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6月23日 《艦船知識》雜誌

文章認為從旅洋Ⅱ級防空導彈驅逐艦和其它新近入役的軍艦外表看,其系統集成能力似乎得到了提高。

由於缺乏俄制電子海圖儀的技術指導文件,中國基洛級潛艇艇員只能採用人工繪製航海圖
編者按:2008年第3期《美國海軍學會會刊》刊登了一篇有關中國造船業發展如何促進中國海軍現代化的文章。作者是邁克爾·C·格拉布(美海軍少校)和加百利·科林斯。下面是一位網友刀鯨翻譯的該文,我們刊登此文並不代表我們同意或證實其內容和觀點。
近年來,中國開始認為造船業是一項戰略產業,需要給與特殊的照顧和支持。這是因為造船業不僅能夠在船舶領域創造巨大的就業機會,而且還促進了鋼鐵等工業的發展,從而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之所以說造船業是戰略產業,這是由其特殊地位決定的:中國在全球航海業所佔比例不斷加大,造船業既是一個受益者,同時也是一個強有力的推動者。中國的海洋產業佔了2006年中國GDP的大約10%,而且如果考慮到中國進口大量原材料和出口大量製成品都要仰仗海上運輸的話,那麼中國對海洋產業的依賴程度就更大了。儘管許多造船廠名義上仍是國有企業,但實際上北京的海洋產業政策制定必須要應對不斷快速發展的民船市場和航運業所帶來的挑戰,這些挑戰能夠讓中國造船業政策制定者們徹底清醒。
1980年,中國民船產量僅為22萬載重噸,而2006年中國就下水了1300萬載重噸的新船,預計到2010年這個數字會超過2000萬噸。而且,到2020年時中國年海上貿易額預計會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是由中國建造的民船完成的。
儘管目前民船出口佔了中國出口總噸數的絕大部分,但近年來,中國船廠建造了旅洋Ⅱ級防空導彈驅逐艦和江凱級導彈護衛艦以及兩種新級別的核潛艇,這引發了一些疑問,究竟民船技術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海軍的現代化。
這些新級別的艦艇與以前中國製造的艦艇相比,技術上要先進得多,也更加複雜得多,建造這些艦艇的船廠既生產軍船也生產民船。
從歷史上看,中國不斷進步的民船建造技術毫無疑問地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其海軍現代化。軍船建造技術可能受益於先進的船體結構、模塊化造船技術、諸多子系統技術取得的進步、不斷增長的造船能力以及其它很多領域取得的進步。對中國造船業的回顧有助於人們了解中國民船製造業的進步如何影響未來中國海軍的發展。
最新的技術進展
中國主要的造船廠已經或者正在採用最新的船體分段建造技術和先進船體舾裝方法。考慮到將來可能要擴大生產能力,這些現代化船廠使用現代化的造船方法、多條組裝生產線。現有大部分船廠的基礎設施不足以建造當今現代化的民船,所以這些造船技術應用起來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日本、韓國以及世界其它一些國家的現代化民用造船廠通過多年奮鬥白手起家、投資建造新型環保造船廠,已經取得了世界造船業領頭羊的地位。這些新型環保造船廠優化規劃設計以達到高效的原料周轉,包括現代化大噸位龍門吊車在內,而且還用陸地平移的建造設備、升船機或者是浮船塢代替傾斜船台作為新船下水之用,這樣可以使大型部件裝置和船隻的下水更加方便。
在中國,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的大連造船廠2號廠和青島海西灣造船廠以及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位於上海外高橋、長興島和廣州龍穴的造船廠高度重視新型環保造船設施的發展。這些新的大型造船廠擁有最新的船體分段建造技術和其它一些現代化的造船技術。現在最主要的中國造船廠都擁有進口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設備和生產設備,它們更加有助於先進生產技術付諸實施。
通常,這些更加有效的生產方法在軍用造船領域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比如縮短艦艇建造時間、增加建造量和降低單位建造成本。然而迄今為止,可能毫不奇怪的是,中國最現代化的造船廠一直致力於生產用於出口的民船。和歐洲、日本、韓國的造船發展趨勢相似,中國也將最大的、最現代化的造船廠用來生產民船,而讓較小的、較老的造船廠生產軍用艦艇,後者的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生產數量也較小、生產計劃不合理,一般生產較小尺度的艦艇。
結果,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通過先進的生產技術和造船設施所獲得生產效率的提高在幫助中國獲得全球民船市場的更大份額方面所發揮的作用,要比其在解放軍海軍現代化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更大。然而,如果全球戰略形勢變成類似於「冷戰」的環境,那麼中國將會為了國家安全利益而讓這些新船廠停止生產民船,而致力於生產軍船。系統集成單是先進的造船廠和生產流程不能保證一定能建造複雜的現代化船隻。在船上有限的空間內如何將數量眾多的機械和電子設備、運輸和居住體系高效地集成在一起一直是艦艇設計師和造船專家的頭等難題,而且在建造複雜的戰艦過程中經常成為最大的挑戰。儘管一艘超大型油輪上的24個系統中可能擁有200多個主要的機械和電子設備,但單是一艘現代化的驅逐艦推進動力艙就能容納這麼多設備。 因此,中國海軍艦艇設計師和造船專家能否成功地將各種系統集成在設計愈加複雜的戰艦上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國海軍的現代化進程。迄今為止,散貨船和油船一直是中國主要建造的民船,但是其設計過於簡單,對於提高軍用艦艇建造的系統集成能力毫無用處。
上海外高橋造船廠最近建造的15萬噸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船以及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正在建造的液化天然氣船卻和上述兩種船型不同,它們要複雜得多的。這些船隻上的貨物處理和貯存設備很先進,是民用船隻中的頂尖設備,而且超過了大多數軍輔船的標準。
中國設計建造上述複雜船隻時在系統集成領域取得了明顯進步,但是考慮到一般都有外國技術的幫助在內,這些進步就不盡人意了。外高橋船廠建造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船使用了韓國建造同樣船型所需技術團隊人數的4倍,船隻舾裝中最複雜的部分計劃到新加坡進行。同樣,在滬東中華造船廠建造的液化天然氣船項目中,法國造船專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