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是什麼在改變中國政治生態

[複製鏈接]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08-6-24 13: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見《人民論壇》刊登文章說,汶川地震后發生的一切正在改變著國人的認知、意識、觀念和態度,改變著政府與社會、政府官員與公民、官員之間、民眾之間的關係,地震改變著國內政治生態。

   筆者覺得,此言頗有道理。同時還感到,此番中國的政治生態變化、民眾心態變化,不只在地震后才出現,在奧運聖火傳遞受藏獨干擾和西方推波助瀾阻礙時,已經展露。更早還可以說,南方雪災時已現端倪。

   一、此番中國政治生態、民眾心態變化,起於奧運聖火傳遞受阻

   不是嗎?

   ——南方雪災期間,貴陽街頭萬輛私家車就飄起「綠絲帶」,免費載人送人。……

   ——而奧運聖火在歐美幾國傳遞時,一些藏獨激進分子藉機製造麻煩,一些西方人士、媒體幸災樂禍,激起了有著深厚民族情感、愛國精神的海外留學生的義憤。留學生們和海外華人,自發組織了西方始料不及的保衛奧運聖火活動。在倫敦、在巴黎、在堪培拉,在聖火途經的各個城市,人們都看到海外學子們與全球華人歡迎奧運聖火、保護聖火的熱情。正如一位澳洲留學生說的那樣:「我們要讓全世界見證真正來自中國的主流民意。」

   這期間,護聖火反「藏獨」的呼聲,在網際網路上迅速傳播、聚集,越來越多的網友自發地在網際網路上表達對北京奧運會的祝福和反對分裂祖國的鮮明態度。「轉發:MSN名字前面請加(L)CHINA,讓全世界看看華人的團結。請轉發您的MSN朋友。」紅心與中國,成了網友的重諾與追求。

   從抵制家樂福到要求CNN道歉,在網際網路上,處處可見網友對「奧運火炬橫遭非難」的不滿,中國網友對火炬傳遞的熱情也空前高漲。其中,深圳網友發起一項名為「火炬在線大使」的活動,不足一月即吸引逾3000萬QQ網友自發參與。登陸QQ會發現,許多網友的頭像都變成了五星紅旗、國徽,或者奧運五環等圖片,與奧運「火炬」圖標交相輝映,鮮明、突出的表達了來自民眾的、對奧運火炬傳遞的廣泛支持。

   ——再至四川震災后,出現了由60台挖掘機等大型工程機械組成的民間自發形成的搶險突擊隊。從對每一位傷員的營救,到每一項具體救災活動的展開,都能看到普通民眾的參與意識與責任意識所散發出的光芒。

   在高速、遠距、面廣量大的網際網路上,還有網友展開了對地震募捐和救災中各種人言行表現的評論,形成了頗具壓力的社會輿論。

   有網友發出捐助企業的名單及金額列表的帖子,並實時更新。網友關注的對象集中在一些排名靠前的富豪和他們的企業,以及一些壟斷性、高利潤行業的企業。曾經被負面新聞纏身的一些企業和富豪以及一些知名度比較高的企業家,也被納入網友「監督」的範圍之內。

   比較典型的,是網友炮轟一知名企業老總摳門。其企業捐款200萬,且僅建議本企業員工地震捐款以10元為限。為網友不容,十分不客氣的公布了此公近些年十多次登山,每次耗資二、三百萬元的帳單,……。終使其正式道歉,再做比當初所捐大50倍的一億捐款,而能否挽回該企業公共形象的危機,還很難預料。

   網友評議所形成的輿論,對尚未採取行動的企業也產生了無形的壓力,不少企業紛紛發布向災區捐款的信息,網上實時更新,讓網友即時了解企業捐款信息。

   有人認為,這是普通民眾在災難中表現出的關注程度和責任意識,這表明:「草民心態」正向「國民意識」轉變。

   而所謂草民,是封建社會對老百姓帶有些許輕蔑色彩的通俗稱謂。革命勝利,勞動人民翻身,草民成了公民。但「草民心態」還在。如,對公共決策的參與意識淡薄,面對社會問題或消極等待,或漠不關心,事無巨細都想由政府出面解決。再如,「清官」情結,把對政府執政能力的期望,簡單寄托在領導清廉或個人能力之上,而不是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公眾參與機制上。

   現在,經過聖火傳遞的「非難」和地震災難,民眾愛國精神、民族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覺醒,經由網際網路輿論為首的現代傳媒的作用,民眾個體對公共事件的關注、評判與參與意識,大大提高了一步。這也可謂正應「多難興邦」之言吧!

   二、是什麼在改變中國政治生態、促進民眾參與和成熟?

   如果要問:是什麼在改變中國政治生態、民眾心態,促進了民眾的參與和成熟?產生如此變化的原因何在?

   可以說,這深層原因是,聖火傳遞的「非難」和地震災難,促使了有深厚文明傳統的中國在國內和國外民眾的愛國精神、民族意識、自強和責任意識的進一步覺醒;其直接原因是,高速、遠距、面廣量大、幾乎勢不可擋的網際網路輿論為首的現代傳媒的作用。

   國家主席胡錦濤,剛剛在中國最重要的報紙《人民日報》的網站上,與超過2億的網民互動(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報告,截至去年底,中國網民人數已達2.1億,居世界第二,預計今年升為全球第一)。最高層領導直面網友,也正反映了一個具有重要指標意義的意向,即「官方在對民意進行關注時,網路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載體」。

   正如有專家所表明的,今年以來西藏問題、奧運火炬、地震等幾大公共事件,均有網際網路的深度參與。網民的意見匯聚與表達,深刻改變了這些事件的進程。「在地震中網民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而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

   今天人們大概是可以說,網際網路正在推進中國民主政治的進程,並影響和改變中國政府的執政方式和理念。國民的表達權、知情權、參與權在網路中展現得尤為充分,「官方已充分看到這一點,也很明白公民社會崛起的趨勢。胡錦濤就是用自己的行動,讓各級官員都能明白這條溝通渠道的重要性」。

   三、民族復興之路上,古老深厚的中華傳統文明精神可用,以網際網路為首的現代傳媒可用

   總之,民心可用,有著古老深厚傳統文明的中華民族精神在凝聚;而現代科技的網際網路,這一民意迅速與廣泛匯聚、表達、溝通的方式,正在形成發展。

   在民族復興之路上,我們應該將傳統文明的偉大民族精神與現代科技手段、方式結合起來,進一步改善中國的政治生態,推進中國民主政治的進程,為民族振興與復興,而不懈努力。

   (文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7: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