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謠言傷人 - "逃跑書記"冒死救千人 頭頂罵名委屈大哭

[複製鏈接]

155

主題

521

帖子

20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edstar456 發表於 2008-6-1 02: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地震發生后,從驚恐中緩過神的劉廷凱從彭州市區開著他那輛「凱旋」車就往鎮上飛奔。此後5天,他一直在龍門山上下往返指揮救援,冒死救下千人,幾乎和外界斷了聯繫。他沒想到的是,在山下,「劉廷凱逃跑了」的消息已不脛而走。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5月29日訊 「龍門山不復存在了!」5月12日晚7時,劉廷凱從龍門山鎮趟水返回小魚洞大橋,在混亂的人群中第一個看見了謝芝華。只說出這一句,劉廷凱就哽住了喉嚨,眼淚撲簌撲簌往下掉。

龍門山風景區總面積1900餘平方公里,核心景區位於彭州境內。劉廷凱和謝芝華,一個是龍門山鎮黨委書記、一個是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龍門山鎮的包鎮領導。這天,他們本該在彭州參加一個龍門山脈銀廠溝段旅遊資源開發的論證會,然後劉廷凱會陪著地質、旅遊專家坐車到銀廠溝實地考察。但地震讓一切都亂了套。

地震發生后,從驚恐中緩過神的劉廷凱從彭州市區開著他那輛「凱旋」車就往鎮上飛奔。此後5天,他一直在龍門山上下往返指揮救援,幾乎和外界斷了聯繫。他沒想到的是,在山下,「劉廷凱逃跑了」的消息已不脛而走。

「我是你老公,我沒死!」

12日下午3點左右,劉廷凱開車衝到龍門山下的小魚洞大橋,猛然發現橋已經攔腰折斷。這是通往龍門山的唯一通道。

稍晚,謝芝華也趕到小魚洞,沒見到劉廷凱,只見他的車扔在橋邊。通訊中斷,不知道他在何處,是生是死。

劉廷凱已經趟水過河,身影被從山上逃下的人群淹沒。他曾經是彭州利安中學的體育老師,10多年前打下的底子讓他在兩個小時里急行軍20多公里,踩著塌陷的路基,躲過飛石,徒步走回龍門山上。

下午4時許,劉廷凱趕到龍門山鎮中心校,校長報告:1幢教學樓垮塌,1700多名師生僅1名學生遇難。

下午5時,龍門山鎮政府,辦公樓倒塌,劉廷凱向能找到的鎮幹部發出指令:散到各處,「救傷員、把人轉移下山」。

但銀廠溝深處還有多少人沒有疏散出來,地震到底困住了多少村民、遊客,劉廷凱心裡完全沒底。全鎮13000多人,只有26名鎮幹部。必須下山求援!劉廷凱折回頭,往小魚洞大橋方向一路衝下山去。

天漸漸黑了,橋下的湔江水越來越急,從彭州趕來的兩艘橡皮艇陸續把傷員運到城區,劉廷凱心裡稍定,和謝芝華商量,「要儘快帶人到大山深處救援。」

13日,成都空軍的戰士趕到,正好碰到龍門山鎮副鎮長曹光偉從銀廠溝一身泥濘地回到鎮政府。曹光偉說,地震撕裂的山峰阻斷了前往銀廠溝的銀白公路,溝內上千人被困,被落石砸傷的村民、遊客正在痛苦呼號。

救人的時間所剩不多,劉廷凱和謝芝華決定帶著幾百名戰士徒步進山。8小時后,他們趕到了銀廠溝深處的大龍潭。在這裡,救援隊伍找到了被困村民、遊客1000多人,受傷人員62人。

參與救援的戰士說,進山過程中,他們遭遇了近百次餘震,隨時有斗大的落石從耳畔飛過。劉廷凱卻似乎不記得這段了,「傷者和死者挨在一起,我們只能幫傷員簡單包紮,點起幾堆火,等待救援。」25日,劉廷凱回憶起當天時說,他記得最深的是「山上慘痛的樣子,現在想起來,心裡都不知道是個什麼滋味」。

直到空軍部隊直升飛機趕到,將62名傷病員運出景區,1000多名集中起來的村民和遊客也全部疏散到山外,劉廷凱才喘了口氣。但他沒有和大部隊一起往外走。他留下幾個人,把進山途中發現的26具屍體一一掩埋。每一處,他都用木頭立了碑。「這是為了防疫,也是對死者的尊重。」

5月16日晚,劉廷凱終於從山上走回龍門山鎮的臨時指揮部。這時,他和家人失去聯繫已經有100個小時。同事幫他撥通了妻子的電話。「電話通了,因為不是我的號碼,老婆問是誰。我喊了一聲:『我是你老公,我沒死!』然後就聽到她的哭聲。」

「劉廷凱逃跑了」

龍門山鎮是彭州市受災最嚴重的鄉鎮,截至目前死亡422人,轉移群眾超過1萬人。大量的受災群眾往山下轉移,分散在六七個安置點。他們不知道山上的情況到底怎樣,受傷的親人是否還在,財產能不能搶救出來……在天彭鎮安置點,人們越來越感到凄惶———幾天了,都沒見到鎮上的幹部,平時經常到村上轉悠的劉書記也沒了蹤影。

「劉廷凱逃跑了,關鍵時候他丟下我們不管了!」第一個人說這話時,人們還將信將疑。傳話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認定劉廷凱是「逃跑書記」。網際網路上開始有人直斥劉廷凱抗災不力。就連外地媒體到彭州採訪,首先問的也是劉廷凱的下落。

也有人站出來替劉廷凱說話。九峰村一組的米信榮說,「我14號凌晨上了一趟山,看到了劉書記。他喉嚨吼破了,連話都說不出來。」但被大地震駭怕了的人,更願意為心中的痛苦、恐懼找個宣洩的出口,「劉廷凱逃跑」正好撞在槍口上,成了人們的靶子。

陸續有人回到山上,「逃跑」的消息也傳到了劉廷凱耳朵里。他卻不知該向誰解釋,只能大口大口地抽煙,然後又帶著部隊戰士四處搜救。直到16日下午,劉廷凱終於在天彭鎮安置點出現。「我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把這幾天每個小時發生的事從頭到尾給大家講一遍。」

壓了一肚子的東西一下子湧出來,劉廷凱忍不住失聲痛哭。「我是一個基層黨委書記,我要救人、要找機械、要找藥品。就是有10個劉廷凱,也不夠分身去看望每個受災群眾。」他說,「徒步進山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下來,心裡沒這麼苦過;不知道妻女生死,心裡沒這麼苦過;16號那天,不知道為什麼就這麼苦,竟哇哇大哭起來。」

那天,在淚眼中,劉廷凱看到龍門山的人,也都和他一起流淚痛哭。

「爸爸加油!」

25日上午,龍門山鎮中心校,成空副司令員林傑少將「逮」到了蓬頭垢面的劉廷凱。「我15號就給你說了,要幫你搭個板房當鎮政府的辦公點,你就是不給我回話。」林傑訓斥他說,「救災和行軍打仗一樣,最重要的是指揮部,你的指揮部在哪兒?!」

劉廷凱辯解:「那邊的3個帳篷就是指揮部。我又要掛帥、又要當兵,到處跑腿,要你的板房做什麼?」

「你看,學校的板房都建好了,桌椅也置齊了,娃娃馬上就可以複課。現在你總可以找個地方把政府搭起來。」林傑說。

劉廷凱在成都空軍援建的簡易教室轉了一圈,又把話繞開了,「司令,現在路還沒有恢復,能不能在教室旁邊弄個宿舍,離學校遠的娃娃晚上就在這兒住。這裡安全,他們的家長放心。」

林傑拍胸脯答應了,劉廷凱才又說起辦公地點的事,「我跟著就找地方,你們來搭。」但他轉過頭,又對身邊的鎮幹部悄聲說:「我的煩心事多得很,哪兒顧得到什麼辦公地點?」

九峰村的安置點太擠了,安不下的人該移到哪兒去?帳篷不夠,該上哪兒籌措?……對劉廷凱而言,上山救人拼的是一股勇氣,現在災后重建的事千頭萬緒,還真要費一番腦筋。

這天,彭州市委書記門生又上山來看望受災群眾。劉廷凱打起了主意:「書記,我想把九峰村的一部分人移到賀家坪,但有人說不安全。要不我陪你去賀家坪走一趟,他們看書記敢去,心就放寬了。」

「安不安全,你說了不算,我走了也不算,要地質專家看過才知道。」門生訓他道。

話這樣說,門生還是和他往賀家坪走了一趟。一邊走,劉廷凱還有些不服氣,「專家今天就來,馬上就能見分曉。」

下午,地質專家說,賀家坪可以建安置點。劉廷凱趕緊讓人去搭棚。看到棚子一間間搭起來,他又從賀家坪趕回指揮部,和鎮幹部討論如何安置地震中逃生的孤、老,「我想先給他們搭板房,集中安置,派專人照顧,如果同意,馬上就去落實。」

劉廷凱說,地震的時候都先顧命,現在相對安全了,人們的要求會越來越多,這些問題不解決好,矛盾會越積越多,災后重建就更難了。鎮上的人說,10多天來,劉廷凱就沒有停下來好好喘口氣。他笑著糾正說:「前天晚上,不,應該是昨天早上我還回家睡了一覺。」

那天是回彭州市參加抗震救災會議。凌晨兩點他回了趟家,見到了妻女。他很後悔,「太困了,倒頭就睡,居然沒有和女兒說句話。」他只記得,早上6點從床上爬起來,聽見女兒在睡夢中說:「爸爸加油!」

「我一直都在給自己加油,不然挺不過這一段。」劉廷凱像對自己說,又像是對山下的女兒說,「過了這一段,一切都會好起來。」本報記者孫耒

記者手記

都說鄉鎮幹部壓力大,這次抗震救災體現得最明顯:遲緩一步,就是人命關天;稍有處置不當,就會激起新的矛盾。所有這些,劉廷凱都經歷了,除此之外,他還差點背上「逃跑書記」的罵名。所以他說,最累的不是徒步上山救人,而是身上無時不在的壓力。從5月12日到現在,絲毫沒有緩解。

可喜的是,劉廷凱挺過來了,和他一樣,很多基層幹部都直著腰板挺過來了。儘管他們還在為災后重建的一個個難題發愁,但畢竟,最艱難的那段時間已經過去了。

就像劉廷凱所說,一切都會好起來。有這樣一群幹部,不推卸身上的責任,在災難面前勇於擔當,憑勇氣、憑智慧帶領群眾抗災自救———我們相信,災區一定能看到重建的希望,人們一定能從大地的裂縫中找回新的家園。 (本文來源:CCTV )

[ 本帖最後由 redstar456 於 2008-6-1 09:52 編輯 ]

113

主題

3746

帖子

86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61
沙發
fsspider 發表於 2008-6-1 04:13 | 只看該作者
頂!
真實的GCD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3
buweizhai 發表於 2008-6-1 08: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11: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