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然》:日本地震預警系統再次失敗

[複製鏈接]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uweizhai 發表於 2008-6-17 1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然》:日本地震預警系統再次失敗
日本官員堅稱該系統仍有價值,可預測較大地震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519134714553206855.html


圖片說明:東京可能沒有得到足夠的地震預警
(圖片來源:NASA)

據《自然》雜誌網站報道,5月8日,東京東北200公里處發生了一場6.7級地震,儘管此次地震造成的損失並不嚴重,但是大大動搖了日本公眾對地震預警系統的信心。

在此次地震中大東京地區僅有數十人受輕傷,多是被掉落的花瓶、相框和喇叭砸傷的,儘管如此,日本去年10月份才投入使用的預警系統本應該發出警報。日本氣象廳(JMA)的官員解釋說,這套系統應該至少提前十秒鐘發出警報,這次失敗是因為此次地震的烈度恰好處在邊界線上。

這套系統是基於日本的「地震烈度」劃分法。地震震級測量的是震中釋放的能量,烈度則表示地震在地表引起的破壞強度。

8號的這次地震發生在地下40公里處,受影響的大多數地區的烈度被定為4級或4級以下。而只有烈度到達了至少5級該系統才會發出警報。(5級的破壞強度是4級的30倍。)通常地震烈度在5級低端時,牆面會開裂,書架會翻倒。但是Chiba縣北部的一些地區的烈度確實達到了5級。

對烈度的預估需要綜合分析震級、震源的深淺以及震中到地表之間的地質特徵等。通過探測地震產生的P波,這種預估在地震開始發生的幾秒鐘之內是可能的。所謂P波是指地震發生后的第一輪非破壞性波,它通常比第二輪破壞性波提前數十秒鐘到達地表。

日本氣象廳的地震探測儀將收集到的P波數據傳給計算機,計算機自動分析震級和深度,並估測地表不同地點的烈度。第一輪計算完成後,計算機仍會源源不斷地收到地震計發出的數據,並不斷地計算更正估測結果。

5月8日,震后一分鐘內計算機共得出了9套數據,其中震后最初9.3秒得出了第一套,震后58.3秒得出了第九套。這9套數據給出的估算結果各不相同,震級從6級到6.9級,深度則從地下10公里到70公里不等。

直到第9套數據,也就是地震發生后1分鐘、Mito地區感受到地面震動后40秒鐘的時候,這次地震的烈度才被確定為低5級。

後來通過對數十部地震計的數據的分析得出了更精確的結果:這是一次震級6.7級,深度為地下40公里的地震,御津和另一個城鎮的烈度為低5級。

該預警系統已經不是第一次失敗了。4月28日,日本南部的Miyakojima島發生了烈度為5級的地震,而Miyakojima島的居民在感受到地震后6秒鐘才收到警報。日本氣象廳的計算機還曾經低估了今年1月26日發生在日本海岸Ishikawa縣的一次地震的烈度。

日本氣象廳地震與海嘯觀測部副主任Akihiko Wakayama說,該機構收到了很多政府官員和民眾的投訴,他說:「大家都說這套系統毫無幫助,但是關於這套系統的局限性我們一直說得再明白不過了。」

Wakayama說,這套系統對更大的地震會更有效一些,這樣可以及時停運火車和電梯,避免災難發生。他說:「較小的地震的數據更不明朗,而大地震會產生更多數據。震級越大,我們越能更快地發出警報。」中小型地震要遠遠多於毀滅性的大地震,這對日本民眾來說是件好事,對那些希望證明該警報系統價值的人來說卻不是。(科學網 何姣/編譯)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沙發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6-17 13:07 | 只看該作者
《自然》雜誌,沒有比這更權威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