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災后重建是更大考驗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8-6-12 1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韓方明(香港)
聯合早報

  這些天來,四川大地震的孤兒和許許多多失去家園的人們,無一刻不在牽動著我的心,讓我在夢中一次次哭醒。我知道,擺在中國面前更加嚴峻的考驗是災后重建。

  災后重建離不開資金投入。據報道,中央財政計劃在今年內先期安排700億元建立重建基金,日後繼續作相應安排。同時,中央國家機關今年的公用經費支出一律比預算減少5%,用於抗震救災。


重建基金應運作透明

  我還注意到,中國政府很快出台了一些相關優惠政策:一是在金融政策緊縮的情況下,凡是涉及災區重建的項目、投資等,都不受任何限制,以最大的力度予以支持;二是對所有重建項目予以稅收優惠,五年之內實行免稅,全部用於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必要時還可放寬時限;三是出台其他扶持政策,如對供應給災區的能源、水泥及農業生產資料等物資免稅,為災區提供服務的運輸企業免繳相關稅費。

  這些安排,都顯示中央政府以人為本、對災區民眾的關懷,無疑會增強災區民眾重建家園的信心和力量。

  受災地區大都是比較貧窮和落後的地區,如今遭遇強震無異於雪上加霜。好在災區人民有信心,全國人民不拋棄,大批援助資金陸續到達,眾多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的支持。

  然而,大筆資金的規劃和使用,也考驗著政府災后重建的能力。

  對災區重建資金的投入,一要有序,二要安全。筆者曾撰文建議在重建資金方面應以政府財政為主、以民間捐助和海外慈善為輔。只有繼續公開和透明化,接受監督,才能使賑災資金安全,避免可能發生的資金投入和使用上的失誤。

  港澳地區慈善機構的善款用途較好地做到了公開和透明,主動接受網上查詢,希望內地眾多的慈善機構也能做到公開和透明,讓捐助者持續地信任,讓災區民眾得到真正的安慰。


儘快恢復地方政府運作

  大地震破壞了災區政府機構辦公場所,700多名地方官員死亡,其中500多位是縣、鄉鎮基層官員。特別是北川縣黨政機關損失了四成工作人員,約三成警察喪生,民政局31名員工有15人死亡;教育局62人只有19人生還,統戰部、婦聯等部門則無一人生還。為了開展災后重建協調工作,連已退休的工作人員都被請回來幫忙。

  迫在眉睫的任務是,應突破原有的幹部任用體制,多渠道錄用幹部,補齊缺位,儘快恢復正常的政府運作。對此次抗震救災中貢獻突出、民眾信任的幹部,不妨大膽提拔。

  考慮到災區重建的需求,需要錄用一些懂技術、懂管理的官員與多學科、多門類的專家,協調領導,協同作戰。還有那些積極參與抗震救災的志願者、民間團體的成員,都可以作為錄用的對象。

  川中自古就是主要產糧區,地震突如其來的5月正是收割時節,農作物受害面積近100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70億元。因圈舍倒塌、飼草飼料損失、牲畜死亡等,畜牧業直接損失達200億元,農業機械損失達20億元。

  農地是農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倉中有糧,心裡就不慌。有關方面應抽調大批農業科技人才指導農民科學地選種或改種,選擇種植適合季節和短期能夠收成的糧食或經濟作物,搞好災后病蟲害的預防,克服震后勞動力缺乏的困難。國家和地方農業研究機構和農業大專院校,也可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和網路獲取信息的有利條件,幫助災區建立農產品銷售網路。

  這樣,一方面能夠保障災區農民的口糧,另一方面也可在全球糧食緊張的現況下,避免災區民眾糧食供應不濟導致全國糧價進一步攀升,進而影響生活資料價格的穩定。


心理重建長期而艱巨

  媒體的及時公開報道,讓世界看到了抗震救災的真相。然而,一些現象也令人反思:個別捐助者的隱約作秀、某些媒體的過分渲染,對那些被災害傷透的心靈,是否是真正的需要?任何事情都應有底線,不要讓受傷者受到二次傷害。筆者再次呼籲,忠於職守的媒體,富於愛心的人們可以講述真實的故事來感召人們的同情心,但未必需要受難的人們走到公眾面前,特別是一次次地出現在募捐籌款晚會的舞台上。當你幫他們擦去淚水時,別忘了他還有一處傷口在滴血。

  災后民眾的心理重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有專家研究表明,在重大災難之後,一個人的心靈撫平、信心重建大約需要八年甚至更久,對宗教,特別是藏傳佛教在災區人民中的作用,政府也亦考慮多加借重。


·作者是旅居香港的投資銀行家,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愛江山,更愛美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14: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