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假院士」騙案本質是貼金型消費

[複製鏈接]

603

主題

846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俺說兩句 發表於 2008-6-16 16: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6月12日上午,一起以「院士評選」為名詐騙斂財案件在北京市海淀區法院開庭審理。被告人關制鈞虛設「中國管理科學院」非法吸收「院士」,藉機收取高額「評審費」。包括眾多著名國企高 管和高校教授在內的50餘人上當受騙,受騙金額達280餘萬元。(6月15日《法制日報》)

    眾所周知,中國只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何時又冒出個「中國管理科學院院士」來了呢?此外,兩院院士評選具有一套較為嚴格的評選程序,而這個「院士」只要交錢就可以發證書,分明是一個騙局。但奇怪的是,居然有包括眾多著名國企高管和高校教授在內的50餘人上當受騙,實在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在我看來,此處所謂「上當受騙」,只能在簡單意義上成立——因為這個「院士」是假的,所以交易雙方就是騙子與被騙的關係;可在交易的「真實意願表達」意義上,那些國企高管和高校教授們如果在事後果真擺出一副無辜受騙的樣子,則難免過於虛偽。「中國管理科學院院士」壓根兒就是騙錢的假玩意兒,見多識廣的國企高管和高校教授們焉能不知?知道是假帽子依然要買,我看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換句話說,「中國管理科學院院士」之假本身是次要的,關鍵是「院士」榮譽名頭之響以及頭頂光環增色之巨才是重要的。如果讓這些「假院士」們自己選擇,他們是選擇曝光事件以解受騙之恨,還是選擇捂緊蓋子繼續頭戴院士高帽,恐怕還真的很難說呢。說白了,花錢買頂「假院士」帽子戴,同樣是一種「消費」。只不過,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消費,姑且稱之為「貼金型消費」。

    顧名思義,「貼金型消費」就是為了往臉上貼金的消費。功能上,很有些類似於婦女同胞的化妝品。當然,「讓自己更好看」也不一定就是其最終意圖,「好看」之後完全可能衍生出更多現實具體的利益訴求。比方說,買一頂「假院士」的帽子,也許並不只是為了虛榮,而很有可能是為了藉此去謀取更大的現實利益,正如辦一張假文憑往往是為了找一個好工作一般。

    網路上不少網友很納悶:販賣「假院士」的伎倆技術含量並不高,這些國企高管和高校教授為何如此好騙?其實,騙子們真正看重的所謂「市場」,不是這些堪稱社會精英的人有多麼好騙,而是深知他們的「貼金型消費」需求有多麼強烈,以及他們用公款來支付個人榮譽支出有多麼方便。類似的騙術之所以連綿不絕,個中關鍵正在於此。

    是以,要打擊「貼金型騙術」的供給,首先務必要遏制「貼金型消費」的需求。辦假文憑尚且要被追究責任,買「假院士帽」卻只是「無辜受騙」,於情於理恐怕都有些說不過去。更何況,這些巨額的「評審費」多數都是由公款「埋單」,豈能僅僅以「掉入陷阱」為名推卸一切責任?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