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蘇聯曾秘密訓練潛航特種部隊 想跨洋偷襲美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8-10-29 1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受眾傳媒網     2008-10-29      
  
    上世紀60年代的某個夜晚,美國東海岸海面上浮起一個巨大的黑影,並向海岸接近。這是一艘龐大的潛艇,它比起普通潛艇來要寬闊得多。潛艇兩側敞開黑洞洞的大口,坦克、裝甲車以及數百名蘇聯士兵蜂擁而出。當時美國將重兵放在歐洲,負責國內防務的國民警衛隊根本無法阻擋這些裝備有裝甲車輛掩護的蘇聯精銳部隊的攻擊。不到幾個小時,美軍在東海岸的有組織抵抗便宣告崩潰,這支蘇聯裝甲奇兵直取咫尺之遙的華盛頓,在被摧毀的五角大樓、白宮和國會山上豎起鮮艷的紅旗。
   
    上述情節就出現在蘇聯總參謀部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策劃的跨越大西洋閃擊美國的計劃中。為了實施該計劃,蘇聯不僅全力研製超大型運輸潛艇,還秘密訓練可忍受水下長期潛航的特種部隊。
   
    技術限制使"664工程"夭折
   
    20世紀50年代末,蘇聯海軍在同美國海軍的對抗中處於全面下風。在雙方爭鬥最激烈的地中海水域,蘇聯海軍第5分艦隊竟然沒有一架殲擊機可提供掩護,一旦開戰,分艦隊在數小時內就會被全部擊沉。蘇軍水面艦隊根本無法逼近美國沿岸。這種尷尬處境顯然不能為蘇聯領導人所接受。時任國防部長的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提出製造"大型核動力運輸登陸潛艇",即設計出一艘可同時搭載一個(或更多)營全副武裝的特種部隊的潛艇,隱蔽進入美國海岸,對其重要城市目標實施突襲。
   
    隨後,蘇聯讓第18中央設計局負責研製工作,項目代號為"648工程"。據當年參與過相關工作的什馬科夫博士回憶,為了滿足上級對潛艇運兵的最低標準,設計組不得不儘可能簡化必要的生活配套設施,光成員廁所就從大型常規潛艇的16處減為4處,所有成員的休息艙也被壓縮到最小面積,一張狹窄的吊床居然安排睡兩個人。什馬科夫說:"當設計方案完成後,我們都在自嘲--誰肯坐這種潛艇去打仗,誰就是把自己當牲口。"1960年10月,"648工程"拿出了全部方案圖紙,該艇排水量高達6000噸,可下潛到300米深處的海溝,能躲避美國反潛飛機的打擊。潛艇可搭載10輛坦克,3輛牽引油罐車,4輛吉普車和16門反坦克炮,外加745名士兵。
   
    但由於製造難度太大,蘇聯所有造船廠都拒絕參與建造,最終蘇聯國防部強壓北方機械製造廠承接該任務。當時北方機械製造廠只有兩個船台可滿足建造大噸位潛艇的需要,況且它們已被用來建造蘇聯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1961年赫魯曉夫視察該廠時,廠長沙波伊洛夫特意帶他參觀了潛艇建造現場,他問赫魯曉夫:"紅軍海軍究竟是想要戰略核導彈潛艇,還是想要水下登陸艦,我們現有的實力只能完成其中一樣,否則一事無成。"赫魯曉夫最終看上了核導彈潛艇,於是"648工程"宣布下馬。
   
    但蘇聯謀求水下運輸潛艇的努力並未停止,第18中央設計局又在1965年提出更為大膽的"664工程"方案,建造能夠運輸大規模兵團的核動力潛艇,每艘潛艇內有三個大艙間,一個艙間用來裝人,另兩個用來裝軍事裝備,艇上能夠裝載1200名士兵,或者470名士兵外加3輛兩棲登陸坦克、2輛裝甲運兵車和供6個連用的迫擊炮。當設計藍圖再次送到北方機械製造廠時,廠領導又犯愁地搖搖頭,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能夠造出這種潛艇的工具。"664工程"只能胎死腹中,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對此的批示是:"繼續研究,爭取早日實現。"秘密訓練"老鼠營"雖然建造水下運輸潛艇的努力受挫,但蘇聯在組建奇襲美國部隊方面的準備卻從未停止。1961年,蘇共中央通過一項決議,其中包含了成立專門從事跨洋突擊的特種部隊的內容。於是蘇聯軍方從海軍中挑選出550名特種部隊官兵,成立第27特種營,專門送到波羅的海港口利耶帕亞進行潛艇破襲訓練。挑選過程中有許多奇特的標準,如士兵身高不得超過170公分,適合在潛艇艙室內鑽來鑽去,因此一些入選的士兵把本部隊稱為"老鼠營"。

  曾參加過第27特種營的巴甫洛夫少校回憶說,所有成員都至少會說一種目標作戰地域的外語,訓練和裝備也針對該地區,他們也是唯一能在作戰地區與蘇聯培養的當地特工建立接觸的特種部隊。巴甫洛夫說,第27特種營里的成員個個身手了得,根據上級安排,有的戰士還曾頂替正規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等國際性大賽,以取得公開的掩護身份,1964年東京奧運會獲得銀牌的蘇聯帆船選手之一就來自第27特種營。
   
    為了鍛煉隊伍,第27特種營經常派成績優秀者前往駐東德的蘇聯西方面軍和駐古巴的蘇聯軍事顧問團,這些地方是美蘇對抗的最前線。1964年,巴甫洛夫少校被送到古巴富恩西戈斯港口,在那教古巴士兵如何駕駛袖珍潛艇,並不時滲透美軍設在古巴的關塔那摩海軍基地。一次,巴甫洛夫和他的古巴學生駕駛袖珍潛艇,逼近關塔那摩灣進行偵察,由於美軍對該水域進行強烈的無線電信號隔離,潛艇上的無線電指向標信號非常弱,巴甫洛夫不得不使用老式的方法--根據星星、太陽等來確定航行潛艇的方位,然後關閉潛艇馬達,依靠潮汐將潛艇推進美軍基地水域。讓他們吃驚的是,美軍只是在海岸出口處用無數空罐頭盒串聯起一道浮網,並在水下設置了帶倒鉤的鐵門,港內毫無防範。巴甫洛夫少校說:"如果在戰時,兩三艘蘇聯袖珍潛艇就能把美國軍港變成火海。同樣,如果真的被秘密派往美國沿海地區,我們也會在第一時間讓美國人的生活癱瘓。"
   
    其實,第27特種營只是蘇聯對美奇襲的"種子部隊"之一。從1962年開始,蘇軍總參謀部指示各大軍區組建"架子特種旅",這些旅平時只有幹部編製,士兵全分佈在普通部隊,一旦戰爭爆發,根據花名冊馬上可以將這些人集中起來。到1968年,蘇軍總共擁有10個"架子特種旅",兵力達2.5萬人。
   
    最後的努力
   
    勃列日涅夫上台後,蘇聯軍事思想發生改變,水下運輸潛艇計劃又獲新生。1967年,蘇聯啟動新一代大型兵員運輸潛艇的研製工作,項目代號為"717工程"。計劃儘可能採用"648工程"和"664工程"的成果,艇長接近兩個足球場的長度,排水量相當於一艘輕型航母。由於採用核動力,"717工程"潛艇可在運載800名登陸士兵的情況下連續潛航10天,這已能滿足從蘇聯北冰洋基地秘密接近美國東海岸的要求。"717工程"潛艇的車輛運載量也是最大的,可以搭載水陸兩棲坦克和輪式裝甲車各10輛。
   
    1971年,"717工程"設計完成,並在北方機械製造廠動工建造5艘潛艇。但國際環境卻令該計劃夭折。當時,美國正在研究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這種導彈最多可攜帶12個核彈頭,且精度極高;同時可攜帶24枚該導彈的俄亥俄級核潛艇也在加緊研製中,這種三叉戟導彈核潛艇只要有一艘生存,就能讓288座蘇聯城市變為廢墟!蘇聯人的回答就是建造2.65萬噸的颱風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當時只有北方機械製造廠能建造這種大型核潛艇,這樣,"717工程"只得讓位於關係國家命運的核軍備競賽,而蘇聯紅軍閃擊美國的計劃也永遠成為"空中樓閣"。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0

主題

21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
沙發
devilwit 發表於 2008-10-31 18:57 | 只看該作者
讓我想起了遊戲衝突世界的情節:蘇軍入侵美國本土,在核時代幾乎純屬天方夜譚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4 19: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