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韓蘇岩礁糾紛詳解:日韓聯手心照不宣!(轉載)

[複製鏈接]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6-29 10: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中國經濟網
  
    9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就中國對蘇岩礁實行空中監視這一問題進行回答,稱蘇岩礁所處海域位於兩國專屬經濟區主張重疊區,韓方的單方面行動不能產生任何法律效果。
  
     15日,韓國外交通商部發表聲明稱,「從地理上看,蘇岩礁更接近韓方」,並特彆強調「在韓方專屬經濟區內」的蘇岩礁建設並運營海洋科學基地是韓國「合理的權利,也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暗礁不具備作為領土的法律地位,不能成為海域劃界依據。以地理位置來看,蘇岩礁位於中國領海和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內。
  
     蘇岩礁問題牽扯中日韓劃界
  
     蘇岩礁是位於北部的水下暗礁,離海面最淺處達4.6米。蘇岩礁位於中、日、韓三國專屬經濟區的重疊區,距中國領海基線東島132海里,距韓國濟洲島西南82海里,距日本鳥島151海里。該海礁不僅涉及到中國江蘇、山東、浙江省的漁業問題,更涉及到石油礦藏資源和領海及軍事問題。
  
     在海域,中國主張按照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與日韓劃界,日本主張中間線原則,而韓國卻從自身利益出發,一邊對日本主張自然延伸原則,一邊又對中國主張中間線原則,並由此產生韓日「獨島」之爭和中韓「蘇岩礁」問題。韓國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中國大陸邊緣自然延伸的大陸架延伸到距朝鮮半島較近的地方。以自然延伸原則劃分海域對其不利。
  
     1938年,日本計劃在蘇岩礁建立直徑15米、高35米的鋼筋水泥構造物。由於爆發太平洋戰爭,日本的先佔計劃未能實現。
  
     1951年,韓國山嶽會和海軍以調查國土為名聯合到蘇岩礁進行探查,發現暗礁后在上面鉚上了「大韓民國領土離於島」的銅牌。1987年起,韓國在蘇岩礁上設立航路浮漂,為取得海域資源預留伏筆。1995年韓國開始在蘇岩投資212億韓元大興土木,築成「韓國離於島綜合海洋基地」,2003年完工,並禁止中國人登陸。自此,韓國在蘇岩礁的活動更加公開。據中國國家海洋局《2005年海洋行政執法公報》透露,中國海監飛機對蘇岩礁韓國綜合海洋科學基地實施了巡航監視,多次發現韓海岸警備隊巡邏飛機、韓國海警巡邏艇在該海域活動。
  
   韓國覬覦中國大陸架資源不止於
  
     除外,中韓兩國在黃海還有6平方公里的區。韓國早在1970年頒布《海底礦產資源開發法》時,即按中間線宣布了黃海石油勘探區;1972年又宣布在黃海設立「海上特區」。
  
     2004年7月9日,韓國石油開發公社透露,韓國「首次在西海(即黃海)大陸架勘探石油」,勘探海域距韓國全羅北道群山的直線距離為250多公里,面積達1.1萬多平方公里。
  
     據韓國石油開發公社稱,黃海和大陸架的石油資源達77億噸,很可能成為繼裏海之後全球第三大石油產區。對黃海大陸架基本未進行全面勘探的韓國,藉此邁出開發海底石油的第一步,由此形成了日韓向背靠中國的大陸架底土資源挺進的局面。
  
    從韓國設定的海上礦區看,目前能出產天然氣的海區為東南部大陸架第六礦區一區以及第六礦區二區,不在黃海大陸架上。半島南部的第七礦區分別為韓國自主開發區和韓日聯合開發區,其南端最遠處延伸至距離半島海岸線約700公里處,在中國錢塘江口平行線以下,明顯深入中國大陸架;半島西部海區和西南部海的第一到第四礦區西側和西南側端線普遍超過半島與中國黃海和大陸架的中間線50至100公里。韓國在黃海大陸架上進行石油勘探的海區屬第二礦區。從地圖上測量,韓國群山至中國山東半島的直線距離為400公里左右,已跨過黃海大陸架中線50多公里。
  
     根據1982年制定的國際公約規定,大陸架是大陸邊緣在海底的自然延伸,大陸國家最遠可擁有離海岸線350海里(約648公里)範圍內的大陸架。據此,在中國主張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中,理所當然地包括黃海大陸架和大陸架。而韓國未經中國同意在黃海大陸架上勘探石油,已損害到中國的海洋主權和海洋權益。
  
     日韓聯手在心照不宣?
  
     日韓對中國豐富的海洋和底土資源窺伺已久。早在1974年1月30日,在未經中國同意的情況下,韓國與日本政府就簽訂《共同開發大陸架協定》,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等,但未有收穫。90年代中期,韓國再次與日本私自劃分海洋專屬經濟區,將與中國相向部分海域大肆划入韓國。1999年,韓國與日本簽訂《日韓新漁業協定》,將中國黃海大陸架近1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劃為所謂日韓共管的「暫定水域」。而在韓國「低調」在黃海大陸架勘探石油數日之前,日本剛剛開始「高調」在我有海域進行海底石油調查。
  
    雖然韓國和日本在獨島主權歸屬問題上一直存在,但近期也都開始作出。2006年4月22日,韓日經過24小時的激烈,戲劇性地就「海洋冠名權」之爭達成協議,韓國放棄在6月國際會議上提交獨島海域冠名提案。而日本也中止了預定實施的海洋調查;9月3日,日本共同社報道稱,韓國總理盧武鉉表示願意恢復日韓首腦會談;9月16日,日韓在東京達成協議,雙方將共同在獨島周邊海域進行核輻射污染聯合調查。
  
     日韓這一系列舉動逐漸透露出兩國在的心照不宣之勢,這一趨勢對中國乃至整個會否產生影響引起了一些學者的關注。
  
     問題 中國如何對待日韓?
  
     中國的海洋權益正在遭受海上鄰國的蠶食,如何構建和諧海洋,保護我們的正當權益,已是不得不重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問題一直錯綜複雜。中國出於和平外交的考慮,對海域專屬經濟區很少有宣示主權的行動,而周邊國家卻在積極強化控制,日本在釣魚島和「沖之鳥礁」上更是動作頻頻。
  
     據《朝鮮日報》9月15日報道,2000年和2002年,中方兩次就韓國在蘇岩礁修建海洋觀測站問題向韓方提出交涉,但當時「只是對記者的提問答覆的形式。中國外交部正式把它當成問題,這(註:即2006年9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秦剛的發言)還是第一次。」韓國海洋水產研究院中心負責人鄭甲熔稱:「中國很可能是為了在與日本進行油氣田中佔有利地位,故意對韓國提出強硬的態度。」
  
     據香港的******信息中心表示,中日問題是問題的重中之重,中國不想與日韓「兩面作戰」,所以這幾年來一直對蘇岩礁的問題低調處理。該中心同時稱,中國人大明年三月將討論有關這個海礁的提案。
  
     而中國國家海洋局也已加大了對我國海洋的巡視與管理。據國家海洋局《2005年海洋行政執法公報》透露,中國海監部門在、黃海我專屬經濟區和南海北部海灣海上邊界和部分海域依法進行了不定期的巡航監視,嚴正表明了我國政府的立場。   
    相關鏈接:蘇岩礁的歷史及現狀
  
     蘇岩礁在地質學上是古老的長江三角洲的海底丘陵,最高峰在水下4.6米處,周邊海域平均水深50米,南北長1800米,東西寬1400米,丘陵呈橢圓形,其南側和東側的地形呈急傾斜狀,北側和西側則比較緩和的傾斜。
  
     蘇岩附近海域是我國魯、蘇、浙、閩、台五省漁民自古以來活動的漁場,長江口漁場和舟山漁場是我固有海區。中國沿海漁民數千年前即在大海上俯視此一礁岩,還構思出許多神話故事,如仙山、龍宮、蓬萊仙島等,山海經當中有記載,在神州和蓬萊之間有一座海底仙山,隋唐以來日本、高麗循海路來中原進貢的使臣和留學生,以及唐、宋、明、清歷代東渡扶桑的中華人士均曾目睹過蘇岩,並留下了文獻記載,歷史古籍確認蘇岩屬中國無誤。清末民初地質學、地理學進步以後,更證實了蘇岩位於大陸架上,是中國大陸在海底的一部分。
  
     我國自組建北洋水師以來的海圖即明確標明有蘇岩,比韓國早一百年,1963年我國第一艘自行設計製造的兩萬兩千噸貨輪「躍進號」即在蘇岩海域觸礁沉沒,周總理親自批示要去我國蘇岩礁勘探,中國海軍艦隊和交通部測量大隊對蘇岩進行了建國以來的首次精密的測量,繪製了高質量的海圖,並且向國際宣誓了領海主權;1992年5月,中國海軍北海艦隊海測大隊接到中央測繪我國黃海海區和蘇岩礁區的任務,很快就以「北標982號」、「北標983號」兩艘大型測量船和「青漁427號」、「青漁425號「兩艘偵察船組成海上測繪編隊駛赴黃海,全面測繪蘇岩礁海區。工作人員經過五個日夜的辛勞,完成 3000多個數據,到5月15日上午10時,在東經125度10'45"、北緯32度7'42"作了最後的定位,標誌著蘇岩礁海域的測量勝利結束,達成周總理的遺願。
  
  韓國在蘇岩礁上的建設過程
  
     1995:現場海洋調查(水深測量,潮位、海潮流觀測)
  
     1996:現場海洋調查(海浪),二維空間水中模型實驗,設計及計算作業條件
  
     1997:現場海洋調查(海浪),精密海底地形探查,建築物概念設計、測量
  
     1998:海底地基探測及資料分析,建築物開始設計,科學基地運營方案
  
     1999:選定和購買觀測裝備,決定建築位置,三維空間水中模型實驗
  
     2000:各種工程方案、工事課題製作完成,交由現代重工業施工,決定負責部門
  
     2001:詳細設計所謂「科學基地「,為提高安全性,進行風動和水力實驗,購買觀測裝備
  
     2002:建築物開工建設,遠距觀測、通訊系統製作安裝,10月下層建築完工,科學基地臨時運營
  
     2003:5月上層建築完工。各項設備按裝完畢,開始試運營,6月11日人工島竣工典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3: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