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學者說,我們國家目前實行的「退休雙軌制」,違背了社會保障制度所必須的公平性原則。它造成的退休待遇高低懸殊是國際社會絕無僅有的!
一個理想的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養老金制度,應該無歧視地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的生活保證,這既是保證全體成員競爭「機會」公平的需要,也是促進全體成員競爭「結果」公平的需要。社會保障就其本質而言,既是社會再分配調節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也是發展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
我國目前的養老金制度,由於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管理體制和核發方式,理論上引起了系統衝突,實踐中造成了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差別偏大。從全國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水平約為企業的兩三倍以上,而且前者穩定性也遠高於後者。這種源於制度設計上的不公平,很容易引起企業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的不滿,構成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大量的調查結果也證實了這一判斷,特別是一些企業退休「幹部」,心理上更難以接受這種非自身原因所形成的落差。
從執行「退休雙軌制」所造成的養老待遇巨大差距的結果可以看出:制定「退休雙軌制」政策的人,沒有考慮到廣大企業職工的利益,這不符合「權為民所用」 「利為民所謀」的精神,也體現不了「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退休養老待遇相差懸殊,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支持;嚴重影響了黨群關係、官民關係;嚴重影響了群體與群體之間、階層與階層之間的關係,製造了社會矛盾!製造了社會的不和諧!自「退休雙軌制」實施以來,政策的毛病顯現的如此之大,如此明顯,如此不公平,這是有目共賭的。企業退休職工,對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養老待遇存在的巨大差距,十分不滿!
多年來,企業退休職工紛紛向政府呼籲,要求提高他們的退休養老待遇,縮小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養老待遇差距,他們需要的是公道和尊嚴,這是企業退休職工的合理訴求。許多專家、學者、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理論和實踐各方面對其不公平性也都給於了充分論證和諫言,諸多媒體在不同層面對此也進行了報道,就連主管的官員們對其合理性公平性也不能自園其說。但時至今日,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養老待遇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這太令人們失望了!問題遲遲不予解決! 結症在哪裡?有學者說「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企業退休金「一次出台,三年連調」的政策不能不讓人懷疑它是一個緩兵計,拖垮法。反正這批人都七十歲左右了,若大歲數不等三年,提高的待遇是拿不到手的。沒有了他們,剩下的矛盾就淡化了,到那時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況且企業退休金漲幅又規定的那麼小,三年連調總共也只不過二百來元,而機關退休的調項名目繁多,他們可不用三年時間,一次就是數百元,結果造成邊解決差距反而拉的越大。用「三年連調」忽悠了企業退休老人。這哪裡有「三個代表」的影子?哪裡有一點「科學發展觀」。虧待廣大社會主體公民工人階級,維護既得利益者掌權人小團體利益,這叫「三個代表」嗎?這樣就能科學發展啦?
企業退休金「一次出台,三年連調」的政策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引來一片呼籲、申訴、吶喊、憤怒和請願,社會的主體公民更覺民心無托,更覺倍受歧視,更加怨聲載道。這正是退休雙軌制惹的禍。虧待龐大的主體公民工人階級的利益顯然是一大失誤!這個問題不解決,怎麼能建設和諧社會?主管的官員是否該為國家利益考慮考慮了?
事關既得利益群體外的事,他們總是說「要慢慢來,要逐步解決」,可是企業退休老人死的死,亡的亡,在世的也都是風燭殘年了,他們的生命還能「逐步」到什麼時候?在他們臨死前回首一生經歷時,不免要問:「我們這一生怎麼啦?從來都是服從黨的安排調動,兢兢業業奮鬥了一生,等退休了咋這樣慘?」讓這些人帶著若大的遺憾離開這個曾經奮鬥奉獻了一生的世界,靠納稅人的錢過的豐衣足食的社會管理者、國家公務員們從良心上過得去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