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 ... look/1/183842.shtml
(本文為系列叢書《中國文明大反攻》之第一部分)
《中國文明大反攻》:
第一部:解剖:用「邏輯」證明中國洋奴是狗
第二部:警惕:以「反封建」為旗幟的「反華」暗流
第三部:怒吼:炮打誹謗中國文明的謠言
第四部:欣賞:中國洋奴巧妙的「自虐藝術」
第五部:喜劇:漫談中國洋奴如何舔洋人
一,
一般人認為,動物不具備哲學的頭腦,其實這屬於偏見。別的動物我不知道,但知「狗東西」確有自己的哲學。這種哲學歸納起來就一句話,曰:
「誰有骨頭替誰叫喚,誰沒骨頭就咬誰。」
《狗哲學》雖說簡單,卻符合「勢利眼」的心態,因此遠比黑格爾的哲學運用廣泛。別國暫且不說,單說中國有群人,思想言論大致如下——我一說,您大概會覺得耳熟,可能這些邏輯,您昨天就聽過。比如:
甲:中國人打仗投降啦。
乙:那是儒家劣根性造成的。
甲:日本人打仗投降啦。
乙:日本人打不過就服人家,還學習人家,那是優點。。。
甲:中國人打仗不投降。
乙:哼,封建愚忠。
甲:日本人打仗不投降。
乙:俺就佩服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愚忠)
甲:中國人為皇帝自殺。
乙:愚忠愚孝,千年劣根性。
甲:日本鬼子為天皇自殺。
乙:真是震撼人心的忠誠。
甲:中國的宋襄公打仗循規蹈矩,非要等著擺好陣勢,結果被打敗。
乙:千古傻子,被罵了2000多年了。
甲:日本人拼刺刀摘下子彈,結果被打死。
乙:看人家日本人多規矩。
甲:中國女人伺候男人認真。
乙:中國婦女是封建枷鎖下的犧牲品。
甲:日本婦女伺候男人認真。
乙:日本女人是全世界最好的女人,找個日本老婆結婚最幸福。
甲:日本人吝嗇。
乙:正是靠這種節儉的精神,才使日本企業獲得了發展。
甲:中國農民也有小氣的人。。。
乙:切~~成不了大氣的中國小農。
甲:日本人拚命鞠躬,我看見鞠了好幾個呢。
乙:日本人就是講禮貌。
甲:中國人見了客人躬身行了個禮。
乙:真是煩瑣虛偽的傳統禮儀。
以上這段「邏輯」,並非是我在完全杜撰吧。
在中國,有大量人群揚言「學習日本人優點」,「深挖中國人的劣根性」。對於這種人,我誠懇的告誡您千萬不要輕信他。凡是被我「分析」過的,都是《狗哲學》的啟蒙思想者。這種潛在的「思維」,可編成《狗兒賦》,曰:
外國人亂搞叫開放,不亂搞叫規矩。
中國人亂搞叫淫亂,不亂搞是封建禮儀。
外國人打架叫騎士道,不打架是互相珍惜。
中國人打架叫窩裡斗,不打架是和稀泥。
如果「狗哲」們不幸看了我的文章,我勸你不要發火,相反,我勸你就跟著哼哼兩句吧,這確實是你心中沒有發掘的真實自我啊。
這種哲學家有個特點,叫「思維混亂,立場堅定」。誰有骨頭,他就替誰叫兩聲,誰沒骨頭就咬誰。他們以「學習日本人(外國人)」為旗號,熱情的抒發了內心的奴性。比有人評價以色列人:「這個民族很優秀,在多麼惡劣的條件下都能生存。」評價我們中國人則是:「這個民族多災多難,由於封建意識而忍耐力強。」其實,他說的兩個民族都是「環境艱難,善於忍耐」,但他卻一褒一貶,為何?以色列有錢,中國沒錢。
關於這一點,恐怕他們本人都不知覺。因為,他們沒有整理過自己的思維,我這個人多事,所以就整理了。
文人一般具備話語優勢。造成上述思維混亂的結果,中國文人應該承擔一些責任。我在一些知名甚至著名作家的文章中挑出很多「立場堅定,思維混亂」的言論。這些「文學家」,有的號稱「大師」,有的自封「民主鬥士」,還有的被稱為「思想家」,其實,他們的思想也就那麼「單純」。
同樣的事,外國人做了就是好,中國人做了就不好。理由為:外國有錢,中國沒錢。請看如下文人的哲學,是否和我說的情況一樣呢?
二,
邏輯混亂的魯迅「思想」(關於魯迅的文字不方便刊登可以刪去)
我們常說:「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民族魂。。。」,遺憾的是,正因過於讚美他的偉大,才導致我們對他的盲信。有人說魯迅是思想家,但其思想究竟是什麼?並無統一定論。除去積極的一面,魯迅思想消極的之處,正在於大量的「思維混亂」和「立場堅定「。
1,首先,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魯迅罵中國人窩裡斗,卻熱衷與中國人窩裡斗。
根據起碼的家教,謾罵是惡鬥的第一步。古代作戰,先舉檄文,互罵「豺狼成性」,「狐媚惑主」,「狼戾不仁」,「土猾猖亂」,而後開戰互伐。馬路勇士,亦先互相問候:「你媽媽的」,而後揪成一團。事無大小,均當如此。
魯迅批判中國人的「窩裡斗」與「一盤散沙」是很有名的,如「中國人。。。國內連年打仗。」「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常常嘆中國人好像一盤散沙」等等,弄得天下皆知「一盤散沙是中國人的劣根性。」可我們頭腦梢一轉彎就能看穿:魯迅自己就是個窩裡斗的高手!
「落水狗」,「乏走狗」,「資本家的走狗」,「人+牲畜性」,「完美的蒼蠅」。。。這些全是魯迅的筆跡。他自己更主張「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忽然想到》)高長虹評論魯迅說:「我是主張批評的。」「魯迅卻是主張罵,不相通道理。」錢杏村說他「純用冷譏熱嘲的口語來逞著豪興。」 有「一種含血噴人的精神。」邵冠華說他:「是文壇上的鬥口健將」,黑木說他:「寫隨感錄罵,用假名字做隨感錄罵,集對方的人的文句來罵。。。給旁人的回信上罵,借旁人的來函罵,叫弟弟們化名來幫著罵,在啟示裡面罵。黔驢技,止於此。」
孔子不罵人,可連不罵人也成了罪過。魯迅說:「孔丘先生是深通世故的老先生。他『只是不談,而決不罵』,『於是乎儼然成為中國的聖人。』」 ——「不罵就等於深通世故」當然是無理取鬧,除非魯迅三歲就會罵大街。
魯迅罵中國人窩裡斗,自己卻成了中國罵文學的開拓者,其思維相當混亂,可是立場很堅定。因為:中國人沒錢。所以,罵中國人窩裡斗,與中國人窩裡斗的傑出人物均為魯迅。文革時期,鋪天蓋地的大字報上寫滿了「牛鬼蛇神」之類的字樣,是否其中也受魯迅的影響呢?
很多人都在盲拜魯迅,那麼我們就繼續剖析他的思想:
2,魯迅對中國人欺軟怕硬,卻罵中國人欺軟怕硬。
儒家文獻《尚書》中說:「萬方有罪,罪在朕恭」,即「人民有罪是國家元首的責任。」人民的好壞,是由政府決定的。魯迅看不起儒家,可是寫起文章來,很少說政府如何,罵中國人的話卻不少。例如:
中國人但對於羊顯凶獸相,而對於凶獸則顯羊相。
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
中國人自己誠然不善於戰爭,卻並沒有詛咒戰爭。
中國人倘有權力。。。。。。多是兇殘撗恣。
中國人的雖然想了各種苟活的理想鄉,可惜終於沒有實現。
最歹毒的辱罵是「人十家畜性=某一種人」(1927年《略論中國人的臉》)
那麼,魯迅為什麼罵政府少呢?他自己寫道:「君子之徒曰:你何以不罵殺人不眨眼的軍閥呢?斯亦卑怯也已!但我是不想上這些誘殺手段的當的。」說明白點就是:我怕死。當今,在中國「民主精英」的陣營里,罵「中國人」的勇士亦鋪天蓋地,但我敢保證,就是武大郎那種窩囊廢罵一輩子中國人,也不會砍頭,坐牢,槍斃,罰款。用魯迅諷刺劊子手的話來說,是:既英雄,又穩當。
然而,魯迅罵國民欺軟怕硬也是凶,他說:「可惜中國人但對於羊顯凶獸相,而對於凶獸則顯羊相,所以即使顯凶獸相,也還是卑怯的國民。」「中國人。。。不很向強者反抗,反而在弱者身上發泄」——「中國人對羊顯兇相,對凶獸顯羊相」?魯迅怎麼不提「政府」二字呢?這本身就是欺軟怕硬的話呀!
讀魯迅的文章,曾看到一段話:「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當時只見魯迅咆哮:「這些孱頭們!」乍一看,十分佩服魯迅的英雄造型,後來一想不禁嗤笑,魯迅自己就是個孱頭。
魯迅思維高度混亂,立場卻十分堅定,他罵中國人欺軟怕硬,他對中國人欺軟怕硬,還是因為中國沒錢。
細心的讀者參看魯迅的文章,不難體會其中的一大特徵:
3,魯迅說中國人「對外妥協,對內殘忍「,自己卻時常寫下「對外妥協,對內殘忍」的言論。
「內殘外忍」是很多作家強加給中國人的罪名。魯迅說:「愛國之士又說,中國人是愛和平的。但我殊不解既愛和平,何以國內連年打仗?或者這話應該修正:中國人對外國人是愛和平的。」(《補白》)可是,魯迅先生又在鼓吹什麼呢?
他拚命攻擊京劇,嘲笑梅蘭芳先生,指責中醫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他要取消方塊字,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要徹底掃蕩儒家和道家的著作,硬說儒家道德就是「吃人」二字,並忽然想到「苟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填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1925年《忽然想到》)究竟什麼是阻擋中國前途的傳統文化?無法界定。金人玉佛則是巴米揚大佛之類的文物。魯迅不是在啟蒙日後的破四舊嗎?
亡文化就要亡國,亡民族必亡文化。最為不堪的是,魯迅居然要我們效仿當時的猶太人,去除一切中國文化。他說:「譬如埃及的猶太人,無論他們還有國粹沒有,現在總叫他埃及猶太人,未嘗改了稱呼,可見保存名目,全不必勞心費力。」 納粹上台之後,猶太人幾乎被屠殺凈盡了,魯迅究竟要對中國做什麼呢。
當日本人侵略中國的大戰即將爆發時,魯迅卻不斷向日本人示好,「日本和中國的大眾,本來就是兄弟」「夜邀潭底影,玄酒頌皇仁」(寫於1928年)「象這一般青年被殺,大家大為不平,以為日本人太殘酷,其實這完全是因為脾氣不同的緣故,日人太認真,而中國人卻太不認真,什麼全都是一樣。」納粹黨的「認真」能作為掩蓋「殘酷」的理由嗎?
抗戰在即,全國各界都在積極備戰,魯迅卻說:「那是連病夫也立刻可以當兵,警犬也將幫同愛國」,備戰是「 明星也有,文藝家也有,警犬也有,葯也有。」 (《殘滓的泛起》)這樣惡劣的譏諷,當不是民族魂該說的話。
雖然魯迅思維混亂,但是,由於中國沒錢,所以「對內殘忍」的人是魯迅,咒罵中國人「對內殘忍」的依舊是魯迅。
4,魯迅一生最大的敗筆,是痛斥中國儒家,卻無意中支持日本儒家。從這一點看來,魯迅真是昏迷了一生。
對於儒家思想,魯迅是徹底否定的。他親筆寫道:「掃除了混亂的心思和助成混亂的物事(儒道兩派的文書)」。可是,魯迅先生卻鬼使神差的讚美起日本人來,請看如下言論:
「日人太認真,而中國人卻太不認真」。
「日本雖然採取了許多中國文明,刑法上卻不用凌遲,宮庭中 仍無太監,婦女們也終於不纏足」。
「正所以使日本能有今日,因為舊物很少,執著也就不深,時勢一移,蛻變極易,在任何時候,都能適合於生存。」
還有這樣的:
「溫文爾雅,不大言笑,不大動彈的,是中國孩子;健壯活潑,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滿臉頑皮,也真像日本孩子;」「然而面貌很拘謹,馴良,是一個道地的中國孩子了。」
真是日本這也好,那也好,孩子都好,中國儒家文化什麼都不好,連孩子都受影響。可是,當我們翻閱日本相關文獻時,卻發現了這樣的字語:
「要在將忠孝大義列為第一,入其腦際,使其感覺。」(元田永孚《小學條二件》)
「道德之學,以孔子為主,人人尚誠實之品行。」(日本《教育大旨》)
「采二教(儒學,西哲)之精粹而棄其粗雜」 (《日本道德論》)
「爾臣民孝於父母,友於兄弟,夫婦相和,朋友相信,恭儉持己,博愛及眾」。(日本《教育敕語》)
「尊儒家之五倫,廢天主教及其他邪教。」(日本〈五條告示〉)
「忠節,禮儀,武勇,信義,質樸」「天地之公道、人倫之常經」。(《軍人敕諭》)
「然人倫性理之德,根植於我邦天賦,其功夫次第具在四書五經。不可求之西洋。」(吉井宮內少輔《為學之要》)
夠了!
魯迅一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咒罵儒家,可卻無意中支持著日本的儒家,其思維混亂程度之高令人欽佩。但是中國沒錢,所以儒家就不好,日本有錢,所以儒家打造了日本人「認真」的性格。這就是魯迅的邏輯。
再看魯迅更加混亂的思維方式:
5,魯迅寬容日本人,卻不寬容中國人。
我們都知道:政府決定人民,中國人不好,首先應追究統治者的責任,日本也是一個道理。可魯迅對中國和日本採取了兩個不同態度。
對中國,魯迅以「根治國民性」為借口,動輒咒罵「中國人」,張口閉口「中國人的劣根性如何如何。。。」可對於日本,魯迅卻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區分開,巧妙的為日本人辯護說:
「中日兩國人民親如兄弟(這句話大家相信嗎?),資產階級欺騙人民,用血在我們中間製造鴻溝,並繼續製造鴻溝。」「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正在堅強的沿著。。。血路攜手前進。」「日本和中國的人們之間,是一定會有互相了解的時候的。」日本獸兵來自於日本人,魯迅不會不知道吧。
對於「政府決定人民」這個簡單的道理,魯迅是一會明白,一會糊塗。其中奧妙還是那句話:中國沒錢,所以中國人不好。日本有錢,所以日本人其實不壞,要怪就怪政府好了。
魯迅這種思想,害得很多人至今還對中國殘忍,對日本妥協,他們一面「中國人有劣根性」,一面「中日人民友好下去」。在一次宴會上我遇到一個崇尚魯迅的人,他說:「日本人是好的,只是被法西斯政府所欺騙。」我當時反駁:「不對!魯迅說中國人有劣根性,既然如此,那麼日本人也有法西斯的劣根性!」對方登時默默無言。
6,魯迅鬧出來的最大笑話,是嘲笑中國沒有男人,關鍵時刻卻不做中國的男人。
他批判道:「。。。每一次兵燹之後,所添上的是許多烈婦烈女的氏名,看近來的兵禍,怕又要大舉表揚節烈了罷。許多男人們都那去了?」(《再論雷峰塔的倒掉》)好一個英雄造型。
可是,1932年「一二八事件」爆發,鬼子真的來了,魯迅卻躲進日本人內山完造的書店,倒是楊蔭榆做了「烈女」。
三十年代,日寇打進蘇州.被魯迅臭罵的"反動"文人楊蔭榆體現了中國教師的尊嚴.日本人請楊蔭榆擔任偽職,被她一口回絕.日本人在蘇州燒,殺,搶,楊蔭榆就到日軍司令部頂著刺刀抗議.當日本兵企圖強暴中國婦女時,楊蔭榆不顧安危,將這些婦女藏進家中。1938年元旦,兩名日本兵找借口將楊蔭榆騙至吳門橋頭,忽然開槍射殺,並將其拋入河中.因恐其不死,又向河中疾射數槍.
「許多男人們都那去了?」這不是什麼「吶喊」,而是魯迅令人作嘔的呱噪,如耗子在鼠洞中高喊「站出來!」一樣。魯迅思維混亂,立場堅定。罵中國沒有男人,不做中國的男人,全是因為中國沒錢。非如此,能解釋得通嗎?
魯迅的邏輯意識十分錯亂,一味的貶低中國卻是真的,讓我們繼續欣賞「魯迅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