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朝鮮古代歷史

[複製鏈接]

96

主題

468

帖子

189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dzmdz 發表於 2008-5-30 0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朝鮮古代歷史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紂王的叔叔箕子逃到朝鮮,擊敗當地諸韓土著的各部落首領, 當上了朝鮮國王,這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不過這個王朝是漢族建立的不是朝鮮族建立的。不知道箕 子
為什麼沒有把甲骨文漢字帶到朝鮮?
前194年,中國西漢時期,燕國貴族衛滿反漢,東逃到朝鮮,推翻箕 子第40代孫,建立衛氏朝鮮。這是朝鮮歷史上的第二個漢族政權。
前108年漢武帝吞併衛氏朝鮮,設立了樂 浪(平壤)、帶方、真蕃、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聽說郡首都是當地的土著而根本不是來自長安-洛陽的漢族 流官),統治著朝鮮半島中北部。
南部的諸韓民族仍然處於部落時代。漢字開始傳入朝鮮半島,自此中國文言 文長期是朝鮮唯一的書寫文字。
勿吉人(??族的祖先)是挹婁人的後代,以強悍著稱,向西驅逐扶余,扶 余只得苟延殘喘。
扶余金蛙王(其王宮據說就是現在的君安證券吉林營業部)喜歡義子鄒蒙,而不喜歡太子 大索,大索聯合其他六個王子合夥謀殺鄒蒙,鄒蒙逃到今吉林集安,建立高句麗王國(後來遷都平壤)。
鄒蒙 的兒子是琉璃,琉璃的兒子大武神王繼承高句麗王位,擊敗扶余王大索,滅掉扶余。
鄒蒙建立高句麗后不 久佔有了真蕃、臨屯,前82年,漢昭帝劉弗陵廢棄真蕃、臨屯兩郡。
同時,朝鮮半島南端出現三個小國 ——馬韓、辰韓、弁韓,史稱三韓(朝鮮族的祖先)。
「han」在古朝鮮語中是「大」的意思,當時三韓還 沒有漢字,後來漢字傳入朝鮮,朝鮮人就將「han」寫作「韓」字。
除三韓外,朝鮮半島上還存在伽椰等國 家政權。
北部的則樂浪、帶方一直穩定地屬於中國的漢、魏、晉管轄。
中國東漢末年,遼東太守公孫度割 據稱侯,控制樂浪郡,樂浪成為東北亞各族的交通中心。
204年,度子公孫康割樂浪郡南部設立帶方郡,統 轄中日朝交往事宜。
238年,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自稱燕王,聯絡孫權反魏,阻斷各族交通。
238年魏國司馬 懿滅公孫淵,魏國控制朝鮮半島中北部,樂浪和帶方重新成為交通樞紐。
239年,日本邪馬台國派使者到帶 方郡,要求向魏國「朝獻」。
此後,中日兩國多次通過帶方等郡來往,形成密切關係。
285年中國西晉時 期,朝鮮人王仁將中國的《論語》、《千字文》贈給倭人,可見朝鮮半島在中日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當時邪 馬台國軍事力量較強,多次對朝鮮南部用兵。朝鮮往往成為日本的侵略對象。

二、三足鼎立時期的朝鮮半 島 313年,高句麗趁西晉的混亂和衰落,吞併了帶方、樂浪,成為朝鮮半島最強大的國家。
過了三年,西晉滅亡。
337年,慕容光在遼寧建立前燕,首都義縣,352年滅掉漢族冉魏政權,370年被前秦滅亡。
384年,慕 容垂在定州建立後燕,398年慕容寶被北魏戰敗,逃到老家義縣,407年,後燕高句麗族大將高雲處死慕容熙 建立北燕,
後來漢族人馮跋成了北燕皇帝,統治著整個遼寧省。
就這麼一個小政權,高句麗居然怕他,大概 是仰慕漢族文化,高句麗對北燕稱臣。
346年和356年,馬韓中的一個小部落統一馬韓諸部,建立了百濟國, 國王姓扶餘,系從北方南遷的高句麗人;
另一弁韓中的小部落則統一了弁韓、辰韓諸部,建立了新羅國,國王姓金,系本地人士。
朝鮮半島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300年,日本大和國(倭)建立。
隨著日本的統一和 強大,加強了對朝鮮半島的侵略。
366年倭派使者到百濟。而百濟為了對抗高句麗,和中國東晉-南朝通好, 又和倭結盟。
而高句麗與中國北方政權關係密切。
369年,倭侵佔弁韓(今韓國慶尚南道釜山),建立任那 地方,設「 日本府」統治之。
百濟也成為倭的朝貢國。
384年,佛教由東晉僧侶傳入百濟。
391年,倭渡海大 破百濟、新羅。
396年高句麗好太王征伐百濟,百濟臣服。
但是,399年,百濟又勾結倭,進攻新羅,倭軍一 時遍布新羅。
400年高句麗派兵支援新羅,追至任那和加羅。
404年,倭軍侵入帶方,又被高句麗打敗。
413 年,倭改變策略,主動和中國南朝漢族政權修好,想借中國南朝的權威加強在朝鮮半島的剩餘勢力。
438 年,倭王要求南朝宋武帝封他為「使持節、督倭·百濟·新羅·任那·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 軍、倭國王」,
妄圖取得在朝鮮半島的霸主地位,被宋武帝拒絕。
420年,南朝宋順帝為了牽制強大的高句 麗,將百濟王封為「鎮東大將軍」,但新羅與南朝宋沒有聯繫。
出於同樣目的,封倭王為「使持節、都督 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國王」。
439年,鮮卑族的北魏滅掉漢族 的北燕,統一中國北方。
亡國的北燕皇帝馮弘跑到高句麗居然繼續在高句麗國王面前作威作福,被高句麗干 掉。
五世紀下半葉,倭在朝鮮半島勢力衰退,而以平壤為中心的高句麗勢力逐步強大。
後來甚至乘北魏內 亂,佔領北魏領土(今遼寧省和河北北部)。
這就是現在的韓國人聲稱遼寧和河北省都是韓國領土的歷史淵 源。
436年,475年,高句麗攻破百濟首都漢城, 百濟遷都熊津,力求在南方擴大疆土。
479年,倭出兵新 羅,蝦夷族士兵起義,不戰自亂。
512年,百濟要求倭割讓任那四郡,倭被迫答應。
562年,任那政權被新羅 所滅亡。這對倭是沉重的打擊。
589年 隋朝統一中國,新羅也逐步強大起來。
600年,倭為恢復在任那的統治,遠征新羅,雖然取勝,但沒有達到目的。隋朝也多次進攻高句麗。
618年,高句麗派使者到倭聯絡通 好。同年,唐朝建立。
645年 ,唐太宗也派兵進攻高句麗,同時與新羅保持良好關係。
660年,百濟受新羅 和唐朝的夾攻,首都陷落,國王被俘,百濟遺臣鬼室福信向倭求救,倭乘機出兵朝鮮。
663年,新羅和唐朝 在白江村(今朝鮮錦江)大敗倭軍隊,滅了百濟。

三、統一的古代朝鮮半島
665年,高句麗發生內亂,668 年,高句麗被唐朝滅亡。
但高句麗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歷史上的影響是巨大的,並且對今天的朝鮮族的形成 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高句麗在遷都后改稱,國亡后,其國民扶餘人貊貉人主要流入唐朝和渤海,融 入漢族和滿族,進入朝鮮半島的只是極少數;
今天的朝鮮族的主體來源於半島的土著三韓族;
因此之對 於朝鮮族的影響主要是在精神上而不是在血緣上,這與拓跋鮮卑人對漢族的影響只是精神而不是血緣頗有些 類似之處]。
唐朝在平壤建立安東都護府。
朝鮮半島僅剩下新羅和唐朝勢力。
倭又很快和新羅恢復了國家關 系。
907年,唐朝滅亡。
935年,王建推翻新羅王朝,建立王朝(王氏朝鮮)。
936年,乘中國的分裂, 統一朝鮮半島。英語中korea就是「」的譯音。
和倭的官方關係不好。
977年,海盜還大 舉進攻日本。
1216年,中國北方的契丹大舉進攻。相繼臣服契丹和金。
1259年,蒙古征服。
1274年,元朝鎮壓了的一切反抗力量以後,強征25000人進攻日本,但是失敗了。
13世紀上半葉, 倭寇第一次興起,他們侵略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沿海地區。
1223年,倭寇大舉侵入金州。
1323年—1422 年,倭寇共計侵略382次,不僅蹂躪沿海各處,而且深入內地,成為的心腹大患。
同時倭寇不斷搶 掠中國沿海。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
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朝建立李氏朝鮮,明太祖朱元璋同意 「朝鮮」作為李氏政權的國號,這是「朝鮮」 作為國號的開始。
李氏朝鮮尊明朝為永世的父國和天朝,直到 甲午戰爭后朝鮮「獨立」為止。
李成桂一方面加強防倭,一方面謀求與倭官方發展關係。
倭滿足了朝鮮 的要求,命令禁絕賊船。
1401年,倭派使者到朝鮮。
但是倭寇沒有得到根治。
於是朝鮮決定以武力解決倭寇 問題。
1419年,朝鮮發動已亥東征,大舉進攻日本的對馬,清剿倭寇。
倭國朝野震動。但朝倭關係仍然保持 友好。
1433年倭接見朝鮮使者。
1481年,倭向朝鮮求《大藏經》。
十五世紀中葉,朝鮮出現了拼音式的諺 文,從此漢、韓兩種文字並存。
1593年,豐臣秀吉重新統一日本,進而夢想統治朝鮮和中國。
早在1595 年,他就寫信給朝鮮國王,聲稱準備統治明朝疆土,要求朝鮮臣服,遭到拒絕。
1592年,豐臣秀吉派軍入 侵朝鮮,史稱「壬辰倭亂」。倭陸軍節節進逼。1592年,倭將小西行長攻陷朝鮮京城。
人生一世誰無過、
只怕知錯不悔過。
裸赤來世游一回、
歸時萬貫帶幾何?
盛年少狂夢問鼎,
豈知盛狂總有終。
無奈知時以過盛、
萬般多是皆歸佛!

1

主題

317

帖子

6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64
沙發
Northwester 發表於 2008-5-30 04:41 | 只看該作者
不對吧,聽高麗棒子先生們說
1。他們是把月亮上的牛吃完了以後來到地球的。
2。美國航天局不敢公布月亮上的照片就是看到高麗棒子們的家園
3。在公元前1046年,有朝鮮國王前高麗棒子的先人們一直在歐亞大陸建國並統治著
現在的中國和俄羅斯這塊地方
。。。
喂,還有泡菜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

主題

372

帖子

103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39
3
獃子 發表於 2008-5-31 05:57 | 只看該作者
你想說什麼就直說,羅列一堆無聊的東西想說明什麼?無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296

帖子

217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177
4
leifu 發表於 2008-5-31 14: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8: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