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路透社 如何看待鮑爾森的「中國遺產」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6-22 1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雖然12月份的第五屆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還將由鮑爾森主持,但屆時這位美國財長的「跛腳鴨」角色會更加明顯,因為那個時候下一屆美國總統人選已經出爐。第五屆對話的重點將轉向美國新一任政府,現在是時候評論鮑爾森的「中國遺產」了。

  鮑爾森是華爾街出了名的中國通。他原來是高盛的一把手,曾經70多次來中國,和中國的最高領導人都是老相識。鮑爾森當初臨危受命,在布希第二任期內中途出任財長要職,美國人對他給予了很高的期望,認為他能夠幫助美國讓中方在人民幣匯率,金融市場准入等方面作出實質性的讓步。

  美國輿論認為,鮑爾森雖然促進了雙方在最高層面就國際大事交換意見,但未能夠取得什麼特別了不起的進步。事實上中國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匯率改革有自己的部署,美國人對本國的一位談判者寄予過高的期待是不切實際的。但不管怎麼說,中國的確加快了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提高了外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額度,最近還重新開始發外國合資券商牌照,鮑爾森的遊說功不可沒。

  應該對鮑爾森失望的不是美國人,而是中國人。鮑爾森雖然口頭強調強美元政策,但實際上美國政府放任美元貶值,給中國政策制訂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另外在美國國內流動性收緊之際,中國試圖向美國出口資本,本應受到美國歡迎,但實際上美國對外國投資的門檻愈提愈高。中國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申請設立紐約分行10年不獲批准,美國對海外資本收購本國資產的審查愈來愈嚴。

  當然,就像全面打開中國市場不能靠鮑爾森一個人,美國國內的新保護主義也不能全怪這位高個子財長。「美國財政部面對來自議會的很多壓力,」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迪(Nicholas Lardy)稱。「中美戰略對話是非常正面的,但如果從可以拿來實行的實際成果來看,鮑爾森的表現並不讓人感到影響深刻。」

一人難以回天

  去年7月,布希總統簽署修訂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CFIUS)職能和審批程序的法案,由財政部負責執行。原來外國投資只要不控股,外國投資委員會一般就不會進行審查,但新法案中,外資就算少於10%也可能受到調查。新的法案還要求對任何由海外政府控制的投資機構,特別是主權基金,實行更為嚴格的審批。

  新法案最大的利益相關者要屬中國了。按照美國慣例,新法案需要向各利益相關方徵求意見,在財政部網站上可以看出,中國機構提交意見很多,包括中國商務部、美國中國商會、中國證監會、中國銀監會,還有中國國家投資公司等都遞交了意見書。意見書口氣有硬有軟,政府部門的立場較為強硬,中投公司可能因為日後還要在美國做生意不願太得罪人,因此只提了一些細節問題。

  這些意見雖然在美國財政部網上公開,但未必能夠對新的法案有所影響。羅迪認為,可能這些話都是白說,到時候法案一個字也不會改。美國如果對海外投資橫加阻撓,對它自己走出資金收緊的次貸危機是不利的,金融家鮑爾森不會不知道這一點。雖然簽署法案的是總統,執行的是鮑爾森領導的財政部,但立法機構是美國議會。相對美國政府官員,議員們思想守舊,對國外世界缺乏了解,不少人在當選議員之前連護照都沒有。這就是說,鮑爾森個人縱有天大的能耐,也沒有辦法改變國內的保守主義情緒。

人未走茶已涼

  鮑爾森的對手從「鐵娘子」吳儀,換成了在金融行業有豐富工作經驗,講話幽默的副總理王岐山,兩人各有不同風格,但對美方來說實際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中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沒有換,對美政策具有連續性。而對中方來說,明年1月份美國新總統上任后談判桌對面的人可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政府是否願意繼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還是未知數。

  共和黨的麥凱恩和民主黨的奧巴馬都認為有必要和中國對話,但奧巴馬的態度要比麥凱恩強硬得多。奧巴馬把美國就業流失怪在中國頭上,他也支持把中國叫做「匯率操縱者」的法案。不過也有美國專家稱,不用過份擔心奧巴馬。很多人在競選時和當選后說的做的完全是兩碼事,另外奧巴馬的態度要比希拉里公正,他每一次怪中國搶走美國的工作的時候,也不忘提到美國自身有必要加強競爭力。

  大多數人認為,就算共和黨勝利,鮑爾森也不太可能繼續出任財長一職。鮑爾森即將成為「過去式」,對於中國來說,有必要關心如何在「后鮑爾森時代」處理好與美國的關係。第四屆中美戰略經濟論壇上,中美同意要開始就雙邊投資進行談判,並給出一個協議,這起碼要花一年以上的時間,而屆時鮑爾森可能已經卸甲回到他的華爾街去了。

  或許是怕鮑爾森在離職之前給中國送大禮,以方便他日後和中國做生意,兩位美國議員給鮑爾森寫信說,如果本屆政府繼續與中國就共同投資問題進行談判,他們必須讓中國知道,所有重大的決定可能都要留給下一任總統來做。任何這樣的協議需要獲得參議院三分二多數的通過,如果民主黨繼續在議院佔多數,即使中美政府達成協議,也未必能通過。不管中美經濟關係實質性的突破究竟有多少,鮑爾森至少促進了雙方在最高層面的對話,這可能是鮑爾森留下的最大的「中國遺產」了。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6: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