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汶川因特大地震一夜間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六萬多人喪生,幾十萬人失去家園,其場面僅從電視上看就非常慘不忍睹,關愛生命,告慰亡靈,奉獻愛心,我們義不容辭!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最多的是誰誰應該捐了多少,可才捐了多少;誰誰是黨員或幹部,才捐了多少,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攀比風氣,似乎捐多了愛心就大,付少了就是出賣靈魂.很多人都在想:多少是個標準呢?
愛心無限,多少自願,每個人都要視個人情況而定.
我單位A、B二人,同年上班,工資一樣。
小A,父母退休,有雙退休金,小兩口收入穩定,可以說經濟寬餘,在本次捐款中表現突出,捐款數額是其他同事的二倍.
小B父母在農村,而且是失地農民(非農非城),生活來源主要靠拾垃圾,不僅沒有退休金,醫療保障也還沒有落實.小B成績好,考上大學,討得這份工作,成為弟兄表率,接濟家庭自不用說。每談及父母,小B淚流滿面,其難處不言而喻.別說捐1000,捐100都捨不得.
拋開家庭背景,月工資收入若是3000,捐出2000還有1000,仍不影響正常生活。月工資800,捐出500,只剩300元,生活標準將同災區不二。月收入若是3000,捐出一個月、兩個月工資,生活不受影響,月工資1000的,捐半個月他也受不了。
縱觀歷史,我們中華民族在內憂外患面前,總能保持高度團結,從而戰勝各種困難,這是我們優於其他民族的顯著特點。經過這次災難,我們的心又一次緊緊地凝聚在一起,這是我們民族騰飛基石。
團結局面來之不易,不要再為這點錢冷了大家的熱情,我們中央政府為救災將計劃再撥700億,是靠任何捐款也難以完成的,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只有當我們的國家強大了,我們才可能真正戰勝一切困難。
「讓我們的心相連,把我們的愛奉獻」,哪怕是一元錢,一角錢,只要是勞動所得,都能表達一份愛,都能張顯一顆心,一顆純潔的、無價的愛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