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什麼回國再說兩句。
真的讓各位見笑了。兄弟我真的就是一普通的俗人,回國不是因為什麼愛國情結,實實在在是因為在美國混不上去才回國的。一來覺得在中國有機會發展,順帶著發點財。我現在自己搞了幾個項目,雖然還沒見到錢,但想來也是遲早的事。在美國我從來沒這個機會。二來想著生活過的舒服一點,和朋友們在一起吃喝玩樂還有人買單我就是挺高興的,你要是說我沒啥品味,我承認。前面有位老兄說納稅是天經地義的,這說得沒錯。不過我就掙這麼多錢,不管是給中國的貪官污吏還是美國的Uncle Same,我都是想能少交點就少交點,當然我也不會故意去偷稅漏稅。在美國那麼多年,我也沒見到誰以多交稅為榮的。當然物以類聚,我周圍也都是俗人。有人說我給Top 20 school的MBA丟臉了。兄弟我念書就是為了自己的事業發展,沒想著給誰掙臉,所以你要不願意與我為伍,那也隨你。Top 20 School的MBA里我算乾的中等的,比我好的差的都多了去了,其實做事完全看人,不是念個書拿個學位就能怎麼樣的。這裡這麼多人都是精英見多識廣,要麼是在美國做到VP年薪至少二三十萬,要麼是思想高尚看不起吃喝玩樂,要是覺得我給中國人丟臉,那我也在這說一句抱歉。
我也在中西部住過。生活確實平靜但很boring.我認識的朋友里,特別是大城市過來的都很不happy.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感覺和經歷。我喜歡熱鬧,嚮往挑戰的生活,在那種地方我真得很不適應。
在美國每年Top 20 BSchool的MBA有一萬多,實際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去IBank或Management Consulting,大多數MBA最後也就是financial analyst, marketing analyst,product manager之類的工作,更不用說中國學生在語言,文化和networking方面的劣勢了。你可能聽過不少top MBA的傳聞,但不幸的是,那只是傳聞而已。但在中國,不僅僅是由於TOP 20 MBA在中國很少,美國的MBA學歷和經歷確實能對你的職業道路幫助很大,再加上文化上的適應和networking,很多人幾年之內就升上去了。我個人的經歷是在國內的朋友比國外過的好,職業發展好,當然,你所看到的可能不一樣。
至於報銷,手機,Taxi之類的,我說過我不是富人,你也可以認為我在美國是低收入。在美國,我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每天在飯館里消費(如果相同的質量的話,差不多$30/meal),我也不可能每天taxi和隨便用手機聊天.當然,美國人人都自己開車上班。但在中國,I drive for fun, not for work.我現在工作開展得很好,生活也很開心,當然,這裡有不少很有錢的朋友看不起我這樣的生活,不過對我來說也沒什麼。我只是說說個人感覺罷了。
關於海歸再說兩句看了前面幾個人的回答,不妨再說兩句。國內的工作沒大家想像得那麼累。有些人以為在國內拿個幾十萬就得一天十幾個小時不休息,其實沒有的事。和在美國一樣,不一定拿錢越多就越辛苦,一個月幾千塊錢的人有時候比一個月幾萬塊錢的還累。只是拿錢越多,責任越大,可供調用的資源越多而已。海歸在國內平均收入很高的,和國內平均水平比較基本沒有任何意義。中國大部分人口都在農村,沒受過高等教育,而海歸清一色的至少大學本科以上,更多的還是碩士博士。
海歸收入高的原因也很簡單,中國現在每年進出口貿易幾千億,每年FDI幾百億,更有大量跨國公司直接把工廠銷售直接設在中國本地,這麼龐大的資本都需要通曉中國文化市場和西方公司管理的人才管理,而中國這類人才的數目和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實在是太小了,尤其是高級管理人才和市場人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外國公司的高管是外籍和港台人士的原因,實實在在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這幾年海歸在公司里升得很快,是因為本身比外籍和港台人相比有優勢,一旦經驗到了,自然就上去了。說到回國發展,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的個人感覺是原來在國內幹得還算可以的,比如年薪十幾萬以上的,出來后都叫苦,回去的比例也很大。而在國內國企,本地小公司乾的都不願意回去,因為對國內的負面印象深。前面有位加拿大的兄弟說IBM不好進,其實國內的IT外企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一旦進去了,跳來跳去還是很容易的。
沒想到大家對我的$80k年收入那麼感興趣。
那是差不多00年的收入,是MBA前的。如果除去通貨膨脹的因素話,相當於現在的9萬到十萬吧。我所在的地方房價中擋當時在五十萬左右,相當於我工資的六倍到七倍。要是在上海,按同樣比例,我的國內收入在上海可以買到180萬到200萬的房子(這還不算住房補貼的因素),從位置到面積都算不錯了。至於吃穿住行,在中國的花費我現在比美國小多了。至於所得稅,有人說30%不對,可是對於單身的算上州稅,聯邦稅,social security and medicare,就是那麼多。美國有美國的好處,中國有中國的好處。我說這些,並不是說每個人選擇回國都是對的,只是個人感受。
另外,國內的年薪二十萬,特別是在外企工作的,比你想象的要舒服得多,可不是你說得像狗一樣。你是拿美國的模式套。美國的工資發給你多少就是多少,所有的花費都從你的工資里出,所以總也不夠花。不像國內那樣有各種各樣的補貼報銷。一般國內的人說年薪二十萬,是不包括獎金和住房補貼,和交通等津貼的。二十萬年薪的稅不高,算上各種各樣的社會保險,也不到20%。
就國內的外企而言,級別越高,絕對數目的工資和美國同級別的差別就越少。到VP 一級可以說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越到高層購買力的優勢在中國越明顯。另外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中國的business對於外國公司已經是非常重要了,不僅增長快,而且絕對數字和別的國家比起來也不差。舉個例子,比如Nokia,中國是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或者波音,中國的採購使這幾年最大的亮點。現在大量跨國公司的採購都在中國,從服裝,玩具,到家用電器甚至一些高科技產品,像Walmart一年的採購有上百億,這麼多錢花在了中國,創造的商機可以想象有多大。
從個人發展講,美國能做到director以上級別的中國人(尤其是那些在大陸念大學以後出來的)占的百分比少之又少,到VP那一級更是屈指可數,在國內機會可就多了,自己創業也容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