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搜救失事直升機全記錄

[複製鏈接]

259

主題

497

帖子

27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rovence 發表於 2008-6-10 2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6月10日 19:56: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6月10日電(記者李宣良、黎雲、黃書波、朱映濤)「找到了!找到了!」

6月10日,直升機正飛往發現直升機殘骸的地點。 當日清晨搜救人員在四川汶川映秀鎮西北高山的灌木林中,發現一架直升機殘骸,疑為此前失事的成都軍區執行抗震救災任務的直升機。 新華社記者 李尕攝

    6月10日上午,當聽到這個本該令人激動的消息時,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里所有的人心情卻異常沉重——直升機殘骸被發現,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經過連續11個晝夜的搜救,5月31日在執行抗震救災任務中失事的米-171直升機殘骸於6月10日10時55分被發現。直升機殘骸墜毀在映秀鎮西北的高山密林中,巨大的爆炸使得機上人員遺體已難以辨認……

    11個日日夜夜裡,從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到參加搜救的普通官兵,從遠在海外的華人華僑到四川地震災區的幹部群眾,都在為機上人員的安全牽腸掛肚,都在滿懷希望地期待奇迹的出現……


  6月10日,前方指揮部正在緊急部署搜救方案。  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牽動人心

    直升機失事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十分關切,指示立即組織力量全力搜救,並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郭伯雄專程趕赴成都,具體組織搜救工作及處理相關事宜。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迅即組織搜救行動,派出地面和空中搜索分隊進行拉網式搜救。

    6月1日上午,郭伯雄一到成都,立即會同成都軍區司令員李世明、政委張海陽和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同志研究決定,加大搜救力度,增派人員,並積極採取各種技術手段,擴大地面和空中搜救範圍。

    5月31日14時56分,邱光華駕駛的編號為734的直升機與地面失去聯繫。

    15時45分,聯合搜救指揮組成立。從這一刻起,成都軍區作戰指揮室二樓右側辦公室的燈光就再也沒有熄滅過。恰如人們心中的希望,一直在燃燒……

    得到陸航團關於直升機失去聯繫的報告后,指揮部立即指示部隊運用各種通訊手段聯繫機組,同時通過空軍中繼機、中國移動手機呼叫直升機和機上人員。從中午到深夜,一連10多個小時,一直沒有回應。

    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交匯處的崇山峻岭中,直升機失去與地面的聯繫,意味著什麼……擁有豐富直升機飛行經驗的總參陸航部部長馬湘生判斷:「凶多吉少!」

    成都軍區司令部陸航處處長陳格輝是邱光華的戰友,擔任空中搜救行動的具體負責人。自搜救開始以來,他就一直沒有離開過作戰值班室。

    「如果直升機的機械有故障,飛行員會在第一時間報告。機組、特別是邱光華機長,具有豐富的飛行經驗,不可能是人為原因。」非常了解自己戰友的陳格輝說,根據掌握的情況,天氣突變導致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陳格輝的判斷很快得到驗證。在邱光華機組失事前,另一特級飛行員多麼秀曾在空中與他通話。

    「天氣變化太快,恐怕不行……」這是邱光華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句話。

    陳格輝認為,直升機失事後,可能出現機體散落,變成碎片的機身塗有軍用迷彩,與植被的顏色相同,很難通過肉眼分辨。特別是失事地域山高林密,很多地方因為地震引發山體鬆動還在不斷滑坡,無論是徒步攀越,還是直升機空中搜索,難度都非常大。

    「雖然搜救的難度很大,但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將作百倍努力。」陳格輝說,「我們絕不放過一條線索。」


6月10日,搜救人員在四川汶川縣映秀鎮準備前往直升機失事地點。新華社記者李尕攝

立體搜救

    6月1日,出動人員8000多人、直升機20個架次,對銀杏鄉至映秀鎮展開拉網式搜救;

    6月2日,出動人員1400多人、直升機25個架次,對疑似區域展開重點搜救;

    ……

    6月8日,出動人員9389人、3架米-17直升機、1輛水陸工程偵察車、2部輪式動力傘飛行器,對疑似目標實施重點排查;

    6月9日,出動人員9414人及各型飛機和飛行器7架、水上搜救裝備2台,對映秀鎮西北側高地進行重點搜尋排查……

    為了儘快找到失事直升機及機上人員,災區軍民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中國式拯救大兵瑞恩」行動。11天時間裡,軍地先後投入近10萬人次、各類飛機和飛行器100多架次,展開地毯式立體搜救。

    在空中,新華社記者跟隨直升機,參加了驚心動魄的搜救行動。一次一次充滿了期待地起飛,又一次一次黯然神傷地返航。

    6月1日清晨,752號直升機按照預定計劃起飛,記者和所有搜救人員一起,打開直升機的窗戶,瞪大了眼睛掃尋著山谷的每一個角落。由於失事地點位於山區,除了部分滑坡地帶外,大部分地區仍然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蓋。失事的這架734號直升機恰恰塗的是便於偽裝的迷彩色,僅憑藉肉眼的觀察,很難發現目標。

    搜救直升機像一隻鷂子,在峽谷中忽上忽下,懸停、調頭,空中落差達到2000米,螺旋槳掀起的巨大氣流,揮起了巨大的塵土,在直升機窗戶上蒙上了一層灰。

    機長楊磊說,搜救直升機在搜救中,風險非常大。峽谷細長,周邊的山峰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直升機遭遇緊急情況,沒有足夠的空間爬升拉高,調頭返航的迴旋空間也很小。峽谷的氣候變化太快,有時候飛得好好的,突然就飄來一朵雲,直升機就像一頭扎進雪堆里一樣,什麼都看不見。

    第二天,752號直升機再次起飛,繼續搜救。但天氣卻不作美,能見度很差。昨天發現的疑似目標,也找尋不到了。

    「實在是太難了。」楊磊一邊搖頭一邊說,「盯著看,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

    一架小小的、塗著迷彩的直升機,沒入原始森林,真的就像一滴水匯入大海。從直升機的窗戶看下去,刀削懸崖,茫茫森林,讓人望眼欲穿,欲哭無淚……

    在地面,上萬人參加的搜救行動進行得同樣艱難。6月1日17時許,映秀任務區搜索行動指揮組接到報告,有人在漩口鎮趙公山附近發現疑似直升機機殘骸的反光碎片。

    成都軍區某裝甲團、某炮兵團,濟南軍區某紅軍師和武警官兵立即對趙公山實施拉網式搜索。新華社記者攜帶海事衛星和照相機跟隨前往。

    趙公山海拔2400多米,山上坡陡林密,道路十分難走,即使是走慣了山路的當地村民,也需要近5個小時。

    17時40分,記者和官兵們在當地村民引導下,向趙公山發起衝鋒。剛走出不到100米,就遇到了一段約40米長的滑坡地段。這裡根本沒有路,只能手腳並用,踩著隨時可能滾落的石頭小心翼翼前行。還沒走出險段,前面的人突然一聲尖叫,「蛇」,頓時讓大家感覺到前路的艱險。

    再往上走,已沒有了莊稼,連此前依稀可辨的羊腸小道也被野草、灌木淹沒了。為了在天黑前多趕點路,官兵們用砍刀劈荊斬棘,踩著灌木叢前行。

    21時20分左右,同行村民接到電話,有人說在麻溪一帶聽到爆炸聲。官兵們當即決定,連夜從小路趕往麻溪。

    上山容易下山難。此時天已全黑,伸手不見五指,官兵們帶的手電筒又不夠,只得兩三人共用一支。一路上,儘管大家拽著樹枝,相互攙扶而行,仍然不時有人摔倒。粗略估計,僅記者摔跤就不下10次。有時下坡路滑實在不好走,就乾脆坐在地上滑下去。

    23時10分,趕到麻溪。當地群眾告訴官兵,他們剛從附近山上尋找回來,因天黑路險,決定明天再搜救。

    此時,天上電閃雷鳴,夜風勁吹。村民們提醒,可能要下暴雨。部隊決定暫停搜救,等待天明……

    失事區域河流縱橫、湖泊眾多,直升機會不會墜落到水裡?搜救部隊迅速對失事區域內的水域展開搜索。

    紫坪鋪水庫大壩上,水陸工程偵察車對水庫展開全方位偵察。在顯示屏上,渾濁的湖水變成了一片透明,可是偌大的湖底一無所獲;

    在岷江岸邊,搜救人員對幾十公里長的河流進行了河床斷面掃描,沒有獲得絲毫進展;

    在地震形成的一個個堰塞湖邊,官兵們冒險進行投錨拖拽,可是每次拉上的都是失望……


6月10日,一架黑鷹直升機從四川汶川縣映秀鎮起飛,緊急飛往失事直升機發現區域。新華社記者李紫恆攝

魂歸青山

    自6月1日中午新華社受權發布直升機失事的消息以來,各種各樣的線索就源源不斷地從四面八方傳到指揮部。

    「5月31日下午,有群眾在映秀鎮製藥廠附近的山上聽到爆炸聲。」

    「有人在趙公山附近聽到爆炸聲,看到黑煙。」

    「在清銀寺附近發現一具遺體,懷疑是機組人員。」

    ……

    每天,不斷有災區群眾主動向部隊和有關部門報告線索,引導部隊到可疑地點展開搜救。

    5月31日下午,阿壩州抗震救災指揮部接到部隊關於搜尋直升機的通知后,立即成立以州委主要領導為組長、軍分區領導為副組長軍地聯合搜救指揮部,迅速展開搜救行動。

    馬爾康、九寨溝地區出動應急民兵50人,從汶川縣城向草坡鄉方向搜尋;汶川縣、黑水縣出動應急民兵50人,從映秀鎮向草坡鄉方向搜尋。汶川、黑水縣出動應急民兵40人,在映秀鎮1.5公里範圍內進行大面積搜尋。

    每支搜救小組配備當地嚮導,沿途各鄉鎮也派出人員組織搜救……

    總參謀部給搜救小分隊配備了北斗一號衛星導航設備,地面搜尋部隊的行動實時傳回指揮部。在電腦屏幕上,標誌部隊位置的不斷移動的一個個紅點,很快覆蓋了大峽谷近百平方公里的範圍。空軍派出偵察飛機在可能出事地域攝製了遙感照片,提供給搜救部隊比照參考。

    衛星定位、遙感成像、雷達探測、紅外跟蹤……如同抗震救災中的科技手段大大提升了效率一樣,高新技術使得搜索的效率得到提升,鎖定的面積越來越集中。

    中國科學院傳來了航空雷達遙感飛機拍攝的資料;國家民航局打撈隊派出特種直升機,搭載空降兵特種兵在可疑地點實施索降;四川省地震局根據地震台網異常震動監測,提出搜索地點建議;就連遠在廣州的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也送來了低速輪式動力傘,參加搜尋……

    來自世界各地的網民,在網際網路表達自己對英雄的景仰,提出各種各樣的搜尋建議。與此同時,「直升機被發現了!」「機組人員還活著!」「直升機迫降成功了……」一個個不實的傳言在網際網路上蔓延……

    「這樣的傳言,表達了大家美好的希望。」陳格輝說,「和大家的心情一樣,我們一直在期待奇迹發生。」

    利用成都軍區空軍和中國民航成都雙流機場引導雷達提供的信息,綜合各個方面獲得的線索,陳格輝和戰友們在地圖上一遍又一遍地確定邱光華最後飛行的航跡。

    在一張大比例尺地圖上,一紅、一藍兩條曲線,標示著邱光華機組和與他最後通話的多麼秀機組的飛行軌跡……

    根據航跡圖,聯合搜救指揮部很快確定了一個方形的搜救區域和一個圓形的重點搜救領域,在地圖上分別以橙色和黃色標示出來。

    6月10日早晨,四川省軍區司令員夏國富帶領200民兵和預備役人員,在映秀鎮西北深山峽谷密林中發現了直升機殘骸和機上人員遺體。這個地點,就在地圖上標示的重點搜救區域附近!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得悉這一消息后,立即作出批示,向遇難機組人員和機上群眾表示沉痛悼念,向遇難人員親屬表示親切慰問,向執行搜救失事直升機任務的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表示衷心感謝!

    為抗震救災作出了特殊貢獻的雄鷹們,長眠在了這片他們深愛的土地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6: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