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巧用壓力來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5-12 21: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溫室里長大的孩子真的會感到幸福嗎?實際上,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度關心,甚至到了溺愛的地步時,孩子早已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負擔,他們如何能夠在生活中輕鬆上陣呢?在教育中,父母應該充分理解孩子所面臨的壓力,並適當調整教育的理念,為孩子營造一種適合其成長的、適度的「壓力」。適度的「壓力」也會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孩子承受的壓力大概全世界第一,全世界最重的壓力都壓在他身上,全世界最高的期望都加在他身上,如果孩子稍微脆弱一點,就要崩潰。  

      鄰居家的小女孩麗莉今年5歲多,正在某幼兒園讀大班。小姑娘從小就喜歡塗塗抹抹,繪畫功底不錯,這本來是件值得家長高興的好事,但現在她卻怎麼也笑不出來。她說,從上大班開始,自己因為表現突出,已經被老師「委以重任」,參加了好幾個繪畫比賽。為了能夠取得好成績,老師也開始對麗莉開起了「小灶」,加強指導和訓練。可令人想不到的是,麗莉在接到任務后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她多次對媽媽說感到壓力很大,怕畫得不好對不起自己的老師。  

      父母總是對孩子的成長寄予厚望,同時又十分同情孩子在激烈競爭中所承受的壓力。在現今,獨生子女的教育讓父母們叫苦連天,其實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並不存在本質差異,這是國際上多數學者的共識。差異在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任性、脆弱,都是不良教育導致的。適當的壓力可以激勵孩子努力向上,沒有壓力會使人疲乏、懶散,但壓力太大會使孩子身心無法承受而出現心理問題。  

      有研究表明,在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厭學、考試焦慮和作弊以及青春期煩惱的問題。  

      那麼,沒有壓力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嗎?一個孩子在沒有壓力也沒有支持的環境下是難以成長的,因為沒有足夠的壓力使他前進。沒有相應的手段對孩子進行塑造,他的自控能力及其他潛力都得不到發揮。  

      當一個孩子承受低壓卻獲得巨大的支持力時,情況是不容樂觀的。因為缺乏挑戰,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被寵壞了的孩子,任性而脆弱。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有一定的壓力感,但同時,你也要時時刻刻地給他支持與幫助。適當的壓力與一定的支持,既讓孩子充滿挑戰的信心,又可以給他必要的指導。這樣的孩子更容易成長起來,也比較能掌握自己的情緒。  

      能對自己行為和情緒進行有效的控制,這是衡量一個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標誌。  

      人是需要控制的,孩子也如此。一個孩子如果缺乏鮮明的道德觀念和是非意識,不對自己的言行進行適當的控制,任性放縱,為所欲為,就能導致人格偏離和違法犯罪,造成對他人、對社會的危害,最終就會影響到他的健康成長。  

      絕大多數孩子都有一顆上進的心。孩子們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在前進的過程中,卻漸漸地拉開了距離。究其原因,我們會發現一個事實,即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而出現的分化,在很大程度上關係於孩子們在自控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上所存在的差異。不少孩子在稚嫩的心中懷抱著雄心壯志,但如果不著力於自控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不是堅忍不拔地把自己的志願付之腳踏實地的刻苦學習,經不起主客觀各種因素的干擾和引誘,結果,或半途而廢,或望洋興嘆,久而久之,便會積澱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將一個平凡孩子培養成天才的老威特曾在他的教子心經上提過這樣一個故事:

      威特6歲時,我帶他去村裡的的牧師家去做客,並在他家住了幾天。第二天吃早餐時,兒子弄撒了一點牛奶。按我家的規矩,撒了食物是要受罰的,只能吃麵包和鹽。威特很愛喝牛奶,加上牧師全家都非常喜歡他,給他的牛奶是經過特意調製的,此外還有美味的點心。威特的臉紅了,遲疑了一會兒,但終於沒有喝牛奶。  

      我假裝沒看見,牧師家的人看到這種情況,沉不住氣了,再三要他喝牛奶,可兒子還是不肯喝。牧師家的人不明白他為什麼不喝,就一再勸說,威特終於說:「我灑了牛奶,就不能喝了。」牧師家的人都說:「沒關係,喝吧,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只顧吃我的點心,仍然假裝沒看見。威特還是不喝,於是,牧師全家推測,威特一定因為怕我責備才不敢喝,就向我發起了進攻。  

      這時,我讓威特出去一下,然後向牧師全家說明了原因。他們聽了都說:「一個才6歲的孩子,因為一點小過錯就不能吃他喜歡吃的東西,你的教育也太苛刻了吧。」我解釋說:「不,威特並不是因為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為從心裡認識到這是約束自己的紀律,所以才不喝。」  

      但牧師一家還是不相信,我只好說:「既然這樣,那麼我離開餐廳,你們把威特叫來,再勸他喝,不過他肯定還是不會喝。」說完,我就離開了。  

      他們把威特叫進去,熱情地勸他喝牛奶、吃點心,但毫無作用。接著他們又換了新牛奶,拿出新點心對威特說:「吃吧,你爸爸不會知道的。」但兒子還是不吃,並一再說:「就算爸爸看不見,但上帝能看見,我不能撒謊。」他們又說:「過一會兒我們就要去散步,你不吃東西,半路上要挨餓的。」  

      兒子回答說:「沒關係。」牧師一家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把我叫進去,兒子激動地流著淚如實地向我報告了情況。我聽完后對他說:「威特,你對自己良心的懲罰已經夠了。我們馬上要出去散步,你把牛奶和點心吃了,不要辜負了大家的心意,過一會兒我們好出發。」兒子聽我這麼說,才高興地把牛奶喝了。  

      讀了這個故事,你是否會和牧師家的人一樣,可能認為老威特的教育太嚴格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教育確實很嚴格。通常,嚴格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痛苦與壓力,但他的教育卻沒有。這是因為他的教育方法合理。因為他對孩子的教育是從小抓起的,孩子已經習慣了這種教育方式,並不會感到難以承受。孩子之所以害怕嚴格的教育,是因為剛開始時的教育方法不當。教育孩子,就像建城牆一樣,一定要打好基礎,老威特正是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老威特正是抱著這樣的教育觀點,從一開始,就對孩子嚴格要求。如果作為父母,都沒有貫徹這項教育的決心,那就不要學習這樣的方法,因為如果有時允許孩子這樣做,有時又不允許,反而會給孩子帶來痛苦。正如詩人席勒所說:「我們不會對未曾得到的東西感到不滿足。」不允許做的事,一開始就不允許,孩子也就不會覺得有什麼痛苦了。老威特根據這個道理,從威特1歲時起,就嚴格要求,並貫徹始終。  

      而從威特的故事中,我們似乎也可以得出培養少年兒童自控能力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1)注意年齡特點  

      自控能力是隨著認識和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它具有鮮明的年齡特點,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學前兒童與小學生不同,小學生與中學生不同,小學生中低、中、高年級的學生也都各有特點。培養自控能力,必須根據少年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認識能力、不同認識水平和不同的實踐經驗循序漸進。對學前兒童的培養,主要是在行為上,著力於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小學生則要注意在觀念上打基礎,並引導他們化知識為內在的信念和意志,懂得以觀念統率行為。  

      (2)注意少年兒童的個性特點,即施教者必須從教育對象的實際出發  

      父母教育子女切忌高高在上或與子女對立,總想在子女面前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是沒有意義的,也對教育絲毫沒有好處。人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無論是同胞兄弟姊妹,甚至是親生子女,都各有各的特點,即使在同一個人身上,他的心緒和所思所憶,也因時間、地點、環境,年齡而各異。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就要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各個方面,從而審慎地選擇有利的教育時機,運用恰當的方式,教育孩子。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還要不斷細心觀察,根據實際情況的發展變化,不斷調節自己的教育手段,力求取得較好的效果。  

      (3)從被動的教育逐步轉化為孩子的自我教育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讓孩子知道,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行為對自己有利,對別人有害;有些行為對自己可能有害,但對別人卻有好處;在一定的場合有些話可以說,但換了地方有些話就不能說。  

      在教育中,父母也要給孩子一定的壓力,要讓他知道必須要做對的事情,而做了錯誤的事情,他可能就會受到懲罰。可以通過生活中一些可感可知的事例對孩子進行教育,進行簡單的判斷和分析,促其對美醜善惡的認識。然後,再不斷地進行「知其所以然」的啟迪,讓孩子知道,為何要這樣做,而不那樣做的道理。這種教育久了,孩子心中的道德的「天秤」也就逐漸地形成了。  

      (4)要有意識地進行心理素質方面的訓練  

      嚴格地說,自控能力屬於心理素質。在同一種環境和條件下,有些孩子就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有些孩子則不能,這顯然與他意志品質的有無有一定關係。心理訓練一開始主要是藉助日常小事進行。比如幫孩子制訂合理的規矩:何時起床,何時就餐,何時到校。在這種規範的約束下,孩子就會有意識地克服自己的惰性,努力實現目標。然後,由這些日常小事進而擴大到社會道德,社會責任感的強化。有一位母親就是這樣來訓練孩子的。她每天接了孩子都要經過一個果園,面對果園裡面舉手可摘的葡萄,孩子想摘下一串,但母親不為所動,並曉之利害。有一天,母親故意隱蔽在暗處,想考驗一下孩子一個人時候的反應,可孩子經過此地,仍如從前一樣不為所誘惑。堅持這種抗誘惑的訓練,孩子的道德水準、意志品質和自控能力都有了明顯增強。  
      
      培養自控能力在一定條件上,還需要家長的表率力量。一個整天沉溺於賭場的人,其本身就是對人性的放縱,而一個罵不離口、拳不離手的人,本質上又是惡行的一種失控。這樣的人再去要求孩子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行,豈不是南轅北轍?因此,想要孩子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家長必須先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6

主題

364

帖子

615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15
沙發
雪花兒 發表於 2008-5-13 16:36 | 只看該作者
這文章不錯,自律行為對人一生很重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22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3
木石 發表於 2008-6-5 15:10 | 只看該作者
除了壓力外,還得加上適切的 挫折與失敗→EQ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5

帖子

4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5
4
想美甲 發表於 2008-6-17 01:25 | 只看該作者
d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34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9
5
xiayuqing 發表於 2008-6-18 17:49 | 只看該作者

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就找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

孩子一般會對歷史和一些故事感興趣,不如就給孩子一些啟示吧,買一些孩子喜歡看的書,能開發孩子的智力,還能增長他們的知識。
瞧瞧看有沒有你中意的。
中世國際商城將為您解決這個難題。
詳情諮詢:QQ:673858849
MSN:zhong10service@hotmail.com

[ 本帖最後由 xiayuqing 於 2008-6-18 17:5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407

帖子

1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8
6
活寶 發表於 2008-7-5 17:56 | 只看該作者
要培養自律意識還是挺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