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武漢:生活擠壓出的小市民

[複製鏈接]

341

主題

1850

帖子

101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南西北 發表於 2008-6-17 04: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6月10日 10:18荊楚網
轉貼自鳳凰資訊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06/0610_23_588252.shtml

我不自覺地仍然往漢口的老城區去,吳剛說,這裡只代表中年人的武漢,他建議我去武昌,看看那裡的中國光谷、魯巷廣場,坐在新開的星巴克里打量過往的人群,或許他們代表了武漢的新一代,但我仍然願意討論小市民的話題,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個長期的誤解,人們過於強調一個城市人的性格,而忽略了生活對他們的擠壓。

武漢並不是一座能讓人迅速適應的城市。這裡有著全中國最瘋狂的公共汽車。第一次到武漢,乘坐公共汽車從武昌火車站到東湖。車票是少見的1。2元,且自動投幣,讓人在尋找零錢中戰戰兢兢地上了車。

我永遠無法忘記那一幕:司機一邊開車,一邊吃著熱乾麵,還能把速度飆到全車乘客緊緊抓住扶手。到了東湖,車子沒有停下來,而是慢慢地滑行,後門一開,未等我下車,司機就再次啟動車子,在我的呼喊下,一陣罵聲後,讓我下了車。

在武漢的朋友後來專門向我解釋,這裡的公共汽車大概分成兩種,一種是1.2元的非空調車,一種是兩元的空調車,武漢人一般看車型決定付款方式,上1.2元的,由於刷卡是同樣的價格,就使用現金,鑒於找零麻煩,投一元錢也沒有人管;上2元的空調車,則刷卡優惠,可以省兩毛。

這種精於算計,確實少見。因此,武漢人被全國人民無情地斥為「小市民」。許多人到過一次武漢後,就自信地下了斷語:「武漢是全國最大的縣城,和天津可以並列」。

趙克來自福建,已經在這個縣城連讀書帶生活,呆了8年,住在武昌的水果湖,在一家IT公司寫程序,每個月2000多的工資,像武漢人一樣過早(吃早飯),坐武漢的麻木(武漢早在2003年禁止麻木,現在只是作為地下狀態存在),武漢的雜亂無章對他來說,是可以觸摸的。

看到我時,他下意識地說,「沒辦法,武漢就是這麽小市民。」似乎一說到武漢,一定要露出鄙夷的神情,連很多熱情的本地人,都會因為這種被強加的長期意識,不自覺地對這個標籤表達一番,但事實上他們令人驚奇地熱愛這個城市,「因為到處都是小吃,到處都是生活。」

趙克顯出了他對武漢的熟悉,他半生不熟地引用作家池莉的描述,認為池莉對花樓街的描述也是對武漢的描述。「武漢人誰都知道漢口有條花樓街。從前它曾粉香脂濃,鶯歌燕舞,是漢口繁華的標誌。如今朱欄已舊,紅顏已老,那瓦房之間深深的小巷裡到處生長著青苔。無論春夏秋冬,晴天雨天,花樓街始終瀰漫著一種破落氣氛,流露出一種不知羞恥的風騷勁兒」。

吳啟迪從小就在花樓街附近的民生路長大。1998年,他17歲,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父親是武鋼的工人,母親則在一家國營運輸企業工作。「父親5月下崗的,母親是在6月,那時候我去母親的單位找她,看見到處都掛著橫幅:『給全體職工一個說法』等等。」

「感覺生活一下子不行了。後來父親出去給人做小工,母親擺了一段時間地攤。」這條街上,吳啟迪的玩伴大都也是國營單位的孩子,1998年後,每家基本上都有失業的人,父親每天回家都會講一些令人難過的事情,「誰誰在漢口站附近用麻木拉客被罰款了,誰誰擺地攤東西被城管扔了一地」,之後就是長時間的沉默,一個人喝酒。

1998年的武漢,剛剛經歷了7年的黃金時期,經濟年均增長16%,號稱中國的芝加哥。那一年,一場抗洪救災過後,全國性的國有企業和金融改革啟動,這座老工業基地迅速陷入了「中部坍塌」的迷茫。大批職工下崗,省市屬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倒閉的不計其數。

吳啟迪後來上了武漢大學,他是家裡的希望,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可憐的200元,每次回家,他都不適應家裡的昏暗,父母捨不得開燈,將家庭的整個活動都移到門前的街道上,在街上洗菜、切菜、洗衣服、晾衣服。

「生活都顧不過來,還有什麽文明可講。」對於這些為生活奔波的人,居高臨下的「小市民」評價只能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你沒有見過工人的勞動吧。有一次我去武鋼焦化廠辦事,去車間看了,工人們穿著厚厚的工作服,在二氧化硫的籠罩下幹活,那時候武漢已經需要穿短袖了,我突然想,我的媽啊,原來這就是工人。」趙克在一旁說道。

武漢曾經是一個自豪的城市,老工業基地的工人們,散居在城市每個不起眼的房子里,他們早起上班,然後下班,打麻將,下崗前他們的生活是清貧,下崗後他們的生活則只能用艱難來形容。對於他們來說,文明、衛生,很多時候顯得奢侈不堪。

在奧運火炬來臨前,漢口江漢路附近的街道上,居委會大媽提著錄音機和擴音器,廣播里不停提醒市民,要求大家講文明樹新風,為武漢市迎接奧運火炬做貢獻。但是已經被拆掉一半的花樓街依然故我,人們把大大小小的東西晒在整條路上。在一處廢墟邊上,一位大爺瞪著我說,我們家就9平米,東西不讓曬在外面曬哪。

對於這個城市掙扎的底層人民來說,他們從來沒有過過體面的生活,卻被要求遵守體面的規則;他們從社會獲得的回報很少,卻被要求對社會盡他們的義務。在中國,基本上每個產業工人集中的地方,都是小市民的。武漢之所以出名,在於他本來就是一個明星城市,有著光榮的傳統,是中部的中心。

武漢人脾氣火爆,在黃陂街的路口,一個穿著拖鞋的男子一邊走一邊在手機里大聲漫罵:「個婊子養的。」吳啟迪說,他從小在武漢街頭粗俗的爭吵中長大,他的理解是,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在集體勞動中的艱辛,需要在生活中獲得釋放。他的母親至今坐公共汽車都只坐非空調車,而且每次都是投一元錢,「省兩毛錢對她來說很重要。」

令我吃驚的是,武漢的下崗工人們仍然對這個城市充滿了熱愛,保持著工人階級的自豪感。我和A完全不相識,甚至當我坐在他的車上時,都一直沒有與其對話。他只是載我到目的地,我只是一名乘客。可是當汽車拐彎馬上要上長江二橋的時候,他突然指著一片廢墟對我說:「這裡是武漢手錶廠,現在沒了。」A回憶起他的廠子,露出了微笑,「當年我們從瑞士引進的生產線,在全國那是數得上的。」他是武漢眾多下崗職工中的一個。他先是騎麻木,後來開出租,「狀況比以前好了一些。我老婆也下崗了,現在在超市收銀,生活還可以吧。」

和A一樣,B看起來同樣是個好人。他在我們討論北京時,突然問我,你去過毛主席紀念堂嗎?當獲得「沒有」的答案後,他對我說:「現在的年輕人對毛主席沒有感情。」語氣裡帶著一種失望。他自言自語地回顧工人階級的光榮年代,「文革的時候,工人階級是可以統治學校的,那時候的人心態好。現在武昌大學裡面的老師,比我們有錢。」

他是個有責任感的人,看我有點不以為然,沉默了,一會,他指著遠處黑暗中的黃鶴樓,說:「今天不是周末,所以黃鶴樓不亮燈,要節約能源。」

在武漢的夜色里,一個又一個武字頭企業的門面,夾雜在市區繁華的建築里。武漢人熱心地為我解說這些曾無比輝煌的企業。製造潛艇的武漢造船廠、武漢鍋爐廠、武漢重型機械廠、漢陽鋼廠……

武漢中國光谷

我不自覺地仍然往漢口的老城區去,吳剛說,這裡只代表中年人的武漢,他建議我去武昌,看看那裡的中國光谷、魯巷廣場,坐在新開的星巴克里打量過往的人群,或許他們代表了武漢的新一代,但我仍然願意討論小市民的話題,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個長期的誤解,人們過於強調一個城市人的性格,而忽略了生活對他們的擠壓。

年輕一代人坐上了計程車,他們流連於漢口的酒吧,用李進的話來說:「就是比以前時尚了一些。」甚至連A這樣的老武漢人都對我說:「武漢還不錯吧?小市民是外地人對武漢的誤解,武漢素質不高的人都是湖北其他地方的人。」

這個城市迎來了眾多省內其他地市的尋夢者,他們在艱難中奮鬥的身影,一如當年的產業工人,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社保,沒有房子,但至少還有夢。雖然,他們已經成了新一代的「小市民」。

[ 本帖最後由 中南西北 於 2008-6-17 04:21 編輯 ]
雲飛
來自黃鶴白雲的地方
暢遊大鵬騰空的海灣
~~~~~~~~~~~
有才者未必都是君子 有德者則必不同於小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01: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