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智識與道德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6-26 13: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說達芬奇在學畫之初,老師命令他對著一個雞蛋寫生,達芬奇在老師的命令之下,畫了無數的雞蛋。這行為對於那些善於拍腦袋作恍然大悟狀的想當然者來說,有點不可思議:不就是一個雞蛋么?線條多麼簡單,如果銜接的好,一筆就畫下來了。而實際當你真的畫雞蛋時你就會發現,只要你稍動一下雞蛋的角度,你筆下的雞蛋就與原來那個不同,不但局部光線的明暗會發生改變,畫紙上的雞蛋輪廓也會發生重大改變。所以,在理論上,假如雞蛋的角度以無窮小的角度不斷變換下去,那麼,這個雞蛋你一輩子都畫不完。——這就是我今天想說的:無論哪個領域,也都不可能輕鬆地造就出一專家。

  比如在道德領域,假如你是一個真正對道德感興趣的人,假如你真的立志想成為一名有道德之人,那麼,最起碼的你要弄明白一個概念:什麼是道德,弄明白這個概念之後,你還要了解一下,在道德史上,都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道德現象與法之現象一樣,同屬社會現象的範疇,同屬行為規範的範疇。假如你真的對這個社會現象感興趣,那麼,你起碼得明白社會學領域裡的一些基本的知識。

  提到道德規範,有必要提及一下尼采,我最喜歡尼采之處,除了在其瘋了之後摟著馬脖子叫兄弟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尼采對道德規範的態度。在尼採的兩部著作《論道德的譜系,善惡之彼岸》和《快樂的科學》中,他非常著重而系統地闡述了有關道德的本質問題。——但假如你不去看,只是憑自己的腦袋在那瞎想,你很可以永遠也無法獲知一些真理,除非你的確比那些哲學家還有深度。(我一點都不相信這一點,我還真就瞧不起你了。)學習的好處是這樣的:這是一種可以令你迅速脫離蒙昧的手段。就好比你去市場買菜,菜販子對你說:「茄子兩塊,辣椒三塊,一共是五塊。」你不用數手指頭,就知道菜販子的算術沒錯,因為你學過「二加三等於五」的革命道理,不過,生活遠比這要複雜,比如當你遇到「茄子兩塊三,辣椒三塊八,一共七塊九」的問題的時候,假如你不學點比「二加三等於五」更有深度的數學知識,你就被菜販子騙了(插播一廣告:賭一毛錢,你現在肯定正在算兩塊三加三塊八是否等於七塊九,別算了,不等於)。所以說,就算你不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就算你只想當一個家庭主婦,你也得學點最起碼的知識。在社會學領域裡也是這樣,就算你不想當一個專家,就算你只想對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社會現象進行評價,你也得具備點最起碼的那方面的知識。

  就拿道德來說吧,尼採在分析道德史的時候,曾舉過一個例子:古阿拉斯加的土著曾有一個適用多年的道德規範:「不要把骨頭扔進火堆里,否則就是不道德的。」這道德規範在當今看來可笑無比,但在當時卻沒人敢懷疑。因為他們的理由是:「假如把骨頭扔進火堆里,那麼,一個部落在一天的打獵中,就會遇到倒霉的事情。」你看,據此標準,如果你往火堆里扔了骨頭,那麼你就損害了整個部落的利益,所以你就是不道德的。那條道德規範被阿拉斯加的土著們適用了好多年,之所以無人敢懷疑其靈驗的程度,尼采如是分析說:是因為人在一天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順心之事,如果那天你恰巧往火堆里扔了骨頭,你很自然就把倒霉的原因歸咎於「往火堆里扔了骨頭」。

  尼採在其著作中曾犀利地指出這樣一個現實:保守的道德家們總是用既有的道德標準去理直氣壯地譴責一些新生的社會現象,但可笑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又不得不收回那些譴責。按理說,自吞了苦果的道德家們在經歷了教訓以後,他們會變得慎重一些,但事實卻恰恰相反,他們迴避上一個愚蠢的錯誤,轉而去製造新的錯誤:「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吃虧會讓人變得聰明,也會讓人變壞。幸運的是,吃虧經常讓人變蠢。」尼采這個壞人的睿智,足以令你發出會心的哈哈大笑。

  王小波在抨擊道德保守主義者時,曾表達過與尼采十分類似的觀點:慎用舊有的道德標準,在道德領域,不要做一個想當然的、不思考的偷懶者。比如要求寡婦守節曾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組成部分,但在五四以後,這標準卻被顛覆了。不過,就算是在宋儒橫行時期,也經常會有符合人性的有趣故事,很多人都聽過那個著名的寡婦再嫁的典故:一女性年輕守寡,夫家禁止其改嫁,女人告到大堂,狀詞很短:「十五嫁、十六寡,公鰥、叔大,花少葉、葉缺花,嫁乎?不嫁?」縣太爺果斷批複:「嫁!」——按宋儒程朱理學標準來評價,欲改嫁的寡婦與縱容其改嫁的縣太爺,道德水平都不高。不過你我都心照不宣:他們很可愛,是人。在以儒學為基本的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里,有很多泯滅人性的道德標準。當反人性成為必然,就形成了一個可樂的局面:虛偽、人格分裂、矯揉造作成了正人君子的必備品質。

  我反覆強調這一點;假如你想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你首先要成為一個「人」,據魯迅的標準:人與一臉獃氣的牛羊的最大區別是:人應當有「智識」,而豬羊卻只能以賣肉見長。成為一個人,要有一個先提條件:你要學習,不斷地學習,以提高你的智識水平。在當下的中國來說,人們匱乏的不是自然科學知識,而是社會人文科學知識。人文知識匱乏的結果令人慾哭無淚:一個有博士學位的人與一臉獃氣的牛羊的唯一區別是:他們生產的東西不同,頭腦中的獃氣卻完全一致。

  假如你一臉獃氣滿腦子愚蠢,那麼,你是不配談道德的,記住這一點:真正的道德,是人腦的上層建築的範疇。人腦的經濟基礎是:對知識的大量學習和儲備,具備了這個基本的經濟基礎,你還要懂得怎麼樣運用你的知識,怎樣組織你的知識,如此,你才有資格運用道德規範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評價,這就是人腦的上層建築。正如王小波所說:「倫理道德的論域也和其他論域一樣,你也需要先明白有關事實才能下結論,而並非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只要你是個好人,或者說,站對了立場,一切都可以不言自明。不管你學物理也好,學數學也罷,都得想破了腦袋,才能得到一點成績;假設有一個領域,你在其中想都不用想就能得到大批的成績,那倒是很開心的事。不過,假如我有了這樣的感覺,一定要先去看看心理醫生。」

  假如你細心地觀察和分析一些人的言行,你就會發現那些自命為為維護道德而奔走呼號的人的可笑之處,你就會發現他們是怎樣自扇耳光的。我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比如這位名為「騎驢說話」的朋友寫文章說:「其實不管時代怎麼變,道德的內核從來沒有改變,善良、寬容、誠信、友愛這些人所固有的、美好的東西,並不會因為社會的改變而變得醜惡。」聽了這些話,不由得你不對其豎起大拇指,由衷地說:「對,說的太對了。」不過,你先別急著對其進行誇獎,請再看其是怎樣演繹自己的「寬容」和「友愛」的:在下面的跟帖里,他如是說:「比如同性戀,我並不鄙視,不過我認為同性戀者的心態出了問題。」——什麼叫心態出了問題?你研究過同性態么?你接觸過同性戀群體么?什麼都沒有,就那麼想當然地一拍額頭,便得出結論:「心態出了問題。」?這就是你的「寬容」?這就是你的「友愛」?我冷笑著說,之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扮演中國式的道德譴責家,蓋因為這是個門檻很低的行業,誰都能邁進來,「我只需站對了立場,一切便不言自明,我說你心態有問題,你心態就有問題,我不需分析,我不需證明,因為我是好人,所以我就是對的。」由此可見,道德譴責家是個多麼不值錢的行業。也難怪道德譴責家們總是憂心忡忡,蓋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他自己是當然的好人,蓋因為在他們看來,除了他們自己,別人都是有問題的。口口聲聲主張「寬容」,可笑的是,道德譴責家們的「寬容」有個如是的前提:「你的行為要符合我的模式。」——如果真是這樣,這世界還真不存在不寬容的人:如果你們大家都只做讓我滿意的事情,我便對你寬容。主張寬容的有德者如是說。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主張推翻那些不合理的操淡的道德標準,不等我於我不要道德標準,我所要的,是那些真正的適應社會現實的、人性化的、真正體現現代文明的道德標準,我所反感的,是那些戴著道德帽子的偽道德。無論在道德領域或其他領域裡,都要像尼采所主張的那樣:更新、更新、再更新,以適應新的社會形勢的需要;亦應當像王小波所主張的:不要做一個想當然的道德保守主義者。好的東西當然要傳承,但不要以「繼承優良傳統」的名義試圖把糟粕發揚光大。

  另外,我還要提醒那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冒充有德真君的道德譴責家們,在你運用道德規範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譴責的時候,不要無線上綱,不要亂扣帽子,不要一來不來就傳統美德之類的,好像如不依你之見,就國將不國了似的,不要學姚文元。在運用法律的時候,有個專業名詞叫「法律推理」,其含義很簡單:根據查證屬實的事實,選擇適用恰當的法律,然後根據該法律對行為進行判決或裁定,不能歪曲事實,更不能亂用法律。比如「欠債不還」適用民法規範,不要試圖運用刑法規範把欠債者拉出去斃了。拜託你在運用道德規範的時候,也要學會怎樣進行「道德推理」:根據查證屬實的事實行為,選擇適用恰當的道德規範,然後再對那行為作出評價。如果你連發生了什麼都不知道,如果你連那行為是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都不懂得,只知閉著眼睛一股腦地把「善良、寬容、誠信、友愛」等託辭掄出,你倒是痛快了,但這才是真正的缺德。不過呢,還真不能因為你的缺德行為而譴責你,正如同一個徹底的精神病患者不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樣,你也不需為你的缺德行為負責,因為你愚蠢,你愚蠢不是你的錯。但請你記往這一點:拒絕通過學習的方式改變你的愚蠢,拒絕文明堅持矇昧無知,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那天在群里和小蛋蛋閑聊天,小蛋蛋表達了這樣的個觀點:「如果大多數人都說是錯的,我就認為那是錯的。」在此,我提醒小蛋蛋,你這種想法十分危險,尼采曾陰陽怪氣地諷刺過一種思維上的膽怯者,他們如是說:「凡與普遍觀點相違背的東西我都不要看,我沒有資格發現真理,發現真理的人已經夠多的了。」我如是說:人的腦袋是用來思考問題的,人畢竟不是牛羊,不需要跟隨大多數以求安全。在思維領域裡,不妨做個特立獨行的思考者,這個特立獨行,不是標新立異,不是刻意追求背離大多數,而是:用你的既有知識去獨立思考,如果覺得知識不夠用,那就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這就是思維的樂趣:當你的想法與大多數人相同時,是因為:大多數人與你的想法相同,你是思想精英;當你的想法與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同時,那是因為:大多數人的想法與你的想法不同,你仍舊在思想精英。誰是精英?每一個肯思考肯努力的人都有當精英的可能(先天智障患者除外)。這話貌似羅嗦,卻十分簡單:你有自己的想法,你的想法是你通過一系列或痛苦或快樂的思維過程而得出的,你贊成某事,是因為你有充分的理由去贊成,而不是因為「大多數人都贊成」;當你反對某事,是因為你覺得那事果然不對,你有充分的理由去反對,而不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反對。」也只有這樣,當你的想法與大多數人不同時,你才有足夠的底氣堅持你自己,你才有足夠的底氣去特立獨行。勇于堅持真理的行為只有在下面這種情況下才最可貴:當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時候。——而對所有人或大多數人都確知的真理,那就顯不著你堅持了,多餘。就好比你現在不用四處聲明「一馬青塵是人」一樣。寶貝別喊,沒人說他不是人。

  當然,誰也無法確知誰說的就是絕對的真理,我亦沒有這個膽量,所以才需要爭鳴和商榷,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觀點,那就說出你的理由。別滿地打滾哭,或者「毛主席揮手我前進」,那不是人,是奴才。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來說,「懷疑」,都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之一;甚至於「偏見」,也是推動社會更加文明的動力。這是我對那些與我持不同意見者的讚美。包括那些愚蠢的不同意見,也足以令人讚美。比如說吧,如果沒有那些愚蠢者,也提不起我寫這個洋洋洒洒的、足以證明我極致聰明的文章的興趣,亦如發動邪惡戰爭的人是罪惡的,但卻造就了很多著名軍事家,當你讀隆美爾的傳奇經歷以消磨時間的時候,你要感謝希特勒為這個將星的造就提供了機會。

  說了這麼多,也不知道別人能不能聽懂。而且,我也無法確知我的努力不是一場徒勞。上輩子我是一個著名教授,我行走於各個高等學府的課堂里對著那些莘莘學子播灑甘霖。不過,據說人生本來就是一場自己看不清自己的迷夢,這話在我死後得到了印證。我記得很清楚,前世我死在了教化他人的課堂上。死了以後,我去閻王爺那裡簽了名。小閻掏出煙對我說:「來,吸一支。」我一看那牌子:中南海。我啐了一口,說:「丟不起那鬼臉。」小閻臉一紅,急忙收起了那破煙,臊答答地問我:「最近想去哪兒吹牛逼?」我說:「我吹了一輩子了,累了,準備休息一段時間,做沉默的大多數。」說完,我踱出了閻羅殿,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不去我前世的墓地看看,看看活著的人在我的墓碑上都刻了些什麼,看看他們是怎樣評價我的。於是,我去了我的墳前,卻看到了如下一段足以令我五雷轟頂的文字(連鬼都嚇半死,足見有多恐怖):E派胡言,男,先天性精神病患者,一輩子沒清醒過,一直堅持自己是大學教授、著名學者,畢生流竄於各個豬圈,對那些蠢豬們哇哇開講,最後累死在豬圈裡。

  這輩子我還沒死,緣於上輩子的教訓,我現在還不敢保證我是不是還在和豬講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94

主題

970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沙發
柳梢青 發表於 2008-7-6 00:33 | 只看該作者
繼承優良傳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1

主題

1025

帖子

130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04
3
yourwrite 發表於 2008-7-6 01:05 | 只看該作者
得益不淺......謝!
隨著時代的進化,時間的推移,道德標準有所提昇,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2011.1.1新年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5: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