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兆山與余秋雨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7-12 1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沉思錄
蘇靈  
        
  有一個叫王兆山的「歌德派」作家,寫了一首題為《江城子•廢墟下的自述》的詞——
  天災難避死何訴,主席喚,總理呼,黨疼國愛,聲聲入廢墟。十三億人共一哭,縱做鬼,也幸福。 銀鷹戰車救雛犢,左軍叔,右警姑,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只盼墳前有屏幕,看奧運,同歡呼。
  這首「媚詞」發表之後,網上一傳,結果惹來了眾多網民幾乎一致的共憤共討。

  王兆山居然還是「山東作家協會副主席」,按中國的「官本位制」,照說還應當是一個享受「副廳級」待遇的高官。
  堂堂山東,堂堂作協,怎麼就出了這麼個「副主席」,這麼個馬屁精;寫出了這麼個肉麻、拙劣、荒誕、無恥的「文學作品」。
  齊魯大地,孔子故里,這是怎麼了?文人作家是死光了呢?還是都瞎了眼。

  無獨有偶。
  王兆山之前,君不見還有一個余秋雨,發了一篇《含淚勸告請願災民》。
  一篇「奇文」,一首「媚詞」。中國的作家,中國的知識分子,出了余秋雨和王兆山這麼一對活寶,顏面丟盡,斯文掃地。

  此話也不全對。
  余秋雨和王兆山,儘管都是馬屁精,畢竟還是有區別。余秋雨的檔次比王兆山高;王兆山的技巧比余秋雨差。
  如果說,余秋雨算是「活寶」的話,那麼王兆山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呢。
  什麼東西?「人渣」而已。

  余秋雨不單是馬屁精,而且還是狐狸精。他會替自己打扮,給自己包裝。
  以《含淚勸告請願災民》為例。
  這篇「勸告文」如果透過含情脈脈的文字,把話說白了,就這麼幾句──
  災區的災民們!
  第一,你們要面對現實喲。房倒了就倒了,人死了就死了。(理論上「一切房屋都會倒塌」,這就好象「每一個人總有一死」。)
  第二,你們要知足感恩喲。黨和人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要知道「你們的孩子如果在天有靈,也一定已經安寧」。)
  第三,你們要站穩立場喲。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不要被階級敵人(如今叫作「敵對勢力」的反革宣傳)利用了。
  然而,余秋雨是聰明人,是「知識精英」,是「文學大師」。他絕對不會對災民說:「你們還要鬧什麼,你們給我識相點!」
  相反,余秋雨給這些災民戴上「你們為整個中華民族贏來了最高尊嚴」的高帽子,好話說盡,高調唱絕,只是把「鬧什麼」和「識相點」,當作了潛台詞。

  余秋雨發出去的炮彈,都裹著糖衣。他打你一記悶棍,但棍子上包著鮮花。他給你吃的是「精神的鴉片」,卻說這是「心靈的雞湯」。
  即便是對災民的這麼篇「勸告文」,也要在標題註明「流淚」。眼淚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東西。這說明余秋雨還是個人,而不是畜生。
  精英畢竟是精英,大師不愧是大師。這一切,豈是一般的人學得來的?那個王兆山比起余秋雨來,差得遠去了。

  魯迅先生寫過一篇著名的「痛打落水狗」的檄文,其中說到了有一種狗,叫「哈巴狗」,摘錄於下——
  叭兒狗一名哈巴狗,是中國的特產,也是一種國光。但是,狗和貓不是仇敵么?它卻雖然是狗,又很像貓,折中,公允,調和,平正之狀可掬,悠悠然擺出別個無不偏激,惟獨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臉來。因此也就為闊人,太監,太太,小姐們所鍾愛,種子綿綿不絕。
  魯迅真是偉大,真是深邃。是的,哈巴狗真是「種子綿綿不絕」,一直繁衍到了21世紀的中國。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7-12 13:29 | 只看該作者

給我們水喝

沉思錄
作者:蘇靈  
        
  一則新聞。
  溫家寶總理專程到四川某地震災后安置點,看望那裡的災民。
  在一座帳篷前,一個12歲的小孩向總理髮問:「我們要多久才能回家?」
  得到溫總理的回答后,這孩子又開口:「我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請你擁抱一下我,好嗎?」
  溫家寶伸出雙臂,將孩子抱在懷裡。
  此時此刻,孩子將溫家寶當成了一個慈祥的爺爺,而不是一國總理。

  另一則新聞。
  在上述同一個地點,溫家寶見到了一位將過百歲生日的老人。
  溫家寶雙手合十,向老人祝壽。老人的反應是什麼?她握住溫總理的手,說了句:「你要努力工作啊!」
  溫家寶的反應如何?他對老人說:「聽你的話,我會努力工作的。」
  此時此刻老人將溫家寶當成了自家的兒子,而不是一國總理。

  這是什麼關係?
  這似乎不再是「官民關係」,但絕對勝似「官民關係」。
  但願這才是真正的「官民關係」。

  再一則新聞。
  胡錦濤訪問災區,站在路邊,正向著災民發出號召: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災害,重建家園。
  這時,一個婦女沖著胡錦濤喊道:「給我們水喝!」
  感謝電視台的記者及其導播,沒有將這位婦女的話刪減掉。
  不知這則報道播出后,有沒有受到中宣部那幫老爺的通報批評。更不知像這樣的報道今後還能不能再看到。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7-12 13:31 | 只看該作者

多難興邦

 作者: 蘇靈

        
  四川大地震后,我去了成都,去了災區。我在災區的一本留言簿上,題了四個字——
  多難興邦!

  多難,真的能興邦嗎?
  多難,固然可以興邦。
  多難,未必一定興邦。

  假如我們不能從災難中吸取教訓;假如我們仍是不懂得善待地球、保護自然,而是繼續虧待地球。破壞自然;假如我們不進一步地進行社會的改革和改良,從制度上(注意:是「制度」!)走上一條科學與民主之路。
  那麼,多一次災難,只會多一次痛苦的經歷,多一份悲哀的記憶,多一次從上次災難走向這次災難,再從這次災難走向下次災難的循環。
  一個「好了傷疤忘了痛」,甚至「傷疤未好已忘痛」的民族,一個不顧反省,不能思考,不圖變革的民族,與「多難興邦」無緣,「多難」而不「亡邦」,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9: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