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資料:釣魚島問題的由來和日本對東海的野心

[複製鏈接]

65

主題

1392

帖子

57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月10日中國台灣一艘漁船在釣魚島海域和日本巡邏船相撞后沉沒。釣魚島,這個本屬於中國而被日本強佔的的「小島」瞬間成為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和日本兩個國家三個地區關注的焦點。
   
    那麼,釣魚島問題究竟是怎麼回事?日本又為何要挖空心思蓄意竊取釣魚島主權呢?讓我們看看吧。

一、釣魚島歷來就是我國主權領土
   
    釣魚島列島由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等島嶼組成,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位於中國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距我國台灣基隆市東北約92海里。東西分別距中國大陸和日本沖繩各約200海里,島嶼附近水深100至150米。從1964年生效的《大陸架公約》和1982年通過的《海洋法公約》的有關條款看,釣魚島等島嶼與中國台灣省屬於同一地質構造。釣魚島與中國台灣、澎湖、舟山群島同在一個大陸架的自然延伸面上,而與日本管轄下的琉球群島相隔著2000米深的海溝。按照國際公認的《大陸架公約》:「同
    在一個大陸架上之島嶼歸該國所有」的原則,我國對全部東海大陸架享有主權,自然也對坐落在大陸架上的釣魚島等島嶼享有領土主權。
   
    自古以來,中國台灣、福建等省人民一直到釣魚島周圍海域和島上從事捕魚、採藥等生產活動。自明朝初年起,釣魚島列島就屬於中國版圖。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出版的《順風相關》一書中就有關於釣魚島列島的記載。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標有琉球王國疆界的地圖上,釣魚島列島屬於中國。直到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前,日本從未對中國擁有對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 1895年4月,中國清政府因在甲午戰爭中失敗而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全島及其所有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這以後在日本才有了「尖閣列島」(即釣魚島等島嶼)之說,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圖一直是用中國的名稱標定的釣魚島列島。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后被美國佔領。按照《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理應將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列島等歸還中國。但是,1951年,美日背著戰勝國中國,非法簽訂了《舊金山和約》。和約的第二條雖然載明日本放棄其對台灣及澎湖列島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但第三條卻錯誤地把日本所竊取的釣魚島等島嶼歸在美國託管的沖繩管轄區內。對此,中國總理周恩來當時嚴正聲明,中國政府堅決不承認《舊金山和約》。此後,中國政府在1958年發表的關於領海聲明中宣布,日本歸還所竊取的中國領土的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領土,包括台灣及其周圍島嶼」。在釣魚島列島連同沖繩交由美國託管之後,美軍控制了釣魚島列島,並將其作為射擊場。1971年,日美簽定《歸還衝繩協定》,美國將沖繩歸還日本時,將釣魚島也一併交給了日本。對此,當時中國政府向日美兩國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
   
    總之,無論從發現佔有權,還是從《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20世紀60年代以來生效的《大陸架公約》、《海洋法公約》來看,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都是公認的和無可爭辯的。
   
    可是,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專家們調查發現,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埋藏著豐富的石油等資源,於是,釣魚島的歸屬問題便成為中日兩國都特別關注的問題,並發展成為兩國間難以解決的領土爭端。
   
    中國一貫強調對釣魚島的主權,認為它是台灣的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而且史冊上已有詳細記載,中國早在明朝時期就對釣魚島行使了管轄。日本出版的海洋圖志也標明釣魚島屬中國版圖。
   
    而日本政府則依據無主地先佔原則,謊稱是日本人先佔據了這些島嶼,稱其為「尖閣列島」,並依此主張日本對這些島嶼擁有主權。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中日兩國政府有意避開了這一爭議,在外交文件中並未涉及這一敏感問題,但是通過發表領導人談話的方式間接地涉及到了這個問題。比如鄧小平1978年訪日時表示,釣魚島問題可以留待子孫後代去解決。於是,雙方約定暫時擱置對釣魚島主權的爭議,留待以後解決,同時中國還提出可以考慮中日共同開發釣魚島的主張。

    二、日本蓄意長期侵佔釣魚島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右翼團體多次登上釣魚島,設置燈塔、修建神社等設施,日本政府對此採取了縱容的態度,試圖造成釣魚島是日本領土的既成事實。近年來,日本海上自衛隊及海上保安廳艦艇又開始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實施警戒,甚至還出動巡邏艇和軍艦騷擾中國漁民並驅趕接近釣魚島附近的中國漁民和保釣人員,而且逐步在實際上控制了釣魚島列島及其周圍海域,由此多次引發了中日兩國間的外交摩擦。
   
    日本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以來不斷加緊研究強化日本政府對釣魚島等島嶼的「管理措施」。2003年新年伊始,日本政府又秘密地與所謂「擁有」釣魚島「所有權的日本國民」簽訂「租約」:以每年2256萬日元的價格「租借」了釣魚島及其附近的南小島、北小島三個島嶼,「租期」從2003年4月1日開始至2004年3月31日止,但這個「租約」可以根據「雙方的意願」無限期地維持下去。
   
    日本政府陰謀長期竊據中國領土釣魚島的這一罪惡行徑被公諸於報端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立即就這一問題發表評論,表明中國的嚴正立場,對日方這一損害中方領土主權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並且強調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日方採取的任何單方面行動,都是無效的,絲毫不能動搖中國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所擁有的主權,也改變不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這樣一個事實。中方強烈要求日方尊重中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和主張,切實信守迄今向中方所作的承諾,杜絕任何單方面行動。

三、釣魚島現狀
   
    目前,釣魚島正受到日本軍事力量的實際控制。據日本報紙透露,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航空隊的P-3C巡邏機每天都要對距離沖繩西北約400公里的東海海域的一處中國油田設施進行偵察和監視活動。日方認為,中國方面的進展很快,中國海軍正在迅速實現現代化,同時,中國國家海洋局的調查船也頻繁地在東海海域進行海洋調查,中國對大陸架資源的調查和對潛水航運軍事數據的收集正在配套進行。在這種情況下,自衛隊「如果不每天進行監視,就不知道這一海域會發生什麼事情」。
   
    在冷戰時期,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行動目標主要是偵察、監視前蘇聯海軍的動向。在冷戰結束后,在遠東地區,隨著俄羅斯海軍活動的減少和朝鮮間諜船及中國海軍的開始活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行動目標主要轉為針對朝鮮和中國。由於日本海上自衛隊所執行的任務性質的改變,從1995年開始,P-3C反潛巡邏機的名稱正式改為「巡邏機」。P-3C巡邏機每天偵察、監視飛行約9小時,確認東海海域的每一艘船隻,其中包括民用的運輸船和漁船以及船上是否運載了可疑物品等。日本海上自衛隊從2002年開始,將P-3C巡邏機的機體塗成不顯眼的灰色,原來很大的紅色太陽旗標誌也改成很小的太陽旗。海上自衛隊又從2003年開始,為P-3C巡邏機裝備了能夠躲避彈道導彈襲擊的裝置。這些都是為了使P-3C巡邏機更加隱蔽地進行偵察、監視活動。對於鄰近中國台灣島的釣魚島,由於涉及到海底資源問題,日本海上自衛隊P-3C巡邏機更是時刻不放鬆對那一海域的監視,「擔負著越來越大的政治任務和經濟任務」。

   四、日本蓄意竊取釣魚島主權的野心圖謀
   
    第一是為了限制中國。冷戰結束后,日本加快了其向政治大國邁進的步伐,試圖在國際政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和擁有更多的發言權,於是,越來越主動地干預國際政治事務。面對正在發展的東亞大國中國,日本強化了與美國的戰略同盟關係,試圖以此來限制中國,因此,日本在對華政策上日趨強硬。日本這樣做,一方面有美國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適應日本國內日趨膨脹的右翼民族主義情緒。

    第二是覬覦釣魚島的戰略位置。日本出於成為軍事大國的野心,非常覬覦釣魚島所處的戰略位置。據一些專家認為,釣魚島距日本本土約1000海里,距中國大陸僅90海里,如果日本佔領了釣魚島,日本軍隊就可在島上設立海空監控偵察設備及岸基反艦和對空導彈,從而很容易封鎖台灣北部重要港口及空中航道。如果在釣魚島設置雷達,可以監視方圓400公里至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其範圍可達到台灣北部、大陸沿岸的福州、溫州和寧波等大片地區。倘若如此,我軍事上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被日方及時掌握。日本海權擴張的戰略中以保障1000海里航線為其首要任務,佔領釣魚島可以使其勢力範圍向西南方延伸,並可對台灣海峽附近海域的主要航道實行軍事監控。這樣,釣魚島海域就成了日本進入台灣海峽,南下東南亞、南太平洋必經的戰略之路,也是日本賴以生存的中東石油能源補給線上最西南端的一個點。如果日本在釣魚島上建立軍事基地或部署重型武器,則將對中國的國防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
   
    第三是為了奪取釣魚島的資源。按照聯合國1992年公布的《國際海洋法公約》關於「主權國家以200海里內的海域為其經濟專屬區」的條款,釣魚島的實際價值是以該島嶼為依託,半徑為200海里的龐大海域以及周圍海域內的海底石油、礦產、海洋漁業等海洋資源和領海、領空的交通、運輸權以及未來潛在的資源等。這些資源均應屬主權國。隨著日本軍事力量不斷向世界擴張,日本越來越覬覦東海等大陸架的資源和能源,尤其是中國釣魚島的資源。如果日本侵佔釣魚島的陰謀得逞,就意味著中國東海海域將有74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被日本竊據。同時,釣魚島海域所蘊藏的800億桶海底石油和油氣(註:這是1967年聯合國調查發現的)也會被日本佔為己有。

    第四是為奪取資源而設法延伸大陸架範圍。日本將大陸架視為礦物資源的寶庫,所以要爭取獲得控制大陸架的權利。去年12月8日,日本政府宣布在內閣官房設立一個由國土交通省、外務省等5個部門組成的大陸架調查對策室,並聲稱其目的在於「確保日本沿海海域存在的礦物資源和海底水產等海底資源的權利」。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同一天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說,「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日本為加強稀有礦物資源的開發,促進大陸架的調查」,已在內閣官房設立了大陸架調查對策室,任命日本海上保安廳總務部參事官島崎有平為室長。福田說,日本內閣官房、外務省、文部科學省、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等政府有關各部門要協調一致,「必須加緊對大陸架的調查」。而且,日本政府還決定從今年4月開始展開對大陸架的調查,並爭取在2009年
    5月之前,向聯合國提交所謂「證明大陸架與日本國土相連的詳細數據」及「日本大陸架海底調查的科學數據」。 為此,今後日本將同中國就東海大陸架、釣魚島及海底資源等問題展開進一步的較量,而這當中的核心問題還是釣魚島的歸屬問題。
   
    日本政府為了向聯合國申請延伸本國大陸架範圍,曾於去年11月會同日本石油礦物聯盟、日本鋼鐵聯盟、日本土木工業協會、日本石油開發公司等10家與海洋開發相關的團體,組建了「日本大陸架調查公司」,並預定從2004年起正式開始對周邊的大陸架的地形、地質等情況進行全面勘測。此間分析人士認為,日本政府設立大陸架調查對策室的目的在於擴大日本大陸架範圍,使日本大陸架界線延伸至350海里(1海里約合1.852公里)。
   
    日本執政的自民黨也於今年2月19日成立了「大陸架調查推進議員聯盟」會,參加的眾參兩院議員人數達106人,由前國土交通相扇千景擔任會長。自民黨成立該會的宗旨是,要求政府確保大陸架調查所需要的資金;開展宣傳活動,使國民對大陸架問題予以理解。扇千景在該會的成立大會上講話說:「如果日本要求延伸的大陸架範圍能夠得到(聯合國)批准,那麼,日本的國土就可擴大為目前的大約1.7倍,同時也能成為資源大國。大陸架是留給未來日本的一份非常可觀的財富。」

   
    日本政府現在採取「租借」方式從所謂「日本國民手中」獲得對釣魚島的「管理權」,其目的在於進一步限制中國人登上釣魚島,對釣魚島進行實際的有效控制,陰謀長期竊據釣魚島,並造成日本政府對釣魚島「擁有主權」的既成事實,並在外交談判中顯示日本政府的強硬立場。
   
    從國際關係和國際法的角度來看,首先,日本方面破壞了中日兩國政府間的承諾,即暫時擱置主權的爭議,維持現狀或者共同開發,而是單方面地採取行動。其次,從國際法來說,只有國家才可以擁有領土,私人是不可能擁有領土的。對任何一塊仍存有主權爭議的領土,只能由相關國家政府間進行談判解決,而日本政府卻與所謂的自己的「國民」進行什麼「租借」交易,明白人一眼便能看穿這可笑的把戲不過是為了實現長期竊據中國領土釣魚島的陰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15: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