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災難和機遇

[複製鏈接]

2156

主題

2603

帖子

193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19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雨瀟瀟 發表於 2008-6-20 04: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Burton G. Malkiel

雖然中國一心想借舉辦奧運將全世界的目光聚攏於其令人目眩的經濟成就之上,但2008年對於中國、乃至中資企業的投資者來說都可謂流年不利。中國股市較2007年年末時已跌去了將近一半。奧運宣傳助長了人權活動家的聲勢,他們趁機站出來指責中國的西藏政策,而同時西藏地區又爆發了騷亂。再接下來是慘烈的汶川大地震,迄今遇難及失蹤人數已經超過了8.5萬人,另有30萬人受傷。但我認為四川大地震的長期遺產將會是中國所發生的結構性變化,中國將因此變得更為自由、政府會擁有更佳的形像、同時對中西部地區的開發也會獲得新的支持政策。而近期中國股市的大跌實際上是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入市良機,使多數個人及機構投資者得以扭轉中國股票在其投資組合中所佔比例嚴重偏低的局面。

中國政府在汶川地震后所採取的行動和它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表現、以及美國政府對卡特里娜颶風災害做出的反應形成了鮮明對比。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奪去了25萬人的生命,但中國政府的救災行動卻進展遲緩。當時,中國政府拒絕了國際社會的幫助(就象不久前緬甸政府最初的反應一樣),國家領導人也沒有探訪受災地區。更有甚者,政府宣傳部門拒絕承認問題的嚴重性,禁止媒體對這場災難加以報導。

而今中國政府的救災反應已不可同日而語。政府派遣了10萬名軍人參與救災。溫家寶總理在地震發生后立刻飛赴災區,人們常能在電視上看到他在前線指揮救災的身影。而胡錦濤主席也視察了多家帳篷製作工廠,要求他們開足馬力趕製90萬頂帳篷以解災區之急,他此時看上去更像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個集權領導人。當然,掌管宣傳機構的官僚們最初的本能反應還是禁止記者赴災區採訪,但記者們對禁令未予理會,隨後禁令也就被取消了。

中國政府的反應與卡特里娜颶風過後美國政府的反應也形成了強烈對照。當時,布希總統在災難發生兩天後才視察遭到嚴重破壞的新奧爾良,他的飛機僅在災區上空盤旋卻並未著陸。輿論普遍認為,美國政府救災反應不足、效率低下,這導致布希的支持率降到了新低。反觀中國,溫家寶因為其在救災過程中的表現成了英雄。

這次,中國的網際網路「防火牆」也受到強烈衝擊。大量博客文章在讚揚救災工作的同時,也毫不避諱地嚴厲抨擊對災區校舍和其他建築倒塌負有責任的官員。此外,普通民眾志願加入救災工作,他們的救援行動完全不在政府計劃之內。救災過程激發的愛國熱潮壓過了那些批評中國西藏政策的聲音。

哈佛大學的本傑明•弗里德曼(Benjamin Friedman)認為,經濟發展最終將加強政治自由。一些研究中國問題的人士一直對弗里德曼這個理論是否適用於中國表示懷疑。在中國發展為公民社會的過程中,2008年這場地震或許註定會成為標誌性一刻,它見證著個人自由的加強以及公民對政府不信任感的減弱。

對國際投資者來說,中國在過去一年來遭遇的困難或許正是一個增持中國股票(包括在香港交易的H股和在紐約交易的N股以及在世界其他開放型資本市場上交易的中國公司股票)的恰當機會。從以下幾點因素來看,眼下中國公司的股票與以往一段時期相比更有吸引力。

首先,地震的長期經濟效應可能是正面的。短期而言,中國當然會面臨更大的通脹壓力,因為地震造成(養豬大省四川)大量生豬死亡,同時,農業灌溉系統遭到破壞,在一定時期內將影響到農業生產。但從長遠看,中國政府有可能利用災后重建的機會加倍努力,使貧困的中西部像東部沿海地區那樣取得經濟上的成功。

其次,2008年以來股市的下跌增加了中國股票的吸引力。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和其他觀察人士曾擔心,中國股市在2007年年底前的點位可能有泡沫。但目前中國企業盈利增長依然強勁,中國股票的市盈率也已降至與全球其他金融市場一致的水平。

因此,中國股票的PEG值(市盈率/企業利潤長期預期增長率)現在相對世界其他市場已很有吸引力。儘管沒有人能預測股價的短期走勢,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股票目前的估值比它們曾經的水平要合理多了。

此外,投資中國股票的人可能會因人民幣持續升值而獲益。自從兩年前中國開始放鬆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制度以來,中國每年都讓人民幣以5%左右的幅度升值。這樣的升值可能還會繼續,因為人民幣可能是世界上低估最嚴重的幣種了。隨著人民幣升值,投資中國股票的美國人也可從中獲益,因為其人民幣收益折算成的美元會不斷增加。

中國股票還是實現投資多元化的良好途徑。雖然中國與外部世界並未脫節,但其經濟和股票市場的變化與世界其他市場的關聯度並不強。當然,如果市況低迷的話,我們也不可對投資多元化抱過大的希望,畢竟所有市場都有聯動趨勢。不過,就2008年而言,預計中國會繼續迅速增長,而美國經濟可能會緩慢爬行甚至停頓。

最後一點,大多數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參與程度均嚴重不足。以官方匯率計算,中國在全球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是5%,根據購買力平價進行調整后,中國在全球經濟活動中的佔比可能在10%左右。而大多數美國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目前投在中國資產上的資金在其總投資中所佔比例要遠遠低於10%。對一個過去25年來增長率居世界主要國家之首的經濟體不能充分涉及,這是不是明智的。

自從鄧小平帶領中國走向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在產出和收入方面實現了從未有過的長足進步,經通貨膨脹調整后的年均增幅接近10%。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意味著共同貧窮,鄧小平則提倡「致富光榮」。在他的領導下,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整個國家的國民收入(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已升至世界第二位。鄧小平解放了中國人的生產力,中國成了展現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力量的生動範例。中國現任領導層讓我們感到,中國將來實現一定程度的政治自由至少是可以期待的。對珍視自由的人們以及投資中國市場的人而言,這都是讓人欣慰的事。

(編者按:本文譯自道瓊斯公司下屬的《遠東經濟評論》雜誌。文章旨在向海外投資者解釋今年以來發生的重大事件對投資中國市場的影響。本文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撰寫了《從華爾街到長城》(From Wall Street to the Great Wall)等著作。)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魯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4: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