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天涯論壇
一, 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出現過一種奇特的學說--讖緯之學。這種學說是在古代儒學基礎一發展起來的一種神奇的,也是怪異的學說,所以有人稱其為神秘的儒學。這種學說,有時是以古代經學的片言隻語,預言時事;有時是以民間流傳的讖言、童謠揣測未來。
本部作品收集了中國數千年歷史過程出現過的讖言,童謠。這類讖言往往沒有作者,不知出處,但流傳甚廣。其出現的時間地點多不確切,它對人類的心理,有較大的 「蠱惑」作用,這種「蠱惑」作用,作用於古代中國一些當權者身上,必然影響歷史的發展。如,「亡秦者,胡也」,「蠱惑」秦始皇修築長城。所以一定程度上講,如果沒有句讖言,就很可能沒有長城。如「桃李子,得天下」,這一讖言「蠱惑」隋文帝殺錯了人,也喑示錯了李密,讓他十分努力地想做皇帝;但也是句讖言,給了李世民得天下的信心,如果沒有這句讖言,一定程度上說,唐朝的歷史可能會改寫。如「點檢為天子」為天子這句讖言,讓趙匡胤才有黃袍加身的機會。
本部作品目的就是把中國歷史出現過、影響過中國歷史的一些流傳較為廣泛的讖言,以「素描」的手法,盡筆者所能,對這類讖言,做一點娛樂性的思考,借供茶餘飯後之用。
二,07年10月,世外開始貼寫中國歷史上關於讖言一類的貼子,因為讖言多涉及到過去的政治,政權,所以一些網友,更喜歡加入自個兒的聯想。按常理,一個貼子,如果能讓讀者,產生點聯想、或想法,應是好事兒!但對於這個貼子,卻可能是相反。以至在這個貼子,被封了N次。現作者吃塹長智,把原貼名中「政治」 兩字去掉,(有人會嘲笑世外是掩耳盜鈴)改名為:中國歷史上神秘的讖言,各位多多支持。
桑弧箕服,實亡周國。
(原名:怪異滅亡的西周王朝)
1,毀滅的盒子.
在《史記》里,司馬遷記載一個盒子:「昔夏后氏之衰,有二神龍止於夏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先君也。」龍在咱中國是一神秘的、罕見的物種,在許多歷史記載中,都有關於龍的記載。如三時期的吳國,因為屢有人發現龍,並且出現在吳國大地的龍,有許多種顏色,如黃龍,青龍等。所以吳王曾經用「龍」作為王朝的年號。如黃龍元年。
在上古夏朝時,可能龍比較多。而且膽子也特大,居然敢跑到王宮裡,和國王對話。神龍上門后,對夏國國王說了一句話:我們是褒國人祖先!
這龍可能是上門要債來了,它們對夏王只說了一句話后,就呆在王宮裡,好幾天時間,不吃不喝,也不走。這龍也夠賴皮的,它們不傷害任何人,但就是賴在夏國的王宮裡,鬧絕食!
夏王特害怕,他把王室的祭師請來,以龜板卜測,如何處理這件事兒。
祭師卜得幾個結果:一,殺死神龍,不吉。這龍可能不是太強壯,所以夏王宮的衛隊能夠殺死它。但大祭師卻說殺了神龍不吉利。
二,驅逐神龍,不吉。不殺死神龍,把神龍武力驅逐出王宮。不吉!
三,留下神龍,又不吉。把神龍留下來,給神龍蓋座大房子,把神龍當菩薩一樣供起來,又不吉!
怎麼處理都不吉祥,夏王不知如何是好!
正著急時,有一巫師獻言說,請神龍留下他們的龍嫠(龍口水,龍鼻涕)。夏王令卜師卜之,大吉。也不知道這位夏國大師,怎麼知道神龍到這兒,是想留下他們的龍嫠(龍涎)。夏王讓卜師「策告之」神龍。請尊敬的神龍,把你們的龍涎,留在人間吧?
二位神龍居然同意了。他們留下幾滴龍涎之後,就不知所終。夏王趕緊讓左右找了一堅固的盒子,把龍涎象寶貝一樣收藏起來。
夏朝滅亡后,裝有龍涎的盒子,傳至商朝。商滅亡后,又傳至周。龍涎被裝到盒子里之後,歷朝歷代的王們,因為都聽說過二神龍留龍涎的故事,所以都不敢打開它。
司馬遷先生也在《史記》里說:「龍亡而嫠在,櫝而發之,夏亡,傳此器殷,殷亡,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之。」
當裝有龍涎的盒子傳到周曆王時,這龍涎盒已經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後來傳到周王朝的一位國王,周曆王之世。
周曆王是一上不知敬天,下不知恤民的傢伙。他特別貪婪,為了與民爭利,發明了「專利」制度。把國家一些利潤大的行業,給壟斷起來,類似於現在的專賣制度。另任用小人,親近奸佞。可又怕老百姓背後戳他背梁骨,所以他發明了特務制度,讓手下人到國都的大街小巷裡去轉悠,喑中監視老百姓,發現有議論時政者,即殺之。
弄得周曆王時,人民上街時,都不敢相互打招呼。只是點點頭,擠擠眼神。史稱「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看到全國人民對政府綿軟得象羊,歷王得意洋洋地對大臣召公說:「看看,老百姓老實多了吧?看誰還再敢說三道四!」
召公回答了一句許多中國人都聽說過的經典名言:「陛下當心,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周曆王把召公的話當耳邊風了。後來他聽說自已一直住的王宮裡,收藏了一隻神秘的、裝有龍涎的盒子,歷王十分好奇,他沒有聽說過,自個兒的王宮裡,居然有龍涎。
這龍不但出現被人「看了見」,而且和人類有過近距離的親密接觸。不但與人類有過近距離的親密接觸,而且留下了龍的龍涎。按人類與UFO接觸的標準。留下龍涎的神龍,和人類應算是第三類接觸。太神奇了。不要說周曆王,就是放到現在,相信我們許多人都想打開這個盒子看看。
可國家大祭師卻勸告歷王,不能打開裝龍涎的盒子。打開盒子后,會有意想不到的危險!
周曆王以為,大祭師在糊弄人,打開裝龍涎的盒子,看一眼就能死人?所以周曆王不聽大祭師的勸告,強令打開盒子。
盒子被打開了,裡面的龍涎在流動!二神龍的龍涎裝在盒子上千年時間,居然還有活情!象美國科幻大片里的情景:龍涎是一有生命的活體,盒子一打開,「它」就從盒子遊動到宮殿里的地面上!
周曆王命衛兵用刀砍,用火燒,就是沒有法子殺死"它".《史記》上
說:「嫠流於庭,不可除!」
周曆王這時才意識到,惹大麻煩了。他趕緊把大祭師請來,讓他出主意。大祭師這時也亂了方寸,還是一個宮殿巫師出主意,讓後宮里的許多女人,脫光了衣服,對龍涎大聲叫喊!
這一招居然管用,龍涎好象也知道害羞,不好意思「看」脫光了衣服的女人。「它」看到許多裸體女郎后,受到驚嚇,變成一隻烏龜。爬向後宮,碰到一個七八歲的女孩子,烏龜就撲到女孩子身上,不見了!
周曆王親眼看到龍涎變成烏龜,烏龜撲到小宮女身上,消失了。周曆王舒了一口氣,他認為這事兒完了。
可《史記》記載,沒多長時間,小女孩子「無夫生子」!周曆王又害怕起來,他下令把這個女孩子,扔到荒效野外。
後來的歷史發展證明,周曆王是打開了一隻毀滅周王朝的盒子。
2.神秘的讖言。
周曆王過於殘暴、貪婪,逼得民眾揭桿而起.暴發了一大的動亂,史稱國人暴亂。
周曆王的王宮被憤努的起義者攻破了,周曆王逃出了稿京(現長安)。等暴亂平息之後,他的兒子靜,被大臣們擁立為王,是為周宣王.
周宣王繼位后,民間傳出了一個謠言:「桑弧箕服,實亡周國」。意思是街上賣桑木作的弓箭之人,即滅亡周國之人。
周宣王聽到這個謠言之後,十分不安。他下令:一,不準傳播謠言,有謠言惑眾者,殺無赦!二,王國衛隊,到大街上巡邏,但凡看到賣桑木弓的人,不管男女老少,皆「執而殺之」。
宣王的第一條命令是合理的,出於維護國家穩定的需要,對於一些蠱惑人心的謠言,必須清理。但他的第二條命令,卻暴露了,周宣王自個兒對於這個謠言,已經中毒。他和後世許許多的統治者一樣,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謠言、讖言,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心態。確實對於國家安全的事兒,再小的事兒,也是大事。但因此濫殺無辜,最後可能走向希望的反面。
碰巧,一對從褒國來的夫婦,祖傳製作桑木弓。他們製作了許多桑木弓,從褒國千里迢迢地趕到周國稿京叫賣。
到達稿京時,周宣王的衛隊已經殺了許多人。衛士們看到這對褒國夫婦,也背著桑木弓,他們舉著滴血的刀子,象虎狼一樣撲過來。夫婦二人還不知道乍回事,就看到衛士們兇殘的地撲過來,他們是嚇壞了。丟下還沒有來得及叫賣的弓,撒腿就跑!
逃到稿京效外,才擺脫了周兵追擊。這兩位可憐的褒國打工仔,原本是想到周國來,發點小財,結果不知道怎麼回事,差點都連命都丟了。現在他們身無分文,連喝口水的錢都沒有。夫婦倆逃到城處后,天色將晚,而他們只能荒效野外露宿了。男人去找點水來喝,女人四下尋找可以生火過夜的柴草。災難象山一樣壓下來的時候,人類總得找一些夾縫活下來,而且不要忘記相互取暖。
這時,女人聽到了孩子的哭聲。哭聲在喑夜將合的暮野里,時斷時續。女人走過去一看。居然有一個孩子,只包了一層衣服。
女人出於母性的本能,趕緊把孩子抱進懷裡。打開衣服一看,是一飄亮清秀的小女嬰!這女嬰在三千多年前的北方中國的黑夜裡,顯得是那樣的無助與幼弱。
女人看看孩子,又看看四下的荒野,夜色已經開始,除了可以看到的遠處、他的男人矯健的身影。(這是女人遇難之後最大的安慰!)再沒有其它什麼人。這會是誰家的孩子?
沒有答案,這對來自褒國的夫婦,也找不出答案。男人找到水,回來之後,看到他的女人居然了撿到一個女嬰。男人都不知道自人兒是該是高興,還是該難過!
他也許在想:上天有好生之德,周人殺我,我卻不能殺了他們的孩子。
據《史記》里的說法,這女嬰就龍涎與周王宮裡八歲小女孩子的結晶。那個可憐的、懷孕的女孩子,讓周曆王扔到了野外,產下了一個女嬰。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子,連自已都不會打理,她用什麼養活自已的孩子?
所以小女孩產一女嬰后,把女嬰棄拋於荒野,便不知所終。女嬰結果讓褒國逃難的夫婦兩人給撿到了。
出於愛心,褒國夫婦倆收留了這個的孩子。他們帶著孩子,逃回褒國。
若干年後,褒國人得罪了周宣王。褒國人就把這個女孩子,送到周王宮裡,替褒國人贖罪。因為收養孩子的父新姓姒,她是來自於褒國,所以後人都稱之為褒姒。
周宣王死後,他的兒子宮涅繼位,即為周幽王。周幽王看中了褒姒的美麗,立其為王后。
3.烽火與煙花.
褒姒是一冷麵美人,《史記》里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認為褒姒笑的時候,特好看,所謂一笑儀態萬方。但她就是不笑給幽王看!到咱平常人家,老婆不笑給老公看,或者就是不給老公笑臉,不是夫妻感情上有毛病,就是夫妻生理上的毛病。這褒姒是舍人?他憑什麼敢給周幽王摔冷臉盤子?
前面說過,褒姒是作為人質,給褒國人贖罪,「典押」在周王朝後宮裡。褒姒進皇宮的過程,歷史沒有記載。也許她不想離開她的養父母,但讓周王室的衛士強行帶進王宮;也許褒姒在褒國早就有了自已的意中人,有情人不能成眷屬,而破壞褒姒美好姻緣的禍手就是周王室,所以褒姒是身在周營心在褒。對周王朝,她特恨,恨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周幽王可以擁有褒姒美艷、性感的肉體,但她的心不屬於周幽王,所以對著周幽王,她怎麼也笑不起來。
一次不知什麼原因,偶然的一笑,迷倒了周幽王,也迷倒了整個大周王朝!可對於她自已卻是恥辱!所以傷心的褒姒不想再笑了。
周幽王是想盡法子哄褒姒開心,褒姒就是不笑。這讓周幽王特失自尊.自已貴為帝王,同時又作為男人,居然沒有法子,讓心愛的女人開懷大笑!
宮涅(周幽王名)認為自已,不管是作為帝王,還是作為一個男人,都很失敗!所以幽王自已也開始悶悶不樂了.
褒姒看到幽王為博自已一笑,如此傷神,她心裡有點感動,對幽王說:"大王為臣妾用心良苦,但臣妾自幼就生就了一怪脾氣,能吃能喝,就不是能笑。天下有許多大事等著大王去過問、去處理。臣妾事小,何足大王勞心?」
幽王說:「愛妃,病在你身上,可痛在我心裡,我一定會治好愛妃的頑疾!讓你天天開開心心地笑著生活!」
周幽王其實是一特聰明能幹的帝王,《史記》說:「幽王作逢火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當時沒有電話、手機及其它通信設備。國家如果有緊急軍情,只能用人或者馬通風報信。周幽王發明了放烽煙通風報信的法子。在周王朝邊境上,及首都稿京設置了許多座烽火台。逢火台上除了堆放一些放烽煙的材料外,(放烽火的材料據說是狼糞)每座逢火台上,還設置了一面大鼓。有外敵入侵,守邊的士兵點燃起烽煙,同時擂動大鼓示警!軍情以最快的速度(音速與光速)傳遞到稿京。
稿京周圍,烽火也接著放起來,向天下示警!周王駐紮在各地的部隊,及周王朝統轄的各路諸候看到烽煙,就如同看到周幽王的戰爭動員令。大家必須以最短的時間,糾集軍隊,以救國難!
這種烽火預警制度,在當時是一相當先進的軍事預警方案。可惜,後來被幽王為博褒姒一笑,把烽火當成煙花給放了。
周幽王正在思考,如何「治好」褒姒不會笑的頑疾頭痛之時,有一近待說:「大王為治褒后的「病」,許多法子都用上了,王后頑疾依然不除!臣有一種法子,或許有效,可小臣不敢說!」
周幽王一聽,連連說:「恕你無罪,說說,是什麼法子?」
近待說:「大王智慧過於常人,開創了烽火大鼓,約於眾諸候,一旦國家有事,以烽火大鼓為號,軍隊齊集,以御外敵。但自烽火大鼓設置以來,國家太平,一直沒有機會用過,今能否一試效驗?另褒后自幼處於深宮之中,沒有看到過外面的世界,如果大王帶褒后,試放烽火,敲起大鼓,一時間山搖岳動,諸候急集,萬馬奔騰,當是驚天地、動鬼神般的場面!褒姒又何曾見過此等世面,一定會大開眼界,開懷而笑!」
周幽王一想也是,烽火大鼓自創建以來,還沒有機會一試,他自已也想演習一翻,看看各路軍事將領、諸候們對於自已命令的執行情況。另外說不定,也能讓自已心愛的褒姒開懷一笑,真能達到目的,豈不是一舉兩得?
所以,三千多年之前的一個黃昏,周幽王帶著衛隊他心愛的褒后,向稿京城外進發。幽王想給他心愛的人褒姒一個驚喜,但這是一份怎樣的驚喜?除了周幽王及出主意的近待,大周王朝沒有第三個人知道幽王想幹什麼!
到近稿京近效最大的烽火台附近,周幽王登上專門為他設定的點將台,和褒姒一起舒服地坐下來。褒姒還不知道幽王想幹什麼,但多年的王宮生活經歷,讓褒姒早就習慣不喜歡多問為什麼?她是糊裡糊塗坐在周幽王身邊,坐西周王朝效外黑色的黃昏里,褒姒無言,但她象一朵燦爛的花!
周幽王似笑非笑地看看褒姒,然後下令,舉烽火!
一時間,最大的烽火台上火花四起,火焰高高燃起,因為沒有什麼風,濃煙象利劍一樣直插星空。如平地樹起了一條天柱!稿京最大的烽火台燃起逢火,其它的烽火台按周幽王先前約定的命令,一會兒時間,都燃起了烈烈的煙火。
三千多年前西周王朝的國王與他的衛隊,一時間沉浸到烽火的嘉年華盛會裡面了!周幽王、褒姒、國王的衛隊,大家都被眼前的壯觀的煙火晚會驚呆了,褒姒驚得張開了讓幽王心醉的櫻桃小嘴,她美麗的眼眸,在周幽王眼裡,是當進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褒姒一下子迷上這個布滿煙花的夜晚!
許多人看著「煙花」,出主意的近待先看到褒姒的容笑,褒姒的得實在是笑太迷人了,他激動得流下了眼淚,連滾帶爬地撲到周幽王面前說:「大王,你看,你看,褒后的臉!娘娘笑了!」
周幽王其實也看到了褒姒笑了。他是最關心褒姒笑容的人,褒姒的笑實在太美了,幽王以為,如果自已能天天生活在褒姒的笑容之中,生有何樂,死又何苦?周幽王看褒姒都看得痴了!
褒姒這時才注意到自已的失態,她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幽王,同時又收起了褒姒式的傾城傾國之笑!褒姒的笑容象是開在西周黃昏里,稍開即逝的曇花,讓周幽王好不遺憾!
稿京的煙火快速地向四方傳遞,只幾個時晨,駐紮在稿京四周的部隊,及距稿京最近的諸候,象風一樣撲向周幽王的點將台!而周幽王還沉浸在他的遺憾之中,許多的將士,在點將台下待立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等到周幽王的任何命令。後來,他們看到台上,象花朵一樣的褒姒,以及對將士們點點指指的待臣,還有四起的烽火,把稿京效外的黃昏,照得如同白晝!這那裡象是要發生戰爭?倒更象是國王的一次夜遊!
點將台上,幽王終於傳下話來:「各位幸苦,這是國王親自布置的一次軍事演習,看看我周朝各將士接到軍情時的反應能力!國家太平,沒有什麼事,大家請回吧!」
王國的軍隊接到國王的命令,滿腹狐疑地散了。
回到王宮,周幽王連續幾天都沉浸在褒姒傾城傾國的笑容之中。他好渴望再看到褒姒的笑容,但自回王宮之後,褒姒又忘了什麼是笑容了!周幽王只得又找來上次出主意的近待。他們最後商定,再為褒后舉辦一次烽火嘉年華,但卻沒能博得褒姒再次一笑。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國王的軍隊,及周王朝的諸候們,終於知道了真相。國王竟是為了博他的老婆一笑,而舉烽火!他們為自已有這樣的國王而憤怒!
後來幽王為看褒姒一笑,又舉辦了好幾次逢火晚會,諸候都不來了,讓周幽王自已玩,而褒姒再也沒有笑過!
數年之後,《史記》說:「西夷犬戎進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戒幽王於驪山下。」當真正的外敵入侵時,周幽王舉烽火徵兵,但大夥兒都認為那是國王在開嘉年華派對,所以「兵莫至」。
幽王自已成了中國歷史上最遠古的喊狼來了的孩子。他被狼群吞噬。而他傾城傾國的褒姒,被擄走了。美人和江山一起變成了落花流水!西周王朝從武王開始算,經二百六十七年時間,從此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