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戶籍改革:不讓國民成為暫住者

[複製鏈接]

6

主題

6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洛克 發表於 2008-6-19 18: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戶籍制度改革是我國知易行難的大問題,近期深圳在這方面頻有舉措,以行動換取改革空間,頗見用心和希望。日前,深圳市法制辦審議通過《深圳市住房保障條例(草案送審稿)》,首次將非戶籍人群列入住房保障體系。同時,該市原定本月全面推廣的居住證制度也進入衝刺階段,居住證承載眾多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內容。至此,深圳在住房、醫療、養老、教育諸領域均突破戶籍限制。
將非戶籍人口納入保障住房範圍,深圳此舉在全國大城市中可謂首創。這意味著就申請人收入及財產的要求,無論是否持有本地戶籍,將受到一視同仁的待遇。而深圳居住證涵蓋了就業服務、免費培訓、計劃生育、公共交通等多方事宜。居住證有效期為十年,到期可申請延期,利用它還能在深圳辦理港澳出境手續、申辦車輛入戶和駕駛執照,在遷入戶籍時也將給予優先辦理。

淡化戶籍色彩,剝離捆綁在戶籍上的社會管制功能,打破以戶籍為憑據的資源分配模式,讓它回歸到記錄個人信息的本來面目,就是深圳戶籍改革的價值。分步走的改革不僅意在降低城市的進入門檻,而且積極建設配套改革,促使遷徙者進城后更能順利進入社保的全部範疇。深圳的所為與勇氣,逐步擺脫戶籍固有利益的羈絆,以清晰的「市民待遇」許諾一個完整的「國民待遇」。

曾幾何時,國人發現自由遷徙不過是夢想,一紙戶籍決定了城鄉二元結構的坎坷命運。城市是特定人的城市,鄉村是特定人的鄉村。從出生之日起,城鄉之別猶如鴻溝、如影隨形。寫在憲法上的權利遭遇現實困境的壓制,暫住者成了另外一個歧視性的身份。在自己的國家裡,我們竟然無法超越「屬地管理」的藩籬。複雜的人身及社會管控附著在戶籍上,並藉助它的掩護,形成強硬的利益生態。

從未斷絕的理想是,國民不該是永遠的暫住者。而深圳最新的安排延續了時行時停的戶籍改革。從整體上看,我國的戶籍改革缺乏中央的指導意見,城市和地區的零散探索是主要形式,改革的反覆與挫敗時有發生。寧波、珠海乃至京滬等地相繼停辦購房入戶,這是思路不明且方向不清的必然結果。戶籍立法失去時間表,戶籍改革陷入停滯。深圳在此境況下繼續探索,既提供了手段也更新了思路。

非戶籍人口享有市民待遇,破除了以財富主導改革的舊思維,公正、平等的國民待遇成為新標準。而在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方面漸次用力,深圳把戶籍改革的壓力分解到具體的行政部門,清理附加在戶籍上的額外負累,造成戶籍與利益的割裂,以新制度慢慢替代舊制度。同時,提高社保覆蓋的範圍與能力,使之成為個人的立足點,統一為城市的居住者兜底。

不過,不管是京滬還是深圳,無論居住證承擔多少服務項目,居住證本身也還是過渡性產物。在戶籍改革一時難以盡數展開的前提下,它雖然能緩衝人口流動對城市的現實衝擊,但說到底仍不能用它取消改革的衝動。正如深圳民政局官員坦言的:即便在深圳,是否擁有本地戶籍,在享受社會福利待遇上還會有所不同。既然深圳都這樣,恐怕戶籍改革不該也不能止步於居住證。

漫議戶籍改革20多年,它的進度和效率顯然滯後於經濟發展之步伐。這固然與歷史遺留問題有關,改革要還歷史賬,要在積重難返中尋回正途;不過,戶籍改革現有的思路與模式也需要重新審視。為戶籍而戶籍的改革被證實是走不通的,它只是冰山一角,沉在水下的那些潛在利益才是根本。深圳的實踐顯示,要努力讓其與「供養」它們的戶籍脫鉤,勢必要修正那些扭曲乃至變形的利益訴求,以此平衡社會風險與民眾需求。

據介紹,深圳戶籍改革的方向是降低戶籍遷入門檻,提高戶籍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樂觀地看,如果進程不變,曲折之下仍能志在進取,那麼,伴隨深圳改革的定是「暫住者」的減少,國民憋屈的生存狀態也能得以舒展。還是那句簡單的話,戶籍改革要遏制直至斬斷利益之手,全賴於政府的擔當:是國民的,不忘給他國民待遇。

轉帖自美國中文在線論壇
http://67.15.194.228/bbs/forumdisplay.php?f=41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7: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