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直升機機長講述救援:不知不覺中險些撞上山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6-6 09: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6月05日  四川在線-四川日報


成都軍區救援人員把傷員抬上黑鷹直升機。新華社記者 唐師曾攝


  本報記者 鍾振宇

  在雲霧中10次躲過高壓線

  「成都軍區一架搜救直升機在阿壩州失蹤……」

  6月1日清晨,我正在平武災區採訪,通過手機登錄新聞網站,網站頭條赫然驚現這條新聞。

  那日的新聞顯示,飛機在從理縣營救傷員返回時,在汶川附近失去聯繫。我一直默默地祈禱這只是暫時的失蹤,直升機或許已經成功迫降。

  其實,我心裡非常明白,在高原峽谷地區失蹤意味著什麼。我在災后多次登機,經歷過這種被稱為「極限飛行」的任務。

  一次,我搭乘空軍某團直升機去都江堰的重災區虹口鄉執行搜救任務。

  順著岷江前行數公里后,飛機順著一個河口拐進了一條小山溝,兩旁的山體陡立,霧氣蒙蒙,能見度陡降。「其實我們已在雲霧中几上幾下,跨越了5道架在山谷間的高壓線,來回就是10次躲過高壓線。」返航后,機長王森泰告訴我。

  不知不覺中我險些壯烈了

  另一次,我見證了超極限的銀廠溝搜救。飛機搜索目標是銀廠溝的深處。

  山峰多在2000米以上,飛機由於升空能力有限,無法拉升到太高,就一直保持著1200多米的飛行高度。隨著深入,窗戶外的山體愈加陡峭,感覺飛機離山體不到百米。一番搜索后,飛機來到一處相對開闊地帶,降低飛行速度,縮小轉彎半徑,小心翼翼地掉了一個頭,開始返航。由於飛行穩定,記者並沒有察覺到這一路的危險。

  「當時如果沒有果斷掉頭,你們就壯烈了。」下飛機后,一位副團長的話讓我驚出一身冷汗。我隨後從軍用等高線地圖上看見,在飛機掉頭處之後,山谷更加狹窄,沒有可轉彎的地方,盡頭則是一座海拔4600多米的山峰。據了解,在陌生的山谷間飛行,主要依靠肉眼觀測避讓山峰、高壓線等障礙物。

  由於任務和時間緊急,中午飛行員多在飛機旁泡速食麵吃。時間緊,小憩的地方是機腹下的地面陰涼處。

  我比戰士體質更好?

  在空中,除了飛行人員外,還有一群空中勇士,他們執行的是極限保障和空中任務,他們的名字叫空降兵。他們中有從海拔4999米極限空降茂縣的15勇士,更多的則是一群幕後勇士。

  5月16日,記者登機採訪了大型運輸機首次空投平武的行動。當伊爾76運輸機巨大的艙門在海拔4500米高空打開時,20名空降兵戰士迅速將傘降物資推向倉外。40秒后,所有戰士走向機倉前部的吸氧區,冒著汗珠,拿起氧氣面罩大口地吸氣。而我除了耳鳴外,沒有其他不適反應。我驚訝了,難道我的體質比戰士還好?

  在接下來深入的採訪中,記者才得知,他們吸氧是為了保證有體力執行好更多的任務。

  原來,從飛機上被零零散散投下的各類物資,必須及時按照空降要求打包掛傘,保證有效空投。這些空降兵戰士每天早上6點起床,在空曠的機場內,頂著烈日作業,由於還有夜間空投,他們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每天大約執行5次空投任務,往複於從海拔500米到6000米的各種高度,由於疲勞和高原反應,他們的身體已經極度疲憊。

  兩卡車物資敬獻勇士

  空中勇士克服疲勞與危險,連續作戰的精神,贏得了群眾的敬意。還記得5月20日中午,在成都南郊某場站,一位叫汪洋的19歲戰士在烈日下中暑昏厥了。電視台記者迅速將畫面在電視播出后,下午2時許,另一幕感人的畫面出現了。兩位騎自行車的婦女,搭著食鹽和解暑葯奔向作業區,將這些物品送給了子弟兵。接下來的短短5分鐘內,記者看見,至少有10輛私家車來到機場,送來慰問物品。

  10天後,僅場站所屬部隊的官兵,就收到慰問物資1000餘件。但是他們全部轉贈給了災區人民,那天,這些物資裝了整整兩卡車。

28

主題

1104

帖子

24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4
沙發
陳少 發表於 2008-6-6 10:05 | 只看該作者
軍民團結如一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