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青報:不要有「偏見」,讓官員自如「作秀」

[複製鏈接]

4192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長白山 發表於 2008-6-14 04: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年來,隨著人民對行政透明度的呼聲越來越高,以及相應的政治文明與傳播技術的不斷進步,以新聞媒體為傳播平台的行政透明遂成為可能。對此,我始終堅持樂觀態度並樂於觀察官員們在媒體上的諸種表現,以此作為考量我國政治文明之進步的一個旁證。其中,官員在媒體上的所為最容易被公眾斥為「作秀」——徵集諍言是「作秀」,與網民互動是「作秀」,參加網路票選更是「作秀」,不一而足。在多數人的思維框架里,「作秀」天生是「華而不實」的別名,所以對民族、國家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們貶斥官員的「作秀」行為確實有充分的理由。這裡暫不討論上述的作秀認定是否成立,不過,我對「作秀」卻頗能懷抱一種了解之同情,願意拈出其中的積極意義。

  作秀者,為名也。愛秀的官員恐怕沒有不愛惜名譽的,而作秀后的官員被迫置身於各種各樣的聚光燈之下,一言一行都無所逃於民眾的顯微品評,所以作秀的官員無異於自找輿論監督與社會監督。好官的作風將因此更加嚴於律己——否則作秀帶來的光環可能消失,孬官的所為必有所檢省——否則作秀帶來的光環效應就可能成為葬身之魔咒。作秀讓官員鑽進了鮮花鋪就的輿論監督廣場。

  必須承認,官員作秀對於行政職能本身,也許象徵意義遠較實際意義為大。因為民眾往往將官員作秀視為政治花邊新聞,而媒體也基本沿用這一思路進行新聞生產,政治(即使作秀中的官員身上的政治符號已大打折扣)在嚴肅事務之外還可供民眾一哂,對於娛樂大眾當然也算是「不無小補」。但如果僅僅認識到這一點,我認為大眾低估了官員作秀的實際意義。畢竟在做秀中,官員與民眾深度接觸,除非他純粹作一個展覽木偶,否則,許多言行必然要流露出真情實感與行政要旨——可以肯定,它絕不是通過一般的工作報告和媒體採訪所能讀解出來的。我相信,在民意麵前,一場高質量的官員秀要比一次冗長的低效會議更有實質意義。

  作秀是人的天性。愛名正是人們珍重自身的表現。從整體上看,官員也是普通人,作秀正是官員人性回歸的一個表現,官員基於真誠的作秀必將拉近民眾與官員之間的感情距離,有益緩解了二者之間天然的對抗關係,這顯然對依法行政有益無害。不排除一些官員熱衷於各種作秀,玩數字遊戲、編囫圇政績,僅僅是為了沽名釣譽,並藉此大念「陞官經」。然而,此種作秀必有被民眾識破的一天,而且,那不可告人的目的即使暫時達到了,也未必能夠永遠坐穩——因為領導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一旦發現那些數據是虛假的、事迹是編造的、當年的作秀也是不真誠的,那騙來的官帽必定會被摘回去。

  更重要的是,諸如電視競選、就職演說等基於官員本職的作秀,在大大推進行政透明的同時,公正透明的行政更有利於塑造公民的政治參與意識與公共意識。這一類官員秀,事實上正是官員在向人民「交作業」,等待公民客觀地「打分」。它無形中喚起了民眾的政治參與意識,並用實際行動告訴每一個公民:公共事務決不是一兩個官員說了算的「一言堂」,不僅人人有關,而且人人有責——人人都有對公共事務提出切合實際之意見的責任和基本權利。所以,對於官員作秀,我只有這句話:不要有偏見,讓官員秀得更自在自如吧。

73

主題

2084

帖子

51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2
沙發
rabbit214 發表於 2008-6-14 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