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抗震救災看我軍的核心價值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6-2 0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特邀學者 公方彬  

   編者按:汶川特大地震災害是繼唐山大地震之後,發生於我國的一場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其波及面之廣、社會影響之大,遠超以往。在救災過程中,一種團結互助的人間大愛在全民族血管中涌動,一種超越自我的更加豐富的核心價值觀正在凝成。其中,不能不提到的便是軍人的核心價值觀。本欄主持人以「從抗震救災看軍人的核心價值觀」為題,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公方彬發表看法。

  主持人:在這次抗擊汶川大地震災害中,黨指向哪裡,我軍就義無反顧地奔向哪裡,勇往直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你認為這反映著什麼樣的核心價值觀?

  公方彬:簡單地說這是一種使命觀。從我軍建軍之始,人民解放軍就形成強烈的使命意識,這就是黨指向哪裡,我軍就打向哪裡。正如外電驚嘆:中國軍隊反應之快,戰鬥力之強,在世界軍隊中是少見的。正是由於這支軍隊一直堅持有效履行黨賦予的使命,從而獲得價值實現。這裡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賦予軍隊新的歷史使命,其中包含著完成多樣化任務的能力,這個多樣化實際上是把軍隊履行使命的意識、能力大大拓展,比如總政治部組織心理疏導分隊赴災區,總參某部所屬解放軍理工大學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組織專家到災區對危險建築進行定向爆破,等等。

  主持人:對於這次抗震救災,外電報道有兩個想不到:一個是想不到中國軍隊與群眾關係那麼好,另一個是想不到救災時軍隊不攜帶武器,這其中又透視出什麼樣的信息及其核心價值觀?

  公方彬:兩個想不到,已經清楚地表達了人民軍隊忠於人民、服務人民的宗旨。從人民解放軍與群眾的關係講,黨在建設這支軍隊之初,就明確了這支軍隊是人民的子弟兵,為著人民的利益而奮鬥。在解決了「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的根本問題后,每一個成員把自己的利益與廣大人民的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便成為可能。尤其是領導這支軍隊的中國共產黨原本就是「最廣大的人民利益的代表」,在轉變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的今天,再次突出強調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強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等理念。誠然,西方國家軍隊也參與救災,但要出現像這次救災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大爺跪求救災官兵接受花幾個小時送來的餅乾的情況,不太容易,因為其建軍理念難以形成這樣的特殊的軍民血肉聯繫。

  西方國家對我軍進災區不攜槍的驚訝,同樣佐證著這支軍隊與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繫。從西方軍隊參加救災的新聞中,我們早就注意到,其士兵荷槍實彈,實踐證明,這是他們的國情所決定的。我軍參加救災從不攜帶武器,所以如此,有國民性的原因,比如中華民族生性平和,即使在災難中也不會暴力相向,所以不需要武力彈壓;更重要的還是長期的社會實踐表明,軍愛民,民擁軍,已經深入於部隊官兵和人民群眾的下意識。解放軍是「子弟兵」,與人民是一家,一家人便只有生死相依,而不可能刀槍相向。換言之,既然人民群眾對子弟兵有著廣泛認同和高度信賴,也就不需要軍隊特有的強制力,而只需藉助特有的號召力。

  主持人:災區一位休假士兵在地震來臨、暫時脫離部隊的情況下,穿上軍裝向前來救災的部隊幹部說,我是現役軍人,現在聽你指揮。在抗震救災中,軍隊所表現出的組織力,為世人所矚目,對此,你有何評價?

  公方彬:軍隊為什麼具有很強的組織力量?這源於自身管理的嚴密性,而這種嚴密性有賴於鐵的紀律。我們都看到過這樣一個事例,一位軍官在奔向災區時在網上發出請求:「誰能給我妻子送點吃的?」許多部隊官兵不能前往親人所在的地方救助,只能按照上級賦予的使命去戰鬥。也就是說,他不能離開部隊前往親人身邊,這和普通群眾的表現是不同的。可以說,面臨災難,群眾可以撤退,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向災區進發,就像在都江堰打工的汶川兩姐妹所說:「就算是爬,也要趕到汶川去。」因為父母和姐姐都在汶川,越走和親人離得越近。她們可以把人性親情之美放大,軍人不能,軍人只能在鐵的紀律的約束下表達另一種愛,一種大愛。誠然,災區能夠展示大愛的並不僅僅是軍人,但更多的還是軍人。從我軍建軍之初就制定了紀律,而且這種紀律並不僅僅反映於每個軍隊都有的那種管理領域的紀律,而是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這個紀律是圍繞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而來。正是這種紀律是圍繞國家和人民利益而來,便超越了冰冷管理和行為規範紀律的約束性,因為那種紀律在脫離集團時便失去作用,而這種紀律卻不以範圍、方式、環境狀態而轉移,部隊官兵都帶著強烈的自覺性去遵守。這就是軍隊特有的組織觀念、紀律觀念,有了這種觀念,集團自身的強大力量便散發出來。

  主持人:從媒體報道中我們看到,「十萬大軍以命博命」;集團軍軍長徐勇帶領小分隊衝到最前列;空降兵某部李振波大校帶領14名勇士從4999米高度向災區空降,行前每個人都寫下遺書;願冒生命危險,再救一個人的消防戰士等等,這一切昭示著我軍強烈的犧牲精神。

  公方彬:任何一支軍隊都倡導犧牲精神,但真正把犧牲發揮到極致,視做靈魂的,惟中國軍隊。這次抗震救災又一次印證了這一點。如果沒有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敢於犧牲一切的核心價值觀,部隊官兵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誠然,大災之時,人們深藏於心的善良、憐憫被深深地激發出來,因而很多人可能做平常不會做和不能做的事情,但如此普遍、如此主動、如此理性地去為人民付出一切者,一定是這支人民軍隊,這是任何集團所不具有的精神和道德品質。

  主持人:為什麼一個未必承擔起對父母孝敬之責的青年,到部隊后不久就能夠承擔起對人民群眾的愛護,關鍵時刻不惜以生命相搏呢?

  公方彬:這是人民軍隊軍營文化積澱所致。自建軍開始,所秉承的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因子存在於我軍建設的方方面面,並且一直沒有變化過,特別重要的是,這種偉大的精神與核心價值觀已經化為文化積澱下來,滲透進軍營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各個細節、各種載體,就如網上有一首題為《媽媽,別哭,我去了天堂》的詩所云:「可惜我等不及看到綠色的軍裝」。這身軍裝包含著豐富的文化符號,每一個青年從穿上軍裝的那天起,潛意識裡就告誡自己:我是軍人了,和以前不一樣,我必須按軍人的要求去做。由此,軍營文化的營造,尤其是以清晰的核心價值觀為靈魂的軍營文化,必將把威武文明之師的光輝形象推向世界。


光明日報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1: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