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讀李健吾先生文章,看他說到:「繁華平廣的前門大街就從正陽門開始,筆直向南,好像通到中國的心臟。」我心裡泛起一陣疑惑,為什麼李先生要這樣說,前門大街真的有這樣大的力量,能夠通到中國的心臟嗎?
那是李先生三十年代寫的文字。舊時的前門大街和現在大不一樣。作為前門大街的象徵,前門樓子是明正統二年(1437年)建的,它位於帝京中軸線的地位,除了皇宮、天安門,就要屬它了,連鼓樓和鐘樓都趕不上它。
前門地區的繁華,首先在於它所處的這樣得天獨厚的地位,這地位,既是地理意義上的,也是政治意義上,可以說,這是前門地區繁華的根深葉茂的基礎,也是它所具有任何其他街區無法比擬的豐厚文化底蘊所在。
自明朝從南京遷都到北京,大運河的終點漕運碼頭,由積水潭南移到前門以南大通橋,即現在東便門,以後又相繼擴建了外城,城市的商業中心,自然而然便從元代的積水潭、鼓樓一帶轉移到前門。這一地理意義上的轉移,將北京城的中心從城北移至城南,水是歷代城市的命脈,滋潤著一座城市的成長,左右著城市中心的走向。如今,從前門一帶遺存下來的的地名,比如鮮魚口、水道子、三里河、北橋灣……仍然可以觸摸到歷史的脈搏,想象得出當年的影子。
前門之所以稱為前門,因為它在故宮的正前方,所以,那時無論皇帝和官員出城,還是一般人員進城,前門是一道標誌,北京城任何一道城門都是無法和它相比的。那時的吏戶禮兵刑工六大部,都設在前門內的東西兩側,只隔一道城牆。前門一帶熱鬧的原因,大部分便也在於此,外地人進京,無論是趕考的秀才,還是辦事的官員,住在前門一帶,自然就方便一些。前門一帶店鋪多,飯館多,遊樂場所多,會館旅店多,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有具體的統計,不說其他,前門一帶光會館就有140多家。那都是各地舉子或商人同鄉集資蓋起的院落,很像是如今的各地辦事處,小小前門一帶,方圓不過幾里,居然修建起這麼多的會館,多像如今房地產商的圈地運動,其繁華鼎盛,足可見其一斑。前門,在歷史中的老北京,就是連接著皇城內外氣脈的重要地方,是隔開皇城內外的那一層窗戶紙。
前門大街首當其衝是由前門樓子和箭樓,瓮城、正陽橋和五牌樓組成的配套裝束,那是前門大街的鳳冠霞帔,是前門大街奏響的序曲。所以,八國聯軍進了北京之後,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后回來,也得從前門進皇宮,那時前門樓子讓八國聯軍燒毀了半截,低下的人用紙和布糊,也得糊一個囫圇個兒的前門樓子。可見,前門的重要,它是天朝上邦的一個象徵性的符號。李健吾先生說它能夠「通到中國的心臟」,是沒錯的。
最初的前門大街,沒有現在南面的肉市、果子市、布巷子和北面的珠寶市、糧食店的街道衚衕,更沒有在它們前門蓋起的店鋪房子,一馬平川的前門大街,是皇帝外出到天壇和先農壇祭祀的御道,黃沙鋪地,清水洗塵。一直到清朝前期都是如此,康熙年間,孔尚任當時有詩為證:前門輦路黃沙軟,綠楊垂柳馬纓花。並不像如今弄點兒糖葫蘆和宮燈造型的街燈。
前門大街的輝煌,和清朝禁止內城開設戲院和妓院也相關聯。那時所有的戲院絕大多數開設在前門外,如今健在的廣和樓、大觀樓、廣德樓、中和戲院等,都是那時候的遺存。乾隆下江南之後,帶回四大徽班進京,無疑加劇了戲劇的發達。由於劇院都在前門附近,那些京劇老藝人幾乎都安家在前門這一帶的衚衕里。早先年間說:人不辭路,虎不辭仙,唱戲的不離百順韓家潭,說是梨園行唱戲的名角住在百順衚衕的和韓家衚衕的多。這兩條衚衕離前門樓子只有一箭之遙。僅看短短的一條百順衚衕,40號是著名武生俞菊笙的故居,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也曾經在那裡安營紮寨;36號是文武老生程長庚故居,四大徽班之一三慶班在那裡;38號是武老生遲月亭故居;55號是青衣前輩陳德霖故居。如今,這些舊址依然健在。至於妓院移出城外,造就了前門地區八大胡同的發達,造就了舊京城商業文化娛樂業的發達,前門地區想不成為商業文化娛樂的中心都不成。
前門大街真正的輝煌,是清末在前門樓子東西兩側有了京奉線(1901年)和京漢線(1906年)的火車站之後。國門打開,西洋的現代化交通工具替代了幾千年的馬車和轎子,火車一直開到了皇上的家門口。前門交通樞紐中心的建立,無疑進一步推動了前門地區的發達,讓它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這一系列的歷史因素,造就了前門大街特殊的歷史地位與含義。前門大街,不僅僅指的是一條孤零零的街,以前門大街為軸心,東西有打磨廠和西河沿、鮮魚口和大柵欄四條街,成并行齊整的矩形。如果按現在的功能劃分,當時的西打磨廠是旅店街,西河沿是金融街,鮮魚口和大柵欄是商業街,大柵欄西南則是八大胡同,西北則是琉璃廠文化街。彼此的分工,形成的規模,是時光篩選的結果,是腳上的泡,歷史的巨足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結果。
有竹枝詞明說當時的前門大街是「向夜月明真似海,參差宮殿涌金銀。」 其輝煌與繁榮信是不假。前門大街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塊寶地,其歷史的和文化的涵義,對於建設新北京保護老北京意義深重,我們要格外珍惜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