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印度的亞洲之最看中國城市發展

[複製鏈接]

104

主題

385

帖子

16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印度孟買的Dharavi區被認為是亞洲最大的貧民區,它養育的陋室工業年產值居然打到10億美元。和歷屆政府和如今的房地產商都盯上了那塊風水寶地。這種故事會不會有中國版呢?這是發展中國家為民主自由需要付出的代價還是可以避免的城市發展問題?



「有貧民區的城市,並不就會比其他城市矮一頭,相反卻是尊重農民工等城市貧民的自由,給予城市貧民福利。我認為深圳完全可以率先興建貧民區,在關外開闢一塊土地專用。」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2008年4月在深圳做客南都公眾論壇,發表了《城市化與貧民權利》的主題演講。

「中國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市民,一邊是希望儘可能多地享受農民工帶來的服務,一邊卻想盡辦法將農民工等貧民驅趕出城市。」秦暉教授指出了當今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所普遍存在的這一社會現象。

秦暉首先介紹,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窮人一般總是住在惡劣的、擁擠的、不衛生的住宅中,早在近200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發現了這一社會問題,並進行了專門的論述。「所謂的城市貧民,並不是指原來城市中的既有居民,這一群人事實上幾乎全部都成為城市化的受益者,那些由農村轉移到城市的移民,才是構成城市貧民的主要部分。」秦暉認為,這在中國最近30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秦暉認為,要保障農民工等城市貧民的權利,一方面要給他們遷徙和建房的自由,另一方面政府要改善他們的福利。 如何解決城市貧民的居住問題,秦暉認為,相對於法國和美國一些國家為城市貧民興建福利房不同,中國的「福利房」性質基本上完全不同,成了造成社會「負福利」。

秦暉說,在中國,國家的住房建設資金都撥給單位,而各個單位實行的單位分配製,一般都是有特權的好單位收入高、建的房子更好、無特權的差單位收入低,建的住房差,甚至無房,形成了一種「負福利」的現象。「最窮的農民和無單位者,不僅完全沒有分房資格,自己蓋個貧民窟也被指為私搭亂建,而要被懲處。」秦暉認為,中國的城市貧民即是處於典型的「無福利也無自由」狀態。

「中國的城市貧民,沒法分到福利房,也不允許自己搭建貧民窟,那就只有住工廠宿舍。」秦暉認為,在一些城市,政府部門甚至限制城市貧民租房,城管等部門更是對城市貧民搭建住房嚴加禁止。而針對城市化過程中,政府強力推行的城中村改造計劃,秦暉認為這是典型的剝奪城市貧民的居住權利。「處在城市裡的城中村,地價往往較高,政府和開發商聯手進行城中村改造,城市規劃和面貌是發生了很大的改觀,卻往往是採取強制措施剝奪了城市貧民的居所。」

針對有市民質疑「深圳的人均GDP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太低,沒有經濟實力為城市貧民興建福利房」時,秦暉認為,如果政府認為興建福利房花費太大,起碼應該承認和保障農民工等城市貧民的居住自由,允許他們在城市的郊區等特定區域興建貧民窟。「我認為深圳完全可以率先興建貧民區,在關外開闢一塊土地專用。」秦暉認為,給城市貧民興建貧民窟的權利,也是一種告別過去對貧民「既不給自由,又不給福利」的可取做法。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2008中國南京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清華大學一位教授提出的中國需要貧民窟的觀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人表示,從來都沒有想過建「貧民區」來解決住房問題。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喬新生教授在《東方早報》撰文認為,西方一些國家城市或者城市郊區出現的貧民區,不是居民的自願選擇,而是他們的無奈選擇。在工業化革命時代,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湧入城市,他們一無所有,只能靠出賣自己的勞動維持一日三餐。車站、廣場成了這些「農民工」的棲身之所。在土地私有化條件下,那些外來的「農民工」要想獲得住房,除非買彩票中獎。所以,他們不得不在城市私搭亂建,貧民區應運而生。然而任何有理性的居民,都不會自願選擇貧民區。中國現在不應該興建貧民區,將來更不應該興建貧民區。

中國是一個土地國有化的國家。每一個公民包括農民工都有土地所有權。他們委託政府進行城市規劃,然後由政府向他們提供廉價的住房。如果貧困階層得不到應有的住房,當地政府應當承擔政治責任和法律責任。因此,從土地所有制形態來看,中國不應該出現貧民區。

人們注意到,在一些現代化的大都市,確實出現了階層分化的現象,少數富豪居住在城市最繁華的地方,而一些貧困階層則不得不被迫遷出城外,在城鄉接合部尋找住所。這不是中國城市化的必然結果,而是當地政府不尊重社區居民意見,侵犯公民權利的表現。在土地國有化前提下,城市居民會優先考慮自己的生存需要,然後再考慮發展問題。地方政府不能為了發展而剝奪貧困階層的基本居住條件。

包括印度的孟買在內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之所以存在大規模貧民區現象,原因非常複雜。首先,土地的私有化使那些靠出賣勞動力獲取收入的農民,很難在城市購買房屋;其次,一些國家的住房銷售制度,也決定了農民或者外國人,只能屈居在貧民區,因為他們無權在當地購買屬於自己的住房;第三,這些貧民窟不是現代化都市的驕傲,而是現代化都市的恥辱,孟買市歷屆政府都希望改造貧民窟,但是,最終都無果而終。原因是貧民窟改造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政府既要考慮到貧民窟居民手中的選票,同時也要考慮到地主和城市富裕階層的社會影響力。所以,印度政府在貧民窟改造的問題上,總是雷聲大雨點小,難以取得真正的成效。

中國是一個政府主導改革的國家,土地的國有制和城市發展的統一規劃,決定了中國絕對不能出現類似於印度孟買那樣的貧民窟。中國的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必須考慮到普通居民的住房需求。如果政府不能採取切實措施,幫助社區居民或者外來農民工解決住房問題,那麼,住房政策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就不復存在。

解決現代化城市農民工的住房問題,需要多管齊下:首先,用人單位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應當為農民工提供必要的住房條件。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機關在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時候,應當考慮到用人單位在住房福利方面存在的問題,鼓勵用人單位為農民工提供舒適的住房條件。其次,政府在進行城市規劃時,不能一味地貪大求洋,而應當在城市規劃中為工薪階層保留住房建設土地,並且以經濟適用房或者廉租房的方式,讓城市工薪階層居民獲得最起碼的住房保障。第三,城市房地產開發商在追求高額利潤的同時,應當考慮到社區和諧問題,為那些在社區從事服務業的居民提供必要的住房條件。當然,政府應該制定城市「融入」計劃,讓農民工和其他外來人員能夠融入社區,成為社區的組成部分。

貧民區是工業化發展的歷史毒瘤,是現代化大都市的傷疤,是人類未來發展的一大障礙。如果我們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由」,而在現代化大都市興建各種貧民區,那麼,就會出現新的族群對立、階層分化,就會激化矛盾,從而影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所以,如果新聞媒體沒有曲解學者的原話,那麼,學者應該為他提出的這個觀點感到羞愧。

6

主題

46

帖子

1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7
沙發
漢未央時 發表於 2008-6-10 20:21 | 只看該作者
秦暉貌似一個有見識的學者,沒想到在這件事上眼光如此短淺,眼光如豆。也暴露出一些自由派的假惺惺的同情的面具來。
中國現在不允許建貧民區,將來也不允許建貧民區,這是由中共的宗旨決定的,更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
我相信,隨著經濟體制的優化,政治體制的改革,居者都有其屋的那一天會到來,我們不需要秦暉的貧民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