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半月談 網際網路加速中國民主政治進程

[複製鏈接]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8-6-28 0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6月20日,對於億萬網友而言,是一個極有意義的日子。這一天,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民進行了在線交流。

    網民的問題得到了胡錦濤親切、坦誠的回答。通過交流,大家知道,胡錦濤不僅平時經常上網看一些國內外新聞,而且注意從網上了解網民們關心些什麼問題、有些什麼看法,了解網民對黨和國家工作有些什麼意見和建議。

    「網友們提出的一些意見、建議,我們是非常關注的。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因此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意見,集中人民群眾智慧。通過網際網路了解民情、匯聚民智,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胡錦濤說。

    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首次與網民在線交流,不僅成為網路上的一件大事,也受到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這標誌著,信息化時代,在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方面,網際網路渠道正受到黨政高層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這顯示出,我們黨的執政風格更加透明、開放和自信。

  2億網民直抒胸臆 民意湧入網際網路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網民由最初的幾千人迅速增加到目前的2.21億———總量排名世界第一。網際網路正在中國民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論壇、博客、播客、QQ、MSN……2億多網民,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影響我們的社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網路成為傳播資訊、組織賑災、尋找親友、悼念祈福、發起志願行動的重要平台。

    早在2003年,發生在廣州的孫志剛收容致死案通過網路迅速傳播至全國,網民們義憤填膺的吶喊直接衝擊了當時的收容遣送制度,拉開了公眾通過網路發表政見的序幕。

    之後,「劉涌案」、「寶馬撞人案」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現,再到2007年密集發生的重慶最牛釘子戶、山西黑磚窯案、太湖藍藻暴發、廈門PX項目緩建、華南虎照片風波等一系列同制度、法律、政治息息相關的事件,進一步喚起了網民參與社會事務的熱情,網路成為當今民意表達最為集中的場所之一,網上輿論也隨之形成。

    同時,新華網、人民網等主流網路媒體為民意的表達提供了強大平台。在各種各樣的社區或論壇,網民們每天都圍繞各種議題、各色事件進行熱烈討論。

    今年,全球華人反「藏獨」、支持北京奧運火炬傳遞行動,更是通過網路吹響集結號。不論是揭發西方媒體不實報道,還是MSN上幾百萬顆「愛國紅心」,2億多中國網民的力量令世界注目。這些率先在虛擬空間中展開的自發行為,轉瞬變成現實世界中放眼可見的民心民意。

    借網路信息參與重大事件、表達自身訴求,正成為愈來愈多中國網民習慣的生活方式,中國網民已經成為推動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的一股巨大力量。

    中國高層與百姓「直通車」

    敲打鍵盤、輕點滑鼠,足不出戶便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向兩會代表、委員建言,向溫家寶總理提問,向政府部門反映意見和建議。網路這一新型載體,正成為政府了解民情民意,匯聚民智民心的新渠道與新平台。

    去年3月,胡錦濤在出訪前夕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時,提到網路是他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我也經常通過網際網路了解國內外時事和民眾對我們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溫家寶在近幾年來全國兩會結束后的記者招待會上,亦屢次談及網際網路的重要作用,給網民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除了高層領導親自上網了解民意外,中央和國務院還設有專門機構搜集網路重要信息,以「網際網路輿情」形式提供給領導人參考。據悉,國家領導人對「網路民意」的批示,每年都有很多。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如何用好網路、管好網路成為領導幹部面對的一個新課題。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體學習的內容就是世界網路技術發展和中國網路文化建設與管理。胡錦濤指出,要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網際網路。各級領導幹部要重視學習網際網路知識,提高領導水平和駕馭能力。

    之前,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正式運行。中國政府網在促進政務公開,提高公共服務,促進公眾知情、參與和監督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被網民譽為「24小時不下班的政府」。

    與此同時,從中央到地方黨政部門紛紛以網際網路為載體和手段,把重要的公共政策措施及時向公眾披露以爭取支持和接受監督,或者把重要公共政策議題及時諮詢公眾以完善最後決策。如,全國人大在網上全文公布物權法草案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國務院向全國廣泛徵求對新休假制度的意見,網際網路已成為意見彙集的主要渠道。

    中央黨校謝春濤教授表示,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民意,努力尋求政策和民意的最高契合度。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央有各種不同的了解民意的途徑和方式,比如看文件、聽彙報,以及親赴基層視察等傳統方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網際網路已經成為重要而獨特的渠道。輿論普遍認為,以網路為媒介的「政府─民間」新互動模式已經成為中國政治文明的重要元素。

    網際網路加速中國民主政治進程

    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顯然,網路已經成為公民參與政治的一個重要途徑。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一些地方官員還不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有的對網路民意視而不見,有的甚至動輒以行政手段強行壓制一些網路言論。

    謝春濤說,胡錦濤總書記此次與網民在線交流,為中國各級官員作出了表率。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官員利用網際網路,了解民意,彙集民智,從而更進一步推動中共執政能力提升,執政風格開放,加速中國民主政治進程。

    不過,中央高層在肯定網路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網路現存的一些問題,諸如不負責任地披露「內幕」消息,或發布虛假新聞等。對此,中央高度重視,要求依法管理,使網際網路走上健康發展之路。(作者 孫愛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