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特稿/經濟數據為Fed敲警鐘 凸顯其兩難境地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7-5 13: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周又有多項數據向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簡稱Fed)敲醒警鐘,使之更為清醒地意識到所面臨的惡劣環境及艱難抉擇。美國經濟增長仍表現疲軟,進而導致失業人數只增不降的狀況發生。與此同時,通貨膨脹警示燈也在閃爍不已。令Fed官員們左右為難的是,針對這兩大問題所應採取的貨幣政策措施正好衝突。

    《華爾街日報》特稿,目前多數人仍然認為,有鑒於Fed近期的舉動,利率水平將在更長一段時間內維持不變。不過除非經濟增長出現改善或是通貨膨脹壓力有所減輕,否則Fed官員們最終還是得作出艱難的抉擇。

    經濟增長方面,美國政府周四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6月份非農就業人數減少約62000人,今年以來的累計減少人數多達438000人。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鑒於整體經濟所面臨的挑戰,當前的失業狀況還相對處在控制之中,但未來可能將出現惡化。美國6月28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16000人,至404000人以上,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四周平均值增至390000人。

    野村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瑞斯勒稱,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數據的表現看起來很像是以前經濟低迷時期的狀態,表明就業市場或將進入一個新階段,在人員自然減少及招工凍結的基礎上,實際的裁員導致失業人數增加。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的進一步增加可能使非農就業人數降幅上升,從而導致整體失業率進一步上升。

    其他一些報告也顯示出經濟增長前景堪憂。美國供應管理學會分別針對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所做的兩份調查顯示,6月份美國製造業活動意外強勁,而服務業活動卻意外放緩。經濟學家認為,這兩項報告都預示著未來經濟將表現疲軟,鑒於製造商的庫存增加,預計製造業活動再次實現反彈的可能性不大。

    更為重要的是,ISM報告反映出了通貨膨脹壓力。ISM製造業數據顯示出,該領域出現了1979年以來最為廣泛的價格上漲局面,引發滯脹風險,滯脹期的特徵便是經濟增長表現平平,而通貨膨脹出現大幅飆升。與此同時,ISM最新服務業報告也有類似情況發生,6月份服務業價格指數觸及該報告有史以來的最差水平。

    當然,ISM報告對價格的調查結果只是表明了被調查者對價格變動廣泛性的認識,並沒有反映出價格變化程度的深淺,因此還需要仔細去解讀。隨著能源和食品價格的飆升,多數人都感受到了價格上漲帶來的衝擊,這並不奇怪,對於決策者來說,最關鍵的是這種衝擊力度到底有多大。

    物價壓力及民眾預期通貨膨脹將加速上升的風險日益加大,令Fed官員們憂心忡忡。不過核心物價相對穩定卻給他們帶來寬慰,再加上預期經濟走軟將能夠減輕物價壓力,決策者才得以有暫且維持利率不變專註經濟增長的喘息之機。

    經濟學家們則認為,整體通貨膨脹狀況並不會按Fed所想像的那樣發展。法國巴黎銀行經濟學家艾雷認為,Fed已經陷入政策困境之中,當前美國經濟增長表現疲弱,而整體通貨膨脹升幅或將在8月份觸及5%,目前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升幅為4.1%。他表示,諸如此類的數據是決策者不容忽視的。

    同樣面臨較大通貨膨脹壓力的歐洲央行則開始出面迎戰。與Fed不同的是,歐洲央行的使命只有一個,就是要把通貨膨脹率控制在2%以下。該央行周四推出加息舉措,以抑制通貨膨脹增長,行長特里謝明確表達了該行穩定通貨膨脹預期的強烈決心。能源因素是引起物價上漲並導致歐洲央行和Fed疲於應對的主要元兇。

    值得Fed欣慰的一點是,到目前為止,物價上漲似乎還沒有推動工資的上漲。瑞士信貸稱,美國當前的實際工資收入已較上年同期下降1.6%。瑞士信貸稱,對於消費及消費者信譽而言,這確實是壞消息,但對核心在通貨膨脹來說卻是一個好消息,表明是央行擔心的工資-物價螺旋上升局面在美國並不存在,這就給Fed提供了暫時維持利率不變的空間。

    自Fed上個月末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以來,決策者們對此發表評論的不多。僅有的表過態的兩位也都表示,預期美國經濟將緩慢反彈,而且通貨膨脹不會持續上升。

    不久將離職的Fed理事米斯金此前則在以色列表示,金融市場復甦緩慢意味著美國經濟在一定時間內還將面臨很大阻力,因此經濟增長步伐可能繼續疲軟,不過他希望明年經濟增長能有所起色。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洛克哈特也有著類似的觀點。他表示,對未來比較理性的看法是,住房價格可能還將經歷一段時間的下滑,住房市場復甦緩慢,因此通向市場和經濟改善的道路將是崎嶇不平的。(文:Michael S. Derby)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8: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