人們通常所說的電磁脈衝武器實際上就是電磁脈衝彈的代稱。

  電磁脈衝的殺傷作用原本是高空核試驗的副產品。1961年10月30日,蘇聯在新地島上空試爆史上最大的5000萬噸級氫彈時,就曾致使方圓數千公里內的通訊線路及雷達系統全數「罷工」。受到啟發的軍事專家,從此致力於研究如何增強核爆炸的電磁效應而抑制其他效應,這類通過高空核爆形成電磁脈衝的新式核武器,也就成為最原始的電磁脈衝彈。

  對於有核國家而言,核電磁脈衝彈的設計製造相對便捷,但也存在威力難以控制、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等弊端。常規電磁脈衝武器(電磁炸彈)的開發工作因此被提上日程。

  常規電磁炸彈在使用時,首先向彈體內部的螺旋狀導線接入高壓電,並在電流最大的瞬間起爆導線內的炸藥以進一步提升電流強度。接著,將此電流導入虛陰極管,以諧振方式產生高頻電波,再經微波天線對指定方向發射電磁脈衝。與核電磁脈衝彈相比,常規型電磁炸彈安全性高、便於攜帶,影響範圍可以在幾十米至數公裡間靈活調整,能作為一種有效的戰術武器大量應用。

  前景看好只因三大優勢

  在未來戰爭中,電磁脈衝武器最可能的使用方式可分4種:①作為飛機的自衛式干擾裝置;②用於攻擊通信中心或由雷達控制的防空武器系統;③充當防空武器使用;④直接通過火炮等發射,對付敵方的地面電子設備。軍事專家認為,電磁脈衝武器之所以前景看好,主要是因為其相對其他武器所具有的一系列獨特優勢。

  首先,電磁脈衝武器的能量從起爆點呈錐形向外延伸,在傳輸過程中不受天氣因素等影響,威力損失小而覆蓋範圍廣,對於精確定位技術的依賴性很低,因此遠比制導炸彈、反輻射導彈或常規炸彈效率高。

  其次,電磁炸彈主要造成電子設備和設施的毀傷,對於人員,輕者造成煩躁不安、頭痛、記憶力減退,重者造成肌膚燒傷、內部組織損傷,但一般而言無強烈副作用。因此至少從名義上看來更加人道,使用起來顧忌也更少。

  另外,電磁脈衝還是隱形武器的剋星。眾所周知,隱形武器的秘密在於靠吸波材料吸收電磁波,從而減少反射從而降低暴露概率。普通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因能量弱可以被吸收,但電磁脈衝武器的能量密度極大,瞬間就能使隱形目標的溫度急劇上升從而「原形畢露」。

  各軍事強國「矛與盾並重」

  電磁脈衝武器的種種優異性能,令其獲得了「第二原子彈」的美稱。美國自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了電磁武器的相關研究,其核與非核電磁彈均已形成實戰能力。有報道指出,1999年3月,在對南聯盟的轟炸中,美軍率先使用了尚在試驗中的電磁武器,造成南聯盟部分地區通信設施癱瘓;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又發射攜帶電磁彈頭的巡航導彈攻擊伊拉克國家電視台,致使其轉播信號中斷。由此可見,儘管五角大樓不遺餘力地宣揚來自中國的電磁威脅,但美國自身才是這一領域的真正霸主。

  有矛必有盾,電磁脈衝武器雖然威力驚人,但如果防禦方準備充分,仍有機會將其破壞性大大降低。電磁脈衝防護與雷電防護基本相同。用厚鋼板或厚銅板做成的屏蔽罩,就可以提供很高的總體屏蔽效能。考慮防護的有效性和成本,目前通常採取「因地制宜」與「分層防護」的原則。「因地制宜」就是結合設施所在的地理環境,對電磁脈衝的屏蔽進行統籌規劃。「分層防護」則是根據設施內裝備的重要性、靈敏性和脆弱性,分區分層配置,以最低的成本達到全防護的目的。另外,為確保設施內的電子設備在電磁脈衝下正常工作,一些要害部門通常還需進行二次防護,如建造專用防護隔離室、金屬屏蔽牆、防護隔離門窗等等。

  21世紀是電子戰的世紀,掌握了制電磁權的一方將有能力控制戰爭的走向。據了解,美、俄、歐、日在積極研製電磁脈衝武器的同時,都在積極關注電子設備的防護問題,可謂「礪劍」與「鑄盾」並重。甚至在海峽對岸,台灣軍方也制訂了旨在「反制大陸電磁打擊,確保戰時資訊暢通」的「脈護計劃」。負責該工程的「中科院」官員稱,「脈護計劃」一旦實現,台軍方作戰指揮系統就等於「戴上了一頂針對電磁干擾的防護帽」。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沙發
11nn93n9 發表於 2008-7-18 09:42 | 只看該作者
如果遭電磁脈衝襲擊,和斬首相當。 所有電子系統失靈,指揮系統則完全失效。 有多少核彈又有何用? 看來一些機械的通信系統還是有必要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3: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