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洲周刊 官方弄權無法還原真相的女生之死

[複製鏈接]

551

主題

2287

帖子

10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維 發表於 2008-7-12 10: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洲周刊 官方弄權無法還原真相的女生之死
-- 2008年7月11日20:50:13(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無維語,在論壇的一些人認為,女生李樹芬案已經結了,已經真相大白了!俺不這樣認為,很多的網友也會和俺一樣的想法。為了奧運,為了穩定,在官方人士看來,李樹芬被自殺是最好的結局!俺無言,俺無語!在這裡轉帖親中媒體的《亞洲周刊》的文章《官方弄權無法還原真相的女生之死》,畢竟,記者是在第一線發回的報道!他們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會較真實些!死者已去,有強大的官方,所謂的真相就只能如此!只是李樹芬案,是觀察中國社會的一個很好的觀察點!
再看第二篇《甕安公安與黑道結合:民怨依然沸騰》,看看中國真實的縣級的狀況是怎樣!



亞洲周刊朱一心/女生李樹芬案是結了還是不了了之?現場被懷疑為兇犯的當事人陳光權、劉言超是否已經清白?在貴陽街頭,許多人雖已不信網上「謠傳」,但也不願看官方公布的「真相」,甕安政府的公信力已然破產,疑惑重重的人們是沉默的大多數。

事發第十四天,記者摸到草塘鎮那鄉村的水稻田裡,找到陳光權的父母。村子里人人互相認識,一直帶到陳劉兩家,劉言超爸媽都不在,耳聾的外公正在門前休息,兩家都是叔伯兄弟聚居,平日寧願走上半天到草塘鎮趕集,也不會到甕安縣城買柴米油鹽,為的只是省卻五元車錢。這樣樸素的農民,不似傳言中有錢或有勢力。

但事件經過官方連日的新聞封鎖,再用語焉不詳的態度掩飾,最後重新利用傳媒發布「真相」,淡化噪動的全國聲音,本來簡單的案件,卻在人們心裡越來越複雜。不少甕安人難解疑慮,認為死者已經入土為安,政府仍守著李家,死者親屬及有關當事人仍不得接近,能採訪的都是被安排的,「事情必有鬼」。而事實上,官方記者會總是時空混亂,錯漏百出,第二天發布的「真相」暴露出第一天的破綻,第三天又錯亂了第二天的時序和空間。

很可惜,當局最初發布的「真相」沒有交代最關鍵的幾個敏感問題:死者家人有否勒索賠償五十萬呢?一一九(消防)當晚有沒有撈起死者呢?是否陳劉邀人打了死者叔叔?最後,經過幾天避實就虛的公布「真相」后,直到七月五日官方才總算認定一一九沒撈起死者,是死者叔叔李秀忠打撈的。還有李秀忠與公安衝突后從公安局出來,大街上就被毆打住院,兇手至今尚無下落。
警方也沒公布陳光權和劉言超、小芬同學王嬌身處何處,但陳光權的父親陳世華告訴亞洲週刊,他們在公安局指定地方「休息」。他說,兒子老實不打架,內向不多話,二十二日三家人到雍陽鎮(甕安縣城)時,政府官員就說李家要求他們賠償五十萬,他們嘩然,第二天二十三日,改為每家賠償三千三百三十五元,「我們要問十一家人借錢才籌夠錢」。

苗族的母親盧登榮就說:「我和劉言超的媽,二人哭作一團。兒子每次回家,我們千叮萬囑都是叫他不要亂跑,不要學壞。」追尋真相,其實就是逐漸對地方政府的封閉、弄權的面目大揭露,無論一一零及一一九的表現,均罔顧民生、麻木不仁。

有人掉水裡消防和公安可以不撈就撤隊,一一零也要打三次才有人到場,而六二八民眾憤怒燃點騷亂后,政府封鎖新聞、模糊責任,公布真相時又封鎖家屬和證人消息,李樹芬案早被政府本身的問題搞得詭異叢生,無法還原。

關鍵字:  甕安  弄權  自殺   



甕安公安與黑道結合:民怨依然沸騰
-- 2008年7月11日20:38:45(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亞洲周刊張潔平、朱一心/甕安六二八事件逐漸平息,但當地政府仍封鎖死者所在鄉村,不準記者進入。當地礦群矛盾、移民及拆遷糾紛等矛盾累積,公安與黑道結合,治安惡化;民怨依然沸騰,到處有人找記者申冤。

貴州甕安六二八事件過去一週,貴州省先後撤免了甕安公安局政委羅來平和局長申貴榮、縣委書記王勤和縣長王海平。甕安縣城已經相當平靜,早餐店的生意恢復了,甚至更好,因為許多外地人進來。「甕安這下子可出名了。」不少老百姓聽說你是外地人,會先這麼來一句。

只是民怨依然不滅。甕安縣轄九個鎮和十四個鄉,縣城由一條主街及幾條分支小街組成,在街上兜圈,無論在縣城小店買瓶汽水,在街頭吃碗涼粉,到網吧上線,或是和計程車師傅搭訕,無需訪問,閒聊一開始,這裡的人會自動找你訴苦,留下電話號碼請你幫他申冤。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一段冤案。

「這裡社會風氣很差,人情比王法大。」小型貨車師傅張先生和家人經營一家小賣部,記者坐下來隨便問問李樹芬家在哪裡,張先生如火山的怨氣就開始爆發:「我當司機三年,家裡罰票枕頭一樣厚,動不動就罰。」收錢快,捉賊卻不見得快。「就在這巷子里,我抓到過兩個匪徒,送到派出所,查都沒查就放了!」

四十七歲的計程車司機劉能方,二零零六年一月十一日凌晨,在縣城中心吃宵夜時,剛買的新車被偷。幾天後,偷車賊在銀盞鄉小村灣翻了車被同行發現,賊也當場扣下,送到派出所。過了不多久,派出所草草交代一句:賊跳牆逃跑了,案子就結了。劉師傅既沒有獲得賠償,也再沒有看到小偷的蹤跡。

甕安治安之差,近年聞名貴州。在甕安事件發生前,甕安縣已被中國政府內部列入甲等危情地區評估目錄。當地百姓說,很少看見甕安女人帶首飾出門,因為在街上被搶耳環、項鏈的事情太多了。晚上父母不敢讓孩子一個人出門,甚至開晚班車的計程車司機,也夜夜提心弔膽:「謀財害命的事情太多,都是幫派,和公安都是一夥的,公安根本不管。」張女士在街邊的家中親眼見到晚上七、八個人圍著一輛麵包車砸,她報警,一一零根本不來。「幫派厲害,公安又不管,你說我們這些老百姓,如果不拉幫結派,怎麼混得過他們呢。」劉能方說。

許多老百姓私底下說,六二八事件「雖然不應該打砸燒」,但確實「大快人心」。全程親歷遊行的貨車司機胡師傅說:「每扔一塊石頭,掀翻一輛車,人群中都有掌聲,我也拍手,我沒有什麼組織,就是自發的。」甕安縣公安局被衝擊,六二八事件並不是第一次,去年四月二十九日,就有甕安縣玉華鄉岩根河田壩村村民七、八十人衝擊公安局的情況發生。



玉華鄉岩根河田壩村距離甕安縣城十八公里,那裡蘊藏豐富的磷礦資源,甕安縣磷化公司、愛思開磷化公司在當地經營的礦山在中國都很有名。只是自九八年礦山開採以來,就與當地村民矛盾不斷。「水源切斷、強佔土地、水土流失」,這是村民的三大抱怨。「礦山一開起來,把山上的水源都截斷到自己那裡,我們自費修的路被佔了,田被佔了,良田灌溉的水也沒有。」田壩村村民張先生說:「鬧過很多次,沒用。」張先生說,那一次他們去公安局,只是在多次上訪無門之後,去縣裡請願,結果王文舉、高朝福等七人被抓判刑二到六年不等。(

在甕安縣城另一邊,距離縣城約六十公里的龍塘鄉,則是「移民糾紛、拆遷糾紛」最典型的地方。龍塘鄉江界河渡口是紅軍長征搶渡烏江的地方,紅色教育基地。這裡土壤肥沃,盛產柑橘、柚子、桃李,在河谷中的江界河村村民世代安居,生活富裕,打理好的一年能有一萬多元收入。二零零二年啟動的貴州最大水電工程構皮灘電站,打破了這個村子的寧靜。這個裝機容量三百萬千瓦的水庫,是世界喀斯特地區(岩溶地貌)最大的水電工程。

蓄水後龍塘鄉烏江水位將上漲一百三十米,要淹沒大片良田及整個江界河村。根據二零零零年的人口統計數據,村裡人口有九百多人,全部面臨舉家搬遷的命運。從二零零三年搬遷試點開始,到二零零七年四月強制搬遷結束,至今在江界河畔山上,仍有約二百多村民在臨時搭建的窩棚里,不願離開。

「不是我們不肯搬,是搬不走啊。」三十八歲的楊興蘭二零零一年嫁到江界河村,就面臨搬家的壓力。「一人只有一萬八人民幣(約兩千六百美元)的安置費,人口是按二零零零年的統計計算的,我二零零一年之後嫁過來,都沒有戶頭算在裡面。我們三口之家,只有不到四萬塊錢,也沒有地了,能搬到哪裡去?」

楊興蘭和丈夫張福祥就在庫區水位線之上的山坡上搭起臨時的棚屋,從去年三月到現在,一住就是一年多。孩子上學,每天要走七、八公里的路出去,來回步行要將近三個小時。這樣的村民,還有五六十戶,約二百一十八人。他們臨時蓋建的房屋搭在山上,茅草為瓦,沙磚為牆,沒水沒電,一個自發形成的小村莊,每日全靠收點以前的莊稼、打點小工度日。記者到達時,這裡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見記者來了,女人把男人從田裡喊回來,說要告訴記者真相。

聽說鄉政府向省里匯報,庫區山上只有五十多畝田地,不適合住人;又向省里來考察的官員說當地百姓民風不好,村民非常氣憤。他們去年多次去省里、州里、縣裡上訪,結果是在龍塘鄉接近江界河村的路上,政府設了個點,專門攔截上訪人員。「要不是這次甕安出事,你們記者根本進不來。」村民黃廷文笑著說。「只是李樹芬一個人的死亡,不會發展成這麼大的事,是政府不得人心。」七十二歲的老村民猶澤倫說。


六二八甕安事件的起因是女中學生之死,但李樹芬的死亡顯然只是壓垮這個縣城政府威望的最後一根稻草。近年來,如甕安這樣,由一件普通、孤立的民事或刑事案件演變為嚴重群體性事件的案例在中國大陸逐漸多發,甚至成了一種模式,映照著時代鏡像。如二零零四年由街頭糾紛演變為市民聚集打砸縣政府、焚燒警車的重慶萬州事件;二零零五年,汽車撞人引發萬人衝擊派出所,哄搶超市的安徽池州事件;二零零六年,中學女教師戴海靜離奇死亡引發群眾衝擊市政府的浙江瑞安事件;二零零七年酒店女員工離奇死亡引發酒店被燒的四川大竹事件等。

研究中國農村社會問題的學者於建嶸將這類事件統稱為:社會洩憤事件。於建嶸認為,甕安事件具有此類社會洩憤事件的典型特徵。他對亞洲週刊說:「社會洩憤事件表明國家在管理社會秩序方面的有效性方面存在問題與危機。這種管治困境主要源於兩大直接因素:一個是社會不滿群體的存在;一個是政府管治能力的低下。」

他說:「甕安事件的導火索是民眾懷疑司法不公,印證了我的一個觀察,即司法不公是當前民眾最大的不滿。司法機關是普通人在權利受侵犯時尋求救濟的最後途徑,一旦司法公正底線失守,民眾就失去了表達意見和訴求的正當渠道,他們轉而尋求用非制度化的社會力量實現公正,宣洩憤怒,就不奇怪了。」「另外,政府管治能力低下,本質上來自於對民眾權利的漠視。管治能力由預警機制、處置技術和問責制度三個方面組成。在政府的各種預警制度設計上,要麼是無視民情民意,要麼把民眾的一舉一動都當成『敵情』。從危機處置技術上說,地方政府的許多做法,出發點不是化解矛盾,而是暴力壓服,致使衝突一再升級。」

因六二八事件被撤職的前甕安縣公安局長申貴榮說:「遇到群體事件就出動警察,這種『得罪』老百姓的事,都得我們去做……這其中包括礦權糾紛、移民搬遷、房屋拆遷等等。我們幾乎把人都『得罪』完了。」他也坦承,警方內部與黑幫有糾結。

而在問責制度上,政府此次的表現顯然比以往更開明。以往,下級政府對上級政府隱瞞真相,曾是導致許多群體性事件惡化的重要原因,但這一次,從胡錦濤一開始就甕安事件做出的三點批示(穩定情緒、查明原因、信息公開),以及民間網路對事件的傳播,已經可以看到,網際網路成為主流媒體的今天,信息上通下達已經是難以阻擋的大趨勢。

在這種情形下,貴州官員很快改變一開始循慣例做出的「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員煽動利用」的結論,轉向關注「深層次矛盾」和問責地方官員,不失為明智之舉,也給群體性事件的管治方式建立一個樣本。

遺憾的是,傳統官僚邏輯的強大並非上令下達或輿論壓力就能完全解決。離開甕安前,記者想去李樹芬老家玉華鄉雷文村泥坪組最後探訪。而在雷文村村口,外來車輛仍一概被駐守在路口的派出所民警攔了下來。「裡面路滑,危險,不能進。」「走路也不能進。」「上面的命令,這裡不許外人進入。」年輕的警察告訴我們,即使進去了,也不會見到李的家人,「玉華鄉的領導都在,鄉長就在她家」。

十七歲的李樹芬已經死亡十六天。甕安因此已經鬧得世界聞名。即便如此,一個鄉政府仍然出動大量資源守著「自殺溺水身亡」的普通女生,即便她下葬都已五天。如此粗暴、笨拙的處理方式,加之本來高漲的民怨,矛盾究竟是在紓緩,抑或是在累積?

關鍵字:  甕安  黑道  社會風氣

0

主題

0

帖子

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0
沙發
Janwoo2 發表於 2008-7-12 16:56 | 只看該作者

真相已死!如何還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48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1
3
Cao-Janwoo 發表於 2008-7-12 18: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anwoo2 於 2008-7-12 16:56 發表 [亞洲周刊 官方弄權無法還原真相的女生之死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真相已死!如何還原?

你ID都給斃了, 還不又投胎出來惑眾了嗎? (就是沒還原好, 帶了點私貨).
你們所要的還原, 無非是要把政府掛上八百萬個牽連的真相--是不惜造謠中傷, 牽強附會的真相!

----------------------------------------------------------------------------------------------
俺姓曹, 曹操的曹, 字操. 喜歡跟Janwoo呆在一起. 人稱 曹-操Janwoo, 就是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4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7-13 05: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anwoo2 於 2008-7-12 16:56 發表 [亞洲周刊 官方弄權無法還原真相的女生之死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你知道什麼是真相? 附合你想法的就是真相? 不附合你想法的一定就不是真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1

主題

2287

帖子

10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0
5
 樓主| 無維 發表於 2008-7-13 09:14 | 只看該作者

樓上的問一問去現場的記者吧!看什麼是真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6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7-13 09: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無維 於 2008-7-13 09:14 發表 [亞洲周刊 官方弄權無法還原真相的女生之死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樓上的問一問去現場的記者吧!看什麽是真相


[亞洲周刊主編邱立本:這位女生是「被自殺」了?
(http://paowang.com/) 北京時間 2008-07-05 11:30:37
http://paowang.com/cgi-bin/forum/viewpost.cgi?which=paowang&id=758514
黑盒子裏沒有和諧社會 /邱立本
從華南虎風暴看貴州風暴,虛假帶來裂痕;擁抱事實與真相,才是一個和諧社會的基礎。
----------------------------------------------------
沒有人會相信,黑盒子裡面會找到和諧社會。這也是當前中國很多地方政府的危機。每次出現內部矛盾的時候,似乎本能的反應就是製造一個越來越大的黑盒子,讓信息斷絕,讓正常的新聞採訪變得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但客觀上卻造成了更多的矛盾,埋下了更深遠的危機。

這次貴州甕安縣的萬人火燒政府大樓事件,源於女生李樹芬死亡的刑事案件,但從事件發生之初,中國主流媒體只有當地官員的一個口徑的說法,網上的帖子,被刪得七零八落。有關的當事人,都難以接受媒體的採訪,受害人的家屬,不少是在「失蹤」了好幾天之後,才現身對媒體說出要全力支持「和諧」的話。用中國網民的嘲諷的言語來說,他們是「被和諧」了。也正是這樣的媒體操作方式,讓很多老百姓相信網民的另一句諷刺的話:這位女生是「被自殺」了。

但沒有人知道這是否客觀的真相。網上有關的案情,有很多的版本,而不少的基本事實也已被客觀的證據所否定。但地方政府卻在這次事件中,違反了中央的「奧運採訪規定」——無論是國內或國際的媒體,只要受訪者同意,就可以採訪,而不需要官方的准許。但更讓人吃驚的是貴州地方政府在這次事件中,一度「四封」,即封網、封城、封通信和封記者,使信息不能開放。但恰恰是這樣的舉措;恰恰是在一個被封閉的黑盒子裏,才是謠言傳播的最佳土壤。

也許是一種逆反的心理,在信息被屏蔽了以後,大量的謠言反而不斷滋生。不少人有意或是無意的,讓流言承載自己的想像力和怨恨。這不僅使真相鎖在黑盒子裏,也使黑盒子鎖在很多人的心中,見不到事實的陽光。

其實事實與真相,才是一個和諧社會的基礎,像最近的「華南虎」事件,經過大半年的折騰後,陜西省當局終於承認這是一宗造假事件,逮捕了那位自稱拍到華南虎照片的農民周正龍,也追究了那些力挺這位農民的官員。這樣的發展,其實是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權威,讓老百姓相信,從地方到中央,中國政府不需要用謊言來治國,也不需要用壓制信息來作為統治的手段。

這就是和諧社會的動力,真實帶來和諧,虛假帶來裂痕。一個政府如果不隱瞞,不護短,就會讓老百姓打從心底裏心悅誠服,就會全力參與建設一個和諧社會。陜西的華南虎事件可以這樣處理,為什麼貴州的女生死亡事件不可以這樣處理?陜西的華南虎風暴,吹走了民眾對和諧社會的疑慮;貴州甕安縣的西門河激流,也應該沖走老百姓心中的陰影。

新鮮人注:  從亞洲周刊主編邱立本的這篇文章中. 很明顯. 誰也不了解什麼是真相. 問記者能問出真相嗎?

[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8-7-13 10:30 編輯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1

主題

2287

帖子

10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0
7
 樓主| 無維 發表於 2008-7-13 18:54 | 只看該作者

記者不能問出真相,但接近真相!真相也許要埋在地下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8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7-14 00:5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無維 於 2008-7-13 18:54 發表 [亞洲周刊 官方弄權無法還原真相的女生之死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記者不能問出真相,但接近真相!真相也許要埋在地下了!


既然你已承認記者不能問出真相. 那你又如何能肯定什麼才是真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97

主題

4592

帖子

215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55
9
華夏之聲 發表於 2008-7-14 01:12 | 只看該作者
草草把人家埋了,圖個入土為安(當官的安),心態就是問題。弄個紙老虎還調查那麼長時間,人命反倒草草了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0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7-14 04:5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華夏之聲 於 2008-7-14 01:12 發表 [亞洲周刊 官方弄權無法還原真相的女生之死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草草把人家埋了,圖個入土為安(當官的安),心態就是問題。弄個紙老虎還調查那麼長時間,人命反倒草草了結。


屍體已經法醫解剖三次. 可說死亡原因不可能再從屍體上尋找到什麼有價值的資料. 不安葬留下幹什麼用? 安葬屍體和繼續調查真相是兩碼事. 硬要拉在一起. 不知是何居心.. 真是不可理喻.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97

主題

4592

帖子

215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55
11
華夏之聲 發表於 2008-7-14 0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樓 新鮮人 的帖子

真新鮮,『繼續調查真相』就是說真相沒搞清楚。因辦案屍體冷凍很長時間的案例多得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2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7-14 06:3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華夏之聲 於 2008-7-14 05:25 發表 [亞洲周刊 官方弄權無法還原真相的女生之死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真新鮮,『繼續調查真相』就是說真相沒搞清楚。因辦案屍體冷凍很長時間的案例多得很。


很願學習. 請舉實例指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97

主題

4592

帖子

215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55
13
華夏之聲 發表於 2008-7-14 0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樓 新鮮人 的帖子

小菜一碟。想知道更多,自己百度去。

中院刑庭正確執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全力化解社會矛盾,確保了案件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日期:2008-01-23] 來源:  作者:admin [字體:大 中 小]  

去年以來,刑庭在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上,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寬嚴相濟,嚴格貫徹罪刑相適應原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刑庭上下對每一起案件,都本著對案件負責,對當事人負責的精神,以將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和時間檢驗的鐵案為目標,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般的謹慎,妥善地行使著自己的司法權。在處理矛盾較突出的交通肇事、故意傷害等案件中,刑庭法官正是憑著良好的業務素質和敬業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能調則調,能判則判,調判結合,調解率達47.6%。一份份公正的判決,贏得了當事人的廣泛讚譽,也為法院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刑庭在審理孔保來故意傷害致人死亡一案中,被害人一方家破人亡,又沒有得到賠償,情緒極為激烈,甚至毫無根據地懷疑還有其他人參與,懷疑本案定性不對。為了消除當事人的並不合理的懷疑,為了消化社會矛端。刑庭不怕麻煩,又帶領法醫和法檢兩家的所有辦案人員,在被害人的屍體已冷凍一年之久、被害人家屬在場的情況下,重新進行了驗屍,印證了死因的形成,排除了受害人家屬的懷疑。同時,為了最大限度的彌補受害人家屬的損失,承辦法官親自下鄉找當時在場的證人王小富,王庭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幾次三番的作說服教育工作,王小富終於同意另外補償給被害人家屬一萬元錢。並且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此案,陳院長多次向市領導彙報此案,建議免除被害人停屍的冷凍費。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刑庭的工作沒有白費,刑庭辦案人員展示出來的與其他機關截然不同的優良作風深深地打動了被害人家屬。目前,受害人家屬已明確表示同意停訪息訴,被害人的屍體也已火化。
刑庭正是發揚了「千辛萬苦、千方百計、千言萬語」的三千精神,全力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消化了案件中隱藏的社會矛盾,才促進了案件處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最大統一。


http://www.jyzy.org/show.aspx?id=382&cid=2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302

帖子

7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3
14
lies_buster2008 發表於 2008-7-14 10:4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gulong101 於 2008-7-14 08:58 發表 [亞洲周刊 官方弄權無法還原真相的女生之死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這已經是比較客觀的報道。
你配當版主?感覺像中宣部幹事。

您好像是哥培爾的入門弟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1

主題

2287

帖子

10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80
15
 樓主| 無維 發表於 2008-7-14 18:50 | 只看該作者

中宣部要求網評員要打進每個論壇做斑竹,才可以掌握輿論引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5: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