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災後生態重建是一個大問題--質疑三個月完成的災后規劃與建築方案

[複製鏈接]

2156

主題

2603

帖子

193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19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雨瀟瀟 發表於 2008-5-29 09: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耿蘇志


汶川地震之後,目前,災民的安置和災后恢復生產、生活、以及長遠城鄉規劃與建設同步進行,這個涉及四川省10萬平方公里受災面積重建議題,已進入國務院災后重建的未來城鄉總體規劃藍圖之中;據悉,災后重建長遠規劃,可能在三個月之內出台,也有學者提出十年建築、十年規劃的長時段目標已成為該項目一個遠景。
         
   
    我這裡主要思考的是,如何從生態視域進行生態重建的問題;同時,質疑三個月完成災后重建規劃的可靠性,為此,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一、科學判斷地震原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此次大地震,究竟與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與保護方面有什麼內在的關聯性,至今,還難以即刻作出一個合理和科學的判斷;目前,僅僅有個別地質專家認為,此次地震是地球地殼運動的板塊擠壓造成的這樣一個初步的結論,將地震災害與破壞後果完全歸罪於更大的生態系統引起的一次巨大變化結果。
   
     
   
    二、充分進行生態災難環評,重新確定人與自然關係。在災難發生地原址廢墟上重建家園,當然要考慮還在不斷發生餘震,要考慮地質運動仍在不斷釋放能量的情況,還要考慮整體生態環境相關性與安全綜合評估,更要考慮規劃與建設中人類與自然環境如何更加長久和諧與安全問題;規劃與建築必須在在三個月完成,在相關數據與觀察結論還處在變化之中情況下,這恐怕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和受人質疑的規劃。
   
     
   
    三、長遠規劃做到生態安全,重新安置作到不破壞環境。災民安置的過渡期可能時間拉得要很長,其原因就是,人們必須在完全搞清楚生態環境破壞與未來可能發生災變情況之間,確定其基本穩定狀態下,在可能預測還有什麼樣新的變化基礎上,適當放長規劃與建築周期,這顯得尤其重要;山脈、河流、道路、鄉鎮在地震中被改變與破壞非常之大,綜合考慮環境承載力,考慮生態重建可能是規劃中最為關鍵問題。
   
     
   
    五、做好尊重自然永久的規劃,拒絕實用短視長官政績。城鄉一體規劃與人口密集問題,抗震與預防其他災難,環境容量與工業布局、循環經濟與生態保護問題,都應該一併進行通盤考慮,這樣的規劃絕非是三個月難以出手的方案,本著對未來地震災區長遠利益思考,規劃必須要總體統籌這些相關性,否則,這種倉促進行的規劃,也許給災區的未來帶來更多損失。
   
     
   
    六、重建生態試驗區,循環經濟示範區。能否思考,通過這一次廢墟重建家園總體規劃,作為一個大生態與環境保護試驗區進行規劃與設計,把廢墟之上重新的建築,作為與世界一流生態家園構想,集中全國之財力與智慧,在地震災區恢復生產和生活中,構造未來中國新的生態環境與家園;這不論從環境保護、生態安全、還是循環經濟、資源節約、鄉鎮一體規劃,都可能為未來中國提供一個新示範區機會,甚至,也可以從政治體制改革角度,去進行綜合鄉鎮試驗區配套管理,這才是重新規劃、長遠規劃,進行災后重建的生態與環境保護的新思路。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魯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8: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