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七絕組詩•56個民族56首詩(平水韻,2007年春——2008年春)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7-10 1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7月題前語:每一個民族都是一首詩。但要用28字七絕體,從某些或者某個側面勾勒出其獨特的精神風貌,對我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受我一向尊敬的詩人李盈枝先生與著名指畫家陳樹勇先生之約,我便不揣淺陋,斗膽做一嘗試。在經過幾度修改後,現把27首(27個民族)定稿發於此,供盈枝與樹勇先生選擇定奪。更歡迎論壇詩友批評。若有閑暇,我將完成剩下的另外29個民族的七絕體嘗試。

七絕組詩·56個民族56首詩(平水韻,2007年春——2008年春)



1、漢族



神農播下麒麟種,龍鳳呈祥桃李圓。

秦漢雄風啟唐宋,軒轅笑了五千年。



2、蒙古族



馬頭琴上卷胡風,龍驥曾驚羅馬宮。

灑酒當歌敕勒草,白雲落在奶茶中。



3、鄂溫克族



逐鹿山林縱馬行,夜間篝火論崢嶸。

雪橇飛下興安嶺,且看依哈嫩舞迎。



小註:鄂溫克族以狩獵為業。「依哈嫩舞」乃其慶豐收舞蹈。



4、鄂倫春族



薩滿英姿白樺根,雪原熊舞舞雄渾。

狍皮褥子作陪嫁,迎娶還須賽馬奔。



小註:鄂倫春族普遍信仰以自然崇拜為核心的薩滿教。熊斗舞為其著名民間舞蹈之一;女性最愛狍皮製品;男子以賽馬形式娶親乃其婚俗。



5、達斡爾族

 

蝴蝶花開繞彩笆,長宮傍水抱山斜。

藍裙捲起情歌浪,小伙形隨曲棍遐。



小註:達斡爾族乃中國曲棍球之鄉,其家院由彩笆環繞,民間流行「蝴蝶花」舞蹈。「長宮」乃「達斡爾」之義譯,源於契丹、遼國時代的宮廷。



6、赫哲族

 

烏蘇里水曲連波,浪上長袍豪氣哦。

吻額情牽千里馬,客卿踏雪鯉鱘多。



7、朝鮮族



三江飄帶舞天仙,金達萊紅燒雪川。

力士沾衣十八跌,放飛白鴿寄鞦韆。



小註:朝鮮族較為集中地居住是指鴨綠江、圖們江和松花江,其女裝以飄帶為特色,酷愛金達萊花。男子擅長摔交競技,姑娘喜歡鞦韆運動。



8、滿族



雪海茫茫一巨龍,八旗漫卷海關風。

康乾回望漢唐路,馬褂襦裙經緯通。



註:馬褂是滿族服裝;襦裙是漢族傳統服裝的基本形制,始於戰國而終於清初的「剃髮易服」。



9、納西族



明月七星披兩肩,谷中春色出天然。

白沙細樂邀君舞,,絲管聲中化作仙。



註:納西族婦女所穿披肩綴有七星明月,象徵勤勞。其東巴舞源於各類宗教儀式,舞法載於《東巴經》,其大型舞蹈《白沙細樂》誕生於元代,融歌舞樂為一體,古樸典雅。



10、藏族



頂天綻放一奇葩,贊普手牽公主花。

於佛光中見真趣,慈航來自牧歌家。



小註: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仿唐朝官制締造吐蕃王朝,最高統治者稱「贊普」。641年,他與文成公主成婚,不久被唐高宗封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布達拉宮乃為二人聯姻而造。



11、傈僳族



溫馨木屋賴高樁,敢向刀叢笑上蒼。

少女長裙自由舞,煙包拋載愛飛揚。



小註:木屋高樁乃傈傈族民居建築風格。其赤腳攀登刀梯的競技體育十分驚心;其男女青年用拋煙荷包傳遞愛情。



12、彝族



天上星星數火把,少年跳月戲山翁。

是誰咬腫傻哥手?阿妹傳情一吻紅。



小註:彝族的盛大節日是火把節,其「跳月舞」,模仿老翁登山,十分詼諧。男青年以對歌向女青年傳遞愛情,女方會拉起男方的手咬一口,若輕咬,表明姑娘在拒絕,如重咬,表明姑娘接受小夥子的愛。



13、普米族



放歌駿馬憶羌笛,木楞房撐一柱天。

搶個新娘來作主,四弦撥動美嬋娟。



小註:普米族在遠古是發端於青海、甘肅一帶的羌族一枝。木楞房與擎天柱乃其民居風格;其普米族樂器四弦琴常用來表達愛情,搶新娘是其婚姻儀式。



14、白族



洱海蒼山三月街,香茶謎底酒歌猜。

樵哥眺望玉峰外,仙鳳依稀雲水來。



小註:三月街,指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白族最盛大的節日。玉峰、雲水:白族著名愛情悲劇《望夫雲》的故事。



15、獨龍族



口弦奔涌獨龍江,傍水依岩小竹窗。

藤索悠悠浪上盪,踏歌唱穩兩山樁。



小註:獨龍族以獨龍江為名,口弦為其民族樂器。其民舍多建在兩岸的山坡上,稱之為「長竹樓」;在江上架設藤網橋是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6、怒族



三月阿茸笑滿腮,鮮花鋪地為之開。

客卿對飲摟肩酒,耳佩銅環搖起來。



小註:怒族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要舉行仙女節(又稱鮮花節),屆時,人們把一束束鮮花獻給仙女洞中的 「仙女」阿茸。怒族人對客人敬酒時,臉對臉,一手摟肩,一手端杯,同飲為盡。



17、阿昌族



鮮花思慕阿昌刀,窗下葫蘆夜半謠。

三月簫將愛橋搭,阿哥路上執阿嬌。



小註:阿昌族男子的佩刀即聞名中外的「阿昌刀」。葫蘆簫、三月簫均是其樂器;男青年隨身攜帶葫蘆簫,遇到心愛的姑娘,便吹奏樂曲示愛,愛情便由此開始。



18、景頗族



木鼓芒鑼慨而慷,千人足下舞鏗鏘。

一聲牛角長刀浪,蝶扇飄飄醉愛鄉。



小註:景頗族每年正月十五后要舉行「目腦縱歌」節。「目腦縱歌」乃集體舞,舞者可達數千人。木鼓、芒鑼、牛角號乃歌舞的主要樂器;男子在舞陣中跳長刀舞,女子跳彩扇舞等。



19、德昂族



燕子飛來唱愛情,登枝怎與鳳盈盈?

相思鼓點不成舞,三管葫蘆邀妹行。



小註:德昂族戀愛婚姻較自由,小夥子到姑娘家門口以對歌求求愛;其視鼓為舞魂,每舞必鼓;三管葫蘆絲是其民族樂器。



20、佤族



木鼓驚天賴重鎚,文身猛士踏奔雷。

流泉何故慕仙子?飛起青絲問舞魁。



小註:佤族舞蹈「拉木鼓」,參加人數一般在七十人以上,動作古樸粗獷。其男子多文身,婦女以長發為美,其柔中有剛的甩髮舞神奇獨特。



21、柯爾克孜族



瑪納斯魂養勁根,白氈笑頂莽崑崙。

飛鷹叼起海中月,恰似行雲御馬奔。



小註: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是一部氣勢磅礴的長篇史詩,被稱為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其白氈帽被奉為「聖帽」,其賽馬叼羊的體育競技,若行雲流水。



22、壯族



三月歌圩歌萬千,人間天籟繞山懸。

鳳喉唱傻虎君目,飛起繡球羞莞然。



小註:壯族人能歌善舞,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定期舉行山歌盛會,稱為歌圩,盛況可達萬人。歌圩上所唱的歌,主要是以男女青年追求美好愛情為主題。



23、維吾爾族



姑娘扭起小蠻腰,小伙肩峰涌愛潮。

熱瓦甫中奔牧馬,天山深處雪蓮嬌。



小註:維族舞蹈「賽乃姆」的節奏特點主要突出頭、肩、腰部的表現力。其比較普及的樂器「熱瓦甫」常與其它樂器一起為歌舞伴奏,也用作獨奏。



24、回族



花兒怎地這般紅?真主西來訪夏宮。

但見東風沐楊柳,鄭和擁浪探鴻蒙。



小註:回族民歌「花兒」在甘肅、寧夏和青海廣為流傳,每年六月初一至初六還舉行的「花兒」盛會。明代七下西洋的著名航海家鄭和乃回族人。



25、錫伯族



箭魂催動馬蹄風,欲獵大雕綳滿弓。

扳倒西山真猛士,貝倫舞后伴英雄。



小註:錫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譽,且擅長摔交競技體育,「貝倫舞」乃其民間舞蹈。



26、俄羅斯族



與君一吻與君尊,踏響長靴舞擺裙。

琴上冰河飄渺去,馬車轍下種春芬。



小註:俄羅斯族人對客人行接吻禮,表示對客人的尊重,並擅長踢踏舞。



27、 裕固族



箭不透心情透心,駝峰間擁兩新人。

白雲似解琴弦意,降下天鵝配晉秦。



小註:裕固族婚禮特別,新郎娶新娘時,要對新娘射三支無箭頭的箭,表示白頭到老。其民間流傳著白天鵝與天鵝琴來歷的愛情傳說。



28、拉祜族



笙管口弦歌作媒,竹樓入贅燕雙追。

客來何故不思返,迎麵茶香醉幾回?

.

小註:拉祜族青年的戀愛表達方式是,男子奏蘆笙、女子以口弦唱和。竹樓乃其民居。拉祜族是茶葉之鄉,有「不得茶喝頭會疼」之稱。



29、布朗族



阿哥從妹兩心傾,龍鳳生來連母名。

蝶舞精神君可識?小乘歌處嘆文明。



小註:布朗族婚姻保留著「從妻而居」的母系社會的家庭特徵,無姓氏,實行母子(女)連名制,即孩子命名,將母親全名的第二字連在孩子名字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能歌善舞。



30、哈尼族



白鷳亮翅把心偷,俏妹捶郎遞笑眸。

雲下蘑菇天外韻,把烏一曲到歐洲。



小註:白鷳舞是哈尼族最喜愛的一種民間扇子舞。「捶新郎」乃其婚禮儀式。其民居酷似蘑菇,世稱蘑菇房。把烏,其獨有樂器,極富盛名,曾受邀赴歐洲諸國演奏,深受歡迎。



31、烏孜別克族



斜格乃琴邀玉紗,抖肩盛放女人花。

長衫策馬白雲處,絲路客來將飯抓。



小註:烏孜別克族擅長「斜格乃」琴演奏,抖肩為其舞蹈特色。其常用「手抓飯」招待尊貴客人,客人至少要吃一點,否則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恭。



32、塔塔爾族



踢踏情牽美目波,玉人比翼白天鵝。

馬車追著雲霞唱,為娶姑娘先嫁哥。



小註:塔塔爾族流行「踢踏舞」、「白天鵝舞」。其婚俗別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到女方,一周或半年後再把新娘娶回男方。



33、土族



鳳鳥探梅戲牡丹,花兒一曲繞山綿。

馬前三盞迎賓酒,打擂聲驚二月天。



小註:土族刺繡工藝著名,圖案繁多,以花鳥最常見;「花兒」是其最流行民歌;主人待客先向客人敬酒三杯,叫做「上馬三杯酒」。農曆二月初二舉行場面宏大的「擂台會」是土族傳統節日。



34、東鄉族



花放情郎腰帶間,玉人頭戴一叢鮮。

三香蓋碗客卿醉,戲罷公爹婚禮圓。



小註:東鄉族男子穿長袍,束繡花腰帶,女性戴絲綢製成的蓋頭;迎客用冰糖、燒棗、桂圓加茶葉泡製的「蓋碗三香茶」,其婚俗特別,婚禮中將公爹或者舅伯打扮成小丑加以嬉戲。



35、畲族



鳳髻耳環多綵衣,靈犀編織萬般奇。

盤柴槌起風呼嘯,打虎畲拳神變儀。



小註:畲族女子髮結鳳髻,佩戴銀飾,其編織工藝千奇百態,舉世聞名。男子普遍習武,主要是畲拳和盤柴槌(一種棍術)。



36、黎族



一線穿針出大千,海天雲錦女兒連。

黎謠正調邀君舞,笑采檳榔品萬泉。



小註:黎族織錦工藝天下聞名。黎謠正調乃其民間歌舞。萬泉即海南島萬泉河。



37、京族



漁歌帶著海風飛,幽島獨弦彈指追。

三叩閨門花不見,對歌綻出俏玫瑰。



小註:獨弦琴是京族獨有的民族樂器,音色幽雅。京族舉行婚禮時,女方緊閉大門,在屋前大路設三道懸燈挂彩的榕門。要想通過三道門,必須對歌,直到女方歌手滿意才可放行。



38、仡佬族



寒山獨秀低眉葉,直節撐開天地身。

號子一聲空谷和,攜風嗩吶萬千春。



小註:低眉葉、直節均是歷代詠竹之喻。「仡佬」意譯為「竹子」,其視竹為生命之源。



39、瑤族 .



三千大雅唱盤王,丘壑舞來獅子郎。

天降挑花雲錦女,一身蠟染燕飛翔。



小註:瑤族《盤王歌》長達三千行,普遍流行獅子舞,其挑花蠟染工藝天下聞名。



40、侗族



歌海詩鄉風雨橋,三郎五妹搭肩搖。

銀花顫動春江韻,半映鼓樓浮碧潮。



小註:侗族素有「詩鄉歌海」之稱,《三郎五妹》是其長篇敘事詩歌,女性喜銀飾,素有「銀花顫動」之譽。風雨橋與鼓樓是其獨特的民族傳統建築。



41、苗族



蘆笙何故意纏綿,百褶長裙開五顏。

蝴蝶媽媽每天笑,對歌小伙慕銀環。





小註:苗族普遍流行蘆笙歌舞,其百褶裙聞名天下。傳說中由楓樹變來的蝴蝶媽媽是生命之源,女性喜愛琳琅滿目的銀飾。



42、土家族



古來白虎嘯空谷,對陣清音繞翠微。

哭嫁巴山過楚水,阿哥背著妹娃歸。



小註:土家族以白虎為圖騰,主要分佈在湘西北、鄂西南一帶,新娘哭嫁是其婚俗。

.

43、高山族



閉目搖頭笑踏歌,鼻簫婉轉遞秋波。

相思日月潭中影,阿妹情歸黥面哥。



小註:高山族能歌善舞,男子黥面紋身,以奏鼻簫對女子表達愛情,女子非紋身者不嫁。



44、毛南族



頂卡花開人面鮮,男兒好客酒歌喧。

最驚石柱飛鸞鳳,繞嶺龍吟五七言。



小註:毛南族的編織和雕刻風格獨特,著名的「頂卡花」帽乃用極細的竹絲織就,其各類石雕工藝精湛;其民歌多用七言或五言八句,朗朗上口。



45、哈薩克族



牛羊天放走伊犁,冬不拉琴揚馬蹄。

於奶茶中品香草,女兒一舞盡靈犀。



小註:居住在伊犁河畔的哈薩克族以畜牧業為主,能歌善舞,「冬不拉」為其民族樂器。



46、基諾族.



品茗當推普洱春,此春凝聚太陽神。

雌雄雙鼓驚天地,大愛源於天性淳。



小註:基諾族崇拜太陽神,其生產的普洱茶馳名中外。傳說遠古洪災,人類滅絕,唯躲在太陽鼓中的兄妹二人倖存,后婚配以繁衍人類。故其民間流行太陽鼓舞,鼓分公母置於村寨兩頭。



47、傣族



孔雀屏開三季春,女兒曲線疊天真。

傾盆潑你兩江水,四月花香不染塵。



小註:傣族曆法一年分為「寒、熱、雨」三季,民間孔雀舞聞名中外,女性裝束與舞姿三圍分明,儀態幽雅。每年四月舉行規模盛大的潑水節。兩江指瀾滄江與瑞麗江。



48、門巴族

.

世界之巔人九千,佛音領唱愛情篇。

密林不掩氆氌彩,勸酒歌朝雲外穿。

.

小註:門巴族聚居在喜馬拉雅山東南,其族人達賴六世羅桑仁欽•倉央加措(1683—1706)活佛在此轉世,著有詩集《倉央嘉措情歌集》,深受門巴人喜愛,享譽海內外。

.

49、珞巴族

.

彎弓射獵氣如虹,峽谷三千兒女功。

邀月同歡生殖舞,情歌起伏唱年豐。

.

小註:居於西藏南部的珞巴族人口三千,迄今在民族歌舞中仍保留著生殖崇拜的遠古遺風。

.

50、塔吉克族

.

雙峰素裹淌冰河,亮翅雄鷹豪氣多。

鷹笛邀來婀娜女,七弦撥響馬蹄歌。

.

小註:塔吉克族集居在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與慕士塔格峰之谷地中,冰峰雪水養育了谷地草原。塔吉克人以鷹為圖騰,盛行鷹舞,鷹笛、七弦琴乃其特色樂器。

.

51、撒拉族

.

玉顏逸出蓋頭紗,清露香沾哭嫁花。

一戲公爹拜新月,駱駝舞蹈映羞霞。

.

小註:撒拉族信仰伊斯蘭教,女性薄紗蒙面。哭嫁、戲公爹、駱駝舞等,皆是其婚禮民俗,已被中國政府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

.

52、保安族

.

紫紅淺綠宛如蓮,白帽白衫鐵打肩。

即興新哦保安令,花兒一唱又聲先。

.

小註:保安族女子愛紅綠裝,男子戴白帽著白衫,打鐵工藝精湛。其民歌「保安令」、「花兒」等均為曲調定式,演唱時即興填詞。

.

53、水族

.

欲探天淵識水書,夏陶符號鑒同殊。

九阡佳釀名天下,日照木樓生美圖。

.

小註:被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的水書是水族文字,其與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夏陶上的符號有相通之處,內容豐富。由糯米釀製「九阡酒」享有盛名,民居為木樓。

.

54、布依族

.

入目青山白瀑飛,石房傍水映雲歸。

布依織錦名歐美,千眾跳花隨鼓威。

.

小註:布依族民居石板房依山傍水,極富特色。布依土布及織錦,久負盛名,遠銷海外,其每年正月舉行的「跳花會」歌舞如潮,也是男女戀愛的「搭橋會」。

.

55、仫佬族

.

三月青紅八月金,走坡連理葛牽襟。

情藤還在歌中蔓,愛果已經揪住心。

.

小註:仫佬族崇尚自由戀愛。每年三月和八月,青年男女總會相約到山坡上對歌,以表達和確定他們之間的愛情,世稱「走坡」。

.

56、羌族

.

西溯黃河追古羌,回眸蜀道石碉房。

傾壇一盡酒神晃,長笛龍吟聽漢唐。

.

小註:羌族是中國河西的一個古老民族,今集居在四川西北部阿壩地區。民居多為石碉房。男子善酒豪飲,但不酒後滋事。骨制羌笛是其特色樂器,音色似水龍吟。

[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08-7-10 11:04 編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16: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