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韓牛問題的來龍去脈:南韓得了便宜還賣乖! - 未經證實

[複製鏈接]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8-6-10 07: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韓國鬧得沸沸揚揚的所謂牛肉進口問題,乍一看好像他們多麼委屈,又是瘋牛病了,又是保護本國農產品市場了,其實,這個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政策是他們去年和美國簽訂的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的一部分,以下是我當時寫的一個貼子裡面的部分評論:現在南韓人這麼歇斯底里完全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把這個病態瘋狂的偏執狂民族的癲癇本性充分地暴露了出來,我們中國和這樣的瘋子來往,事實也一再證明,有百害而無一利,得到的完全都是吃虧而已。

美國本來是要求大米,牛肉都是可以低關稅進入韓國市場的,結果韓國對大米開放堅決反對,美國還是吃了虧,讓了步,才只得到這個牛肉市場開放的便宜,而付出的代價是對南韓汽車,電器的全面開放。當然對美國人來說,汽車,電器市場自己估計早就放棄了。

問題是:中國那麼開襠褲破鞋式的潘金蓮開放,換回來的卻恐怕還沒有南韓百分之一的利益。龍永圖令人嘆息。另外,這次美韓FTA談判的代表是個美籍印度人,對韓國過於讓步遭到國會質疑,於是轉而對華極端刻薄強硬。

以下為原貼(段落)
========================
美韓最近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會對兩岸三地的經濟帶來很大的衝擊

這個FTA的主要內容和影響是:
內容:

1) 今後10年,兩國90%以上的貿易產品將為零關稅,這意味著韓國的紡織品、汽車、電器、電子等主導產品可以更順利進入美國市場,韓國GDP有望每年增加135億美元。

2) 另一方面,目前高達46%的韓國農產品進口關稅將對美國農產品取消,韓國農畜產品將不具競爭力。取消關稅後,美國牛肉、大豆、玉米等農畜產品價格與韓國農產品價格相比,僅為後者的27.9%、8.8%、33.7%。

3) 美國對南韓大米市場關稅進行了讓步,即: 美國大米進入韓國時,仍然要被徵收高額關稅。

影響:

1) 南韓本來就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如汽車,家電,通訊,半導體乃至新興文化類服務產品如電影,音樂,在進入美國市場時,將更加有競爭力。南韓技術產業將更加向世界經濟高端邁進。整個FTA可以將美韓兩國現在每年800億美元的貿易規模提高到1000億美元,即提高1/4,25%。

2) 南韓國內的農業會受很大影響。但是受影響更大的,是中國的對韓農牧產品出口。本來像大蒜蔬菜一類的農產品,韓國已經從中國大量進口了(注意:是被徵收了 46%農產品進口關稅之後)。而如果美國農產品零關稅進口,以上面20-30%的美韓產品價格比,中國農產品因為依然要付46%的關稅,優勢蕩然無存。

3) 南韓紡織品會對大陸,香港,台灣的成衣業造成極大打擊。其他大陸,台灣的電子,輕工製造業,與南韓激烈競爭的台灣晶元,平板顯示器企業,將徹底喪失優勢。而本來就一直無法打入美國市場的中國彩電,家電,通訊,汽車企業,就更難以進入美國市場。香港目前做為自由港的轉口貿易地位,會因為幾乎同樣零關稅的韓國,而將不存在。

4) 南韓與美國人員往來將更加密切和方便。 美國會逐漸取消對韓國的簽證要求。

最後,我的幾點」雜感「:

1) 南韓撿了個大便宜。 我實在不明白,這南韓的市場規模與美國的市場規模可比嗎? 就這麼」大喇喇「地」相互「開放,根本就不公平嗎。 美國能賣給韓國人多少牛肉?韓國人又可以賣多少彩電,手機和汽車給美國人?

2) 根據美國國務院2006年8月公布的統計數字,2005年美國給13億中國人發放的各類赴美簽證總數,還沒有給3000萬南韓人的多。現在美國高校的各國留學生中,人數最多的,不是日本人,也不是印度人,或者台灣人,更不是可憐的中國大陸人,而是韓國人!如果將來韓美人員往來更方便,甚至取消簽證,估計到時候會有很多中國人湧向韓國。

3) 這次美韓貿易談判的美方代表,是個美籍印度裔人,名字叫: Karan Bhatia 。

4) 上文提到,目前美韓兩國每年貿易規模是800億美元,在這個FTA後會達到1000億美元。昨天咱們剛剛說到,2006年至2008年間,美國軟體外包給印度的續約合同金額是:1000億美元。從這個數字的比較中,足見美國軟體外包對印度是多麼的大補,印度又是如何從外包中猛撈了一票,其軟體外包經濟的規模,多麼的巨大,驚人。

5) 昨天咱們還說到: 在美國,個人奮鬥層面上,和老印相比,老中已經越來越邊緣化。希望在國家,經濟體的層面上:兩岸三地,不要也淪為國際政治,經濟,社會,產業的食物鏈中的底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3: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