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教

[複製鏈接]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08-6-23 14: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先從一個故事說起。阿含經上記載釋迦牟尼出家修行的心路歷程:

  他貴為印度凈飯王(小邦國的國君)的東宮太子,是未來的王位繼承人。一日與老僕人外出遊玩,看見一個老人「雞皮鶴髮」,太子生長深宮,從未見過老人,所以好奇的問道:

  「這是什麼人?」

  「這是老人。」僕人回答。

  「什麼叫老人?」太子追問。

  於是僕人恭敬的解釋:「老者生壽將盡,余命無幾。」

  太子是個非常敏感的人,立刻想到自己貴為太子,總不會也變成那麼醜陋的老人吧?所以要弄個明白:「吾亦當然,不免此患耶?」

  僕人的回答相當殘忍,卻是實情:「有生就有老,無分貴踐。」

  太子悵然不悅。回宮后無法淡然處之,靜默思維,念此老苦,吾亦當然。

  國王看他過於憂悒悲觀,恐怕他會厭世,為他選美納妃,享受酒色徵逐之樂,使之樂以忘憂。

  不久,太子第二次出遊時,看見一個痛苦呻吟的病人,太子也沒有見過病人,所以問僕人說:

  「這是什麼人?」

  僕人回答說:「這是病人。」

  「何謂病人?」

  「眾痛迫切,生死無期。」

  這回答嚇壞了太子,他立刻又想到自己,所以問道:「吾亦當然,不免此乎?」

  「有生就有病,無分貴賤。」

  太可怕了,人生有這麼多痛苦。敗興而歸,悵然不悅,念此病苦,吾亦當然。

  第三次外出更可怕了,看見了一個死人。太子從未見過死人,問僕人說:「這又是什麼人呢?」

  「這是死人。」

  「何謂死人?」

  「死者盡也,風先火次,諸根敗壞。」

  太子立刻又想到自己,連忙問道:「吾亦當然,不免此乎?」

  「有生就有死,無分貴賤!」

  太子想到這些老,病,死的殘酷事實,悚然心驚,意興索然,急速回宮。靜默思維,念此死苦,吾亦當然,悵然不悅。人生的凄苦,悲痛,像夢靨般緊緊纏著他,苦思不得其解。

  第四次外出時,看見裟彌沿門乞食,太子從未見過裟彌,問說:「他是什麼人?」

  「裟彌。」

  「裟彌?裟彌是怎樣的人?」

  僕人回答說,裟彌就是割棄恩愛,六根清靜的人。意思是遠離父母、妻子、兒女和兄弟姐妹,到深山修行。從此就再也沒有人生的煩惱了。

  太子聽到這話,頓有所悟,戀世情滅。終於離開家人,放棄王位,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悟道。

  悟的什麼道?悟出人生之苦,生、老、病、死,無不是苦,且是超越之苦。一切人世間的歡樂都是暫時的調劑,麻痹而已,最終仍然陷入不可自拔的痛苦之中。

  還悟出人生之空,「四大皆空」。四大者地、水、火、風也。為物理世界之源起,即一切世界上的存在,都是空的(俗以四大形容酒、色、財、氣,在此不論)。「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者物理世界也,不是指的男女之色。即是說一切現象世界都是空的,都是不存在的。

  上座神秀與南宗六祖惠能曾留下著名的偈語,頗能道出佛家的哲思。上座神秀偈曰: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願將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惠能和尚答以: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答案把佛家之空,一語道破。空到無物、無我、無靈、無神…,這才是真正的佛教精神。一切苦來自執著。而所執著的不過是個「空」字。解除痛苦的良方是割棄一切恩愛,遠離紅塵,出家修行。

  在剃度時師父要問:「為生死大事,看破紅塵。」這「破」字頗能道了佛家的出世精神。因此它是「破」倫理關係的,(遠離父母妻子及一切親人。)「破」國家責任的。「破」「紅塵」的。紅塵包括一切世間的政治、經濟、軍事、生產活動。在這樣一種意識形態之下,怎能建立一個富足強大的國家呢?怪不得佛教國家經濟落後,科技不發達,倫理道德無從建立。

  泰國是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男人都要出家作兩年和尚,連國王也不例外,以作和尚為光榮。和尚不事生產,接受信徒的供奉,每天清晨,成群結隊的沿門托缽,家家戶戶恭進美食,成為一景。泰國一般民眾生活雖貧苦,可是到處都有金碧輝煌的廟宇。泰國的財富都跑到廟裡去了。泰國的弱小,其理不喻自明。

  西藏在古代一直是中國的強悍邊患,但自從唐朝和藩政策,將文成公主與金成公主先後下嫁吐魯番王,並將佛教引進以後,經過百餘年的宏法布教,藏人普遍奉佛,並以作喇嘛為榮。愚民政策生效,從此藏人悍氣盡斂,永不為患歟。並且無以自保,被納入中國版圖。

  蒙古,這個建立過世界上空前龐大的帝國,橫跨歐亞大陸的兇狠無倫的游牧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最頑強的頭號大敵,萬里長城也擋不住他們凌厲無匹的攻勢。但自從征服吐魯蕃之後,即接受了喇嘛教,並冊封了法王巴思八為蒙古帝國的國師。在經過了佛法的洗禮以後,蒙古民族彷彿脫胎換骨,百鍊鋼化作了繞指柔。男人出家作喇嘛的,多達一半(不結婚、不生產、不當兵、不納糧)。自此日漸衰弱,光芒盡失,再也無力為患世界了。這固然是佛教對人類和平的一大貢獻;但佛法推演到極至,人類將從世界消逝,卻也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人長久生活在保守的農業社會,在儒家禮教的長期薰陶下,民族性本就溫馴柔弱,文質彬彬。自從佛教在東漢傳入以後,深入民間,並且被完全消化吸收,注入在中國文化的血液里。走遍大江南北,荒山僻壤,莫不有寺廟菩薩,香火不絕。知識分子,出入佛老之間,文人雅士,以談玄為尚。到了唐朝,儒、釋、道三家合流,史稱「三教合一」。再加上中國人本就喜歡命理之說,相信命運,佛的輪迴說今生之苦來自前世的果報,既是命里註定,怎麼努力也是白費,不如聽天由命吧。

  善惡之根,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涅槃經喬陳如品)。

  宿命論把人的勇氣消磨殆盡,使人畏縮不前。中國之積弱不振,思過半矣。

  史懷哲在《文明的哲學》一書中認為:

  波羅門教和佛教,對於文明的漠不關心,絕對厭棄世界和人生。悲劇的教人類把時間長期消耗在孤獨的默想之中。認為追求知識和改進外在的生活和社會環境,是十分可笑的事情。唯一合理的行為是完全隱退到自己內心去生活,並且盡一切努力去加深這種內在生活。就是要達到「不再有求生的意識」。並且要利用每種棄絕塵世和剋制情慾的方法,逐漸消弱他的生命。最後成為一個生物,除了等死,別無他求。

  佛之世界觀是空、苦的,心靈是悲觀的、消極的、出世的。發展不出科學技術,創造不出豐裕財富,更不會衍生出強力的豐功偉績。倒是愚民政策的最佳工具。其對現世倫理架構之破壞,責任之逃避,將使其國家永遠與現代化絕緣。

3

主題

166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8
沙發
黃金假面 發表於 2008-6-23 16:38 | 只看該作者
嘻嘻,基督教信仰的通病,既然打算說服自己基督信仰是唯一正確的真理,那就必須說服自己其他的都是假的,必要時刻把眼睛一閉就OK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3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8-6-23 21:4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rossing 於 2008-6-23 14:45 發表
  答案把佛家之空,一語道破。空到無物、無我、無靈、無神…,這才是真正的佛教精神。一切苦來自執著。而所執著的不過是個「空」字。解除痛苦的良方是割棄一切恩愛,遠離紅塵,出家修行。


基督徒又來表演自欺欺人了。一語道破?連皮毛都沒有懂。佛教的空是指緣起性空,是指萬物沒有恆常不變的自性,而是以因緣相聚而生成。緣聚合的時候,有存住,緣散了,就壞空。大到宇宙星空,小到原子質子。還說一念不生全體現前。

「解除痛苦的良方是割棄一切恩愛,遠離紅塵,出家修行。」 ---又是一個重複多次的造謠。為什麼非基非佛的人士即使原來有誤解,一經解釋就能夠明白。而基督徒卻要堅持誤解。只能說他們不敢看到真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4
confuse 發表於 2008-6-24 01: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樓主 Crossing 的帖子

心中不平,實是難解。葡萄為何如此之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4799

帖子

23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3
5
618o382 發表於 2008-6-24 01:56 | 只看該作者
不過不損人利己,那還是基督徒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主題

2031

帖子

123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2
6
 樓主| Crossing 發表於 2008-6-24 02:26 | 只看該作者
只要慧根沒有完全泯滅,這個文章不難看懂。當然,極端反基者不在這個範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7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8-6-24 04:5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rossing 於 2008-6-24 02:26 發表
只要慧根沒有完全泯滅,這個文章不難看懂。當然,極端反基者不在這個範疇。


稍具佛學知識的,無所謂是否佛教徒都能一眼明了這是假藥,倒也不需要慧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8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8-6-24 04:59 | 只看該作者
到了唐朝,儒、釋、道三家合流,史稱「三教合一」。再加上中國人本就喜歡命理之說,相信命運,佛的輪迴說今生之苦來自前世的果報,既是命里註定,怎麼努力也是白費,不如聽天由命吧。

=儒釋道沒有一家是宿命論的。如要聽天由命,還講什麼修行呢?還要什麼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9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8-6-24 05: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rossing 於 2008-6-23 14:45 發表
  波羅門教和佛教,對於文明的漠不關心,絕對厭棄世界和人生。


其實一個國家的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與文化有關,與社會制度社會結構更有關。只要政教分離,信仰自由,與宗教的關係並不大。聽到很多基督徒把西方國家的科技進步國家強盛歸結於基督教的積極進取,他們怎麼不想一想在中世紀呢, 在中國的盛唐時期呢?恐怕在過10年20年,中國的強大和印度的強大是否又要讓人覺得佛教和婆羅門教是強國之門了?實在是淺薄可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10
confuse 發表於 2008-6-24 05: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樓 Crossing 的帖子

對於佛教及其教義,各人有個人的理解,各人有各人自己的求證,沒有唯一真理,也沒有唯一道路。樓主此帖想要說明什麼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0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