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宇森赤壁賦——西進好萊塢 東歸三國志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7-9 12: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94年,一隻沒有頭的貓躺在草地上,貓頭被切成兩半,掛在花園的欄桿上。早上起來的周潤發和妻子被眼前這一幕驚呆了,他們在慌亂中撥通了好友張家振的電話。

周潤發那時剛拍完吳宇森監製的《和平飯店》,電影開頭周潤發演的殺人王和兄弟相殘,周潤發手起刀落,一口氣殺了兩百多個黑幫。

「他們當時怕得要死,說香港不能留了……」張家振說,當時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期,「黑社會喜歡用能賣錢的大明星拍戲,也給片酬,但什麼爛戲你都要拍。」

電影里的英雄周潤發也沒法例外,他只能跑去好萊塢。之前,張家振和吳宇森一直勸他來好萊塢,但周潤發害怕學英語,也害怕去好萊塢,一切得從頭開始。

此時,吳宇森已經在好萊塢拍完了第一部電影。

講No比較保險
和周潤發被逼去好萊塢不同,1992年2月,吳宇森自己決定離開香港。當時《喋血雙雄》已經讓他成為香港頭牌導演,好萊塢頗為迷戀這個香港動作片導演。吳宇森在香港越待越鬱悶,在香港他只有黑幫片和警察片可拍,《辣手神探》火了,一周里有50個類似《辣手神探》的劇本來找他;妻子和3個孩子早已移民美國,他已經很久沒有家庭生活了。

其實早在1987年,福克斯公司就曾請吳宇森到好萊塢拍片。當時吳宇森正在法國拍《縱橫四海》,福克斯請他去紐約面談劇本。

張家振陪著吳宇森坐在福克斯公司的辦公室里,主管必恭必敬地對吳宇森說:「我看過你的《英雄本色》,想請你幫我們拍一部電影,可不可以?」

吳宇森看著地面說:「No。」

那人非常尷尬,起身就走,這時離他們坐下還不到兩分鐘。

一旁的張家振非常生氣:「那麼遠跑來美國,你為什麼跟人家說No?」誰知吳宇森竟然說:「我根本聽不懂他在講什麼,只知道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在yes和 no之間我要選擇一個,我想講no比較保險。」

丟了與福克斯合同,吳宇森找了位英語教師苦練英語。

為把吳宇森推向好萊塢,張家振在紐約舉辦了吳宇森影展,請了好萊塢各電影公司主管和電影圈名人來看。在美國經紀人的安排下,張家振陪著吳宇森,3天里見了21家電影公司老闆。

當時環球公司已經定了別的導演來拍《終極標靶》。《終極標靶》是為尚格·雲頓度身訂製的,在好萊塢拍片制度里,雲頓擁有選導演、選演員、選劇本甚至最後的剪輯權,雲頓是吳宇森的粉絲,要求公司讓吳宇森來當導演。

環球公司一直擔心吳宇森跟美國演員無法溝通,決定搞一個英語測試:12個人每人用英語問吳宇森一個問題,讓他用英語回答。提問人中,有後來《蜘蛛俠》的導演山姆·雷米,當時他是《終極標靶》的監製,雷米很同情吳宇森,問了一個「當天天氣的問題」。

過關之後,環球的老闆還是不放心,結果是尚格·雲頓威脅環球,如果不用吳宇森他將退出這個電影。「那時候吳宇森還以為美國人喜歡他在香港的風格,因此在《終極標靶》里使用了大量慢鏡頭。」張家振回憶說,電影拍完后,環球公司試映的結果並不理想,試片的觀眾給電影打40分,不合格——他們從沒在武打片里看到過那麼多慢鏡頭,環球的老闆評價《終極標靶》是「講英語的香港片」。

試映后,影片按尚格·雲頓的要求,反覆剪了7次,許多暴力鏡頭被刪掉,以R級(17歲以下觀眾需由父母陪同觀看)上映。

投資兩千多萬美元的《終極標靶》賣了3300萬美元,歐洲市場也反映不俗,環球老闆和吳宇森簽了下一部電影的導演合同。

講英語的香港片
牛春龍好久沒這麼幸福了:丈夫吳宇森一回家就燒飯做菜,對三個孩子百依百順。她也清楚,丈夫從一個「著名香港導演」,變成了「非著名好萊塢導演」。

《終極標靶》之後,雖然環球公司跟吳宇森簽了下一部電影合約,但他們還是對吳宇森持懷疑態度,吳宇森有兩年時間無事可做。

1996年,福克斯公司想起了對他們說「No」的吳宇森,他們想讓吳宇森拍一個南美洲的冒險故事,這回吳宇森說了「Yes」。為了找外景地,吳宇森去了巴西、非洲、澳大利亞,結果演員嫌工作環境太苦不願去,項目不了了之。

此時,吳宇森又得到了一個福克斯公司的劇本《斷箭》。

「我好喜歡《斷箭》的劇本,我的師父張徹告訴我,要用西方的技巧拍出東方的精神。」吳宇森說,他當時已經構思好讓尼古拉斯·凱奇來演了。

但吳宇森只是《斷箭》眾多備選導演中的一個,《斷箭》投資達到了五千多萬美元,是《終極標靶》的近3倍,福克斯對這個「英語香港片」的導演並不放心。

此時《變臉》的監製邁克·道格拉斯來找吳宇森,吳宇森正在猶豫《變臉》「科幻片色彩太濃」,怕自己沒有把握。福克斯公司知道了,怕「還能賺錢」的吳宇森走人,咬牙和他簽下了《斷箭》的合同。

凱奇的檔期不合適,主演換成了約翰·特拉沃爾塔,張家振對吳宇森說:「如果約翰·特拉沃爾塔主演的影片能成功,以後你就能拍攝自己想拍的東西了。」

牛春龍只知道丈夫有新戲可拍了。福克斯派去的現場監督是個小說家,他非常嚴格,不允許吳宇森改動劇本,甚至對白都不許動,一旦發現改動,他會立刻大罵吳宇森。

好在主演特拉沃爾塔看過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非常喜歡周潤發,在《斷箭》里的很多動作,比如彈煙灰之類都在模仿周潤發。

就像張家振預言的那樣,《斷箭》商業上獲得了成功,票房達到了八千多萬美元,福克斯大賺了一把,也讓吳宇森成功進入A級大片導演行列。

「《斷箭》之後,我在好萊塢擁有了所有權力,剪輯權、選演員的權力、定劇本的權力……好萊塢是非常現實的地方。」吳宇森回憶說。
看不全劇本的導演

《斷箭》成功以後,吳宇森、張家振和美國的經紀人合夥開了「WCG」製作公司,公司名字用的是三個人名字的首字母,後來美國人離開了,G沒有了,公司又不能叫WC(廁所),因此改名「獅子山」。

製作公司剛開張,找了一圈導演的道格拉斯又回來了,還是希望他能接手《變臉》。

有了權力的吳宇森提出要拿掉《變臉》里的科幻設置,比如一個不是真人而是幻影的秘書、汽車不在路上開而在空中飛。吳宇森的要求被全盤接受。「《變臉》中有一段戲講尼古拉斯·凱奇回去看老婆,老婆以為他是壞人,他盡量說服她……我告訴凱奇,你拍這段的時候,臉色應該帶著痛苦的笑,還要流淚。」吳宇森回憶說。

美國演員在電影中很少流淚,但凱奇愛吃中國菜,喜歡中國文化,知道中國溫暖的人情味,更知道吳宇森是能賺錢的導演,最終接受了這個建議。

吳宇森還是沒能事事如意,他主張在電影結尾讓約翰·特拉沃爾塔帶回尼古拉斯·凱奇的孩子,這一提議遭到公司高層的反對:「英雄怎麼能帶壞蛋的孩子回來呢?」

吳宇森只能按照他們的想法拍了一個結局。電影在試映時,觀眾給打了50分——不及格。「試映的觀眾覺得,為什麼特拉沃爾塔沒有帶回凱奇的孩子呢?公司高層趕緊讓吳宇森修改了結局,再放映時觀眾給了80分。」牛春龍回憶說。

1997年,《變臉》在美國公映,上映的第一周就奪得了北美票房冠軍,美國本地市場票房7000萬美元,海外收了兩億多美元,媒體評論說吳宇森既沒有放棄自己擅長的東方傳統,也真正找到了西方人的價值觀念。

因為《變臉》,擁有《碟中諜》版權的湯姆·克魯斯主動找到了吳宇森,請他導演《碟中諜2》。

在張家振眼裡,湯姆·克魯斯是個「小氣鬼」:克魯斯因為擔心別人泄露劇情,在電影拍攝前幾天,才給吳宇森看故事梗概;每天早上快要開拍的時候,才把當天分鏡頭給吳宇森;在現場,克魯斯還把台詞列印在深紅色的紙上,吳宇森每次都要拿到眼皮下才能看清。

為了了解劇情,吳宇森和張家振只能去克魯斯家裡聊腳本,那時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還很恩愛。

《碟中諜2》的編劇羅伯特·唐恩年紀很大,每天只能寫2頁紙的腳本,經常聊著聊著就睡著了,嘴角還流著口水。後來克魯斯讓自己的一個親戚住在唐恩旁邊,守著唐恩在屋裡寫腳本,每天12點去敲門,拿每天要拍的腳本。

吳宇森很生氣,試圖換編劇,但克魯斯堅決不同意,兩人經常吵架。「他們在澳大利亞拍戲時我去了四次,每次都是吵得不可開交,讓我過去處理,比如預算高了、編劇問題等等。」在張家振的印象中,克魯斯還是一個精明細心的人,他有一段時間守在電視機面前數廣告——一個贊助商承諾給克魯斯的一部戲打40個廣告,克魯斯反覆數完廣告,非常開心,他發現廣告不是40個,而是39個,「他打電話告訴對方做錯了事情」。

《碟中諜2》公映之後,全球票房達到五億多美元。一天,張家振收到了克魯斯寄來的包裹,裡面是《碟中諜2》的完整劇本。

你沒這個資格
拍完《碟中諜3》,吳宇森已經成了「好萊塢著名導演」。

兩個沒名的年輕人找到獅子山製作公司,要賣給他們一個劇本,《風語者》。他們找遍了電影公司,沒有任何人感興趣。

吳宇森很喜歡這個故事,試圖在這部電影里表達他對於戰爭和友情的理解:「我要把中國的俠義精神放在裡頭,希望拍成一部講友情的戰爭電影,而不是去表現種族紛爭。」

於是由張家振出面,找好萊塢大電影公司聯合購買劇本。

有吳宇森的推薦,米高梅公司欣然接受,張家振說,「他們一聽就說想要」,甚至還把編劇給簽了下來。

這是吳宇森第一次拍大場面的戰爭電影,影片成本達到了1.5億美元。

為了表現戰爭的真實和殘酷,吳宇森每天要動用七百多個士兵和工作人員,還有13台機器同時開拍,「效果非常好,但花錢也很厲害」。張家振每天寸步不離夏威夷拍攝現場。

有場戲公司不讓吳宇森拍,吳宇森執意要拍,就每天自己貼四十多萬美元拍。當時夏威夷每天都會下暴雨,經常從早上下到下午4點多,天都快黑了,泥一直沒到吳宇森的膝蓋,一個鏡頭都拍不成。但按照美國的法律規定,拍不成也得照付現場所有演職員的片酬。吳宇森自己掏的一百多萬美金,徹底打了水漂。

付出並沒有多大回報。

《風語者》原定2001年6月上映,但同期有六部類似影片上映,為減少風險,負責發行的米高梅建議投資商福克斯延遲到11月上映。結果更不幸的是,遇到了「9·11」,《風語者》再次延後到2002年6月14日才公映。

「9·11「之後,美國人還處在對戰爭的恐懼中,《風語者》最終只收了四千多萬美元票房。

美國影評人也對這部電影表示了不滿。「他們認為吳宇森是一個中國人,憑什麼拍關於美國本土的歷史電影。甚至他的好朋友都說,你沒有資格拍這個戲,這是我們美國人的戲。」張家振回憶說,只有一個美國影評人站出來寫文章,批評美國影評人的這種歧視。

但好萊塢只以成敗論英雄,「如果一個戲賣錢,你會很有光彩;如果不賣錢,一定會有一個高層被炒魷魚,大家壓力都非常大,壓力一大明爭暗鬥就會有很多。在好萊塢拍戲,三分之一的精力都要用去應付這些明爭暗鬥。」吳宇森說。

牛春龍發現,丈夫又閑了下來。《風語者》之後,吳宇森又沉默了兩年,直到 2004年的《致命報酬》。

「《致命報酬》吳宇森本來不想拍的,他沒找到感覺,但是一個老闆說你拍吧,拍了我們支持你們公司兩年,包括所有的行政支出、員工薪水。」張家振說。

吳宇森為他的妥協而後悔了:《致命報酬》是吳宇森最不擅長的科幻題材;男主演本·阿弗萊克也不在狀態,他當時正跟詹妮弗·洛佩茲熱戀,只要洛佩茲一來探班,阿弗萊克就只顧著摟摟抱抱。

《致命報酬》投資九千多萬美元,票房卻不到5000萬美元,吳宇森又輸了一回。

麻煩才剛剛開始
在紐約的十幾年裡,牛春龍發現丈夫喜歡把電視調到中央電視台和北京台,像一個追星族一樣關注中國內地的電影和電視劇。從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的大片到賈樟柯、王小帥的藝術小片,從《大宅門》、《大明王朝1566》到《走向共和》,吳宇森都不會錯過,「平常我很少看電視劇,但我發現內地的電視劇,不管是藝術性還是技術製作上都有很大的進步,演繹的方式都與以前不一樣,創作也有了很大的空間。」

看到李安、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開始拍大片,吳宇森更按捺不住,想回內地拍片。

牛春龍沒想到,張家振第一個跟吳宇森吵了起來:作為一個一部戲片酬能頂中國幾部電影投資的導演,「怎麼能有回中國拍戲的想法呢?」

張家振問吳宇森:「你要到中國拍《赤壁》,就意味著要暫時放棄好萊塢,你願不願意?」吳宇森只說了兩個字:願意。

這是張家振第一次到北京,人生地不熟,一開始就走了彎路。他最先找到保利華億公司,幾經波折才找到中影集團接手;投資商終於落實,劇本又出了問題,「花了很多冤枉錢」。

牛春龍是《赤壁》的兼職編劇——吳宇森在洛杉磯時已經在寫《赤壁》的劇情大綱了,許多稿件都是她抄寫編排的,她眼睜睜看著《赤壁》前後找了六個編劇,鄒靜之、王惠玲、蘆葦、盛和煜、陳汗、郭箏,加上吳宇森自己,寫了整整兩年。

「中方編劇一般採用傳統的個人創作方式,體現的是個人的智慧和不同看法;而美式劇本公司是由很專業的編劇團隊,形成流水線作業,進行集體創作,有多元化的劇情效果,還要讓外國人都看得懂。」牛春龍說。

劇本越來越厚,戰爭場面也越加越多,張家振左想右想,原定的5000萬元人民幣投資不夠,至少還得再加3000萬元,他和吳宇森商量把三江口戰役的戲給拿掉。

「結果他瞪了我一眼,一拍桌子:『你說什麼?找錢是你的事情,你是製片人!』」張家振「腹背受敵」,中影給他最後通牒,電影一定要在奧運前公映,這意味著必須得馬上開機,張家振急得發燒生病,住進了醫院。

張家振終於想到了辦法:把《赤壁》分兩集拍攝,重新融資。

韓三平同意了,吳宇森也同意了,但麻煩其實才剛剛開始。

吳宇森的《赤壁》是照著周潤發、梁朝偉寫的,牛春龍說,吳宇森那時候說起他們三人,用的都是「夢幻組合」,沒人想到「夢幻組合」居然成了一場噩夢。

2007年2月,吳宇森在北京見到了剛拍完《色,戒》的梁朝偉,準備坐下來好好談談「諸葛亮」,沒想到梁朝偉專門飛來是要談「辭演」。當時梁朝偉非常疲憊,《赤壁》的國語演出也讓他倍感壓力,吳宇森不好強人所難,只好放了梁朝偉。

禍不單行,4月13日,《赤壁》開機前一天,一直拍胸脯的周潤發突然宣布退出《赤壁》。

為了讓周潤發出演,吳宇森幾乎答應了他所有要求:500萬美元片酬外加全球分紅,周潤發的夫人提交的近百條細則,包括「拍攝前一次支付500萬片酬」、「拍戲現場,除了導演和對台詞的人,任何人一律不能和周潤發說話」……吳宇森萬萬沒想到,煮成這樣的鴨子都能飛了。美國的完成保險公司並沒有同意周潤發律師擬定的這份合同,提出了73條反對意見。吳宇森並不清楚雙方多次往來修改協議的具體條款,牛春龍用「天真」來形容丈夫,說他天真地以為,「夢幻組合」大過條約。吳宇森還是和張家振試圖挽回,結果周潤發依舊「放棄周瑜」。

那幾天,牛春龍一直陪著丈夫,吳宇森一言不發,彷彿一下子老了幾歲。

窩在家裡的吳宇森終於接到了一個好消息:梁朝偉知道周潤發也辭演,致電吳宇森,表示願意參演《赤壁》的任何角色。經過重新調整,梁朝偉改演周瑜,金城武演諸葛亮。

周瑜越來越像你了
梁朝偉臨時上陣,對周瑜不熟,只能邊演邊琢磨。他平時愛喝酒,拍《赤壁》期間滴酒不沾。

誰都不熟吳宇森的「周瑜」,吳宇森參考了很多歷史資料,發現周瑜並非《三國演義》中那樣小肚雞腸,於是《赤壁》里的「周瑜」,運籌帷幄、愛護百姓、愛護家人,認為「戰爭如果不是為了保護生命就毫無意義」。

有一天,梁朝偉忽然醒悟,對吳宇森說:「我演的周瑜越來越像你了!」

演「曹操」的張豐毅感嘆:「《赤壁》這才是大戲,這才叫電影。」因為不管拍什麼戲,至少有5台攝影機從不同的角度對著他——張豐毅上一部「大戲」,是11年前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

胡軍在《赤壁》里演「趙雲」,他拍打鬥場面的時候,發現有13台攝影機對著他。

吳宇森希望胡軍能夠演出趙雲的「勇猛、頑強、忠誠」。「吳宇森對我說,中國的電影痛苦的東西太多了,比如仇殺、兄弟相殘、宮廷鬥爭、勾心鬥角。吳宇森說,為什麼不能有別的東西呢?比如說兄弟情誼、友情珍重,能展現中國人真正的內在精神狀態的東西。」胡軍說。

和劉德華一身白袍的趙雲不同,胡軍這個趙雲滿身淤泥,從頭打到尾,因為喜歡這個「趙雲」,吳宇森還讓「趙雲」作為主將參加了三江口、火燒赤壁兩場大戰。

吳宇森更享受回國拍片:「在好萊塢拍片,完全靠制度來做事。每次拍片之前就要開6到8個月的會來討論,決定開不開拍。拍攝過程也由公司完全控制,劇本不能改、預算不能超、拍攝期不得延長,也沒有最後的剪輯權,還有英雄不能死、動作片情節不能複雜的規定。有時候會因為過分堅持僵硬的制度,而影響了藝術的完美。」

吳宇森「完美的藝術」——《赤壁》,2007年4月14日開拍,原定去年9月拍完,但因為自己的認真、天災、人禍等各種原因,一直拖到12月才拍完。

「超出合同的3個月拍攝費用,全部由吳宇森承擔。這相當於拍《赤壁》,吳宇森完全是在做義工。」牛春龍說,《赤壁》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己的丈夫。

(牛春龍新書《赤壁側寫》將由鷺江出版社出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沙發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9 16:53 | 只看該作者
赤壁側寫就是人生側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1: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