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隨著企業利潤因原材料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匯率走強而增長乏力,估值開始變得更加惡化。摩根大通(J.P. Morgan Securities)中國證券市場部主席李晶(Jing Ulrich)稱,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企業的利潤僅增長了17%,而去年同期的增幅高達49%。她說,盈虧平衡或虧損的公司數量增長了一倍多,目前佔到了中國上市公司數量的15%。
中國股市下跌加劇了企業利潤的縮水,原因在於許多公司的利潤都得益於其股票投資的盈利。市場研究機構上海萬得資訊科技有限公司(Shanghai Wind Information Co.)稱,200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總計600億美元的凈利潤中有四分之一屬於投資收益。
儘管中國股票市場主要是受金融類股的推動,但6月份油價創出新高大概是10大權重股下跌的最大原因。中國石油(PetroChina Co.)當月下跌了17%,中國石化(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下跌了24%,中國神華(China Shenhua Energy Co.)的跌幅為21%。中國的燃油補貼讓石油公司無法從油價的上漲中獲利,但煉油廠卻要為購買原油付出更高的價格。
印度也面臨著重新估值的問題。印度受到密切關注的通脹指標──批發價格指數上周創出了13年來的高點,這促使印度央行上調了關鍵短期貸款利率。通貨膨脹也嚇跑了海外機構投資者,據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Board of India)稱,今年以來共有60多億美元的資金流出,迫使股票進行重新估值。
在經歷了數月的下跌后,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此前重挫的部分亞洲股票已顯露出買進的機會。麥克科馬克看好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Daegu和Shinhan等韓國銀行,以及星展銀行(DBS)、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和華僑銀行(Oversea Chinese Banking Corp.)等新加坡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