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路透記者:「這碗麵條讓我充滿感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5-27 1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胖子軍團 [2008-05-26 ] 新浪軍事論壇

       我在一陣餘震的晃動下醒來,周圍響起建築物坍塌的聲音。我們住的帳篷離地震破壞最嚴重的映秀還很遠,但我的心還是長時間狂跳不已。我們在中國四川發生幾十年不遇的大地震後來到了映秀--這次地震的中心。

  一個正準備離開這裡的人給了我一個口罩,我心懷感激地戴上。這意味著,在我和疾病、灰塵以及死亡氣息之間有了一道屏障。在一片廢墟和瓦礫上,我在費力地尋找那個小學校。然而,在一個只有不到一半房屋還直立在地面上的地方,我們的尋找是艱難的。我終於找到一個領路的人,他指著那片堆著屍體的瓦礫說那裡就是我要找的學校。

  我們在烈日下徒步走了幾小時,迎著潮水般的逃難隊伍,朝相反方向行進。此時令我們感到一絲安慰的就是倖存者的慷慨和勇氣。

  一些人不斷用摩托車往返搭載傷者和老年人,一位倖存的農民整天在燒開水,為過路者提供乾淨的飲用水。在映秀,那些失去了一切財產的人們卻不斷往我手裡塞吃的、喝的。一個為失去了女兒而傷心的老人還不忘吩咐自己的丈夫給我做一碗麵條。

  當麵條遞過來的時候,我非常堅決地拒絕了。因為此刻我的心情已經非常沉重,吃他們的食物會讓我感到萬分內疚,這種複雜的情感會讓我無法承受。

  但是,他們一再堅持,擔心我不吃是因為害怕不衛生。如此一來,我已經別無選擇。我狼吞虎咽地吃下麵條,有些不好意思,但在24小時都靠餅乾和花生充饑的情況下,這碗麵條讓我充滿感激。我塞給他們一些錢,儘管這裡已經沒有可買的東西了。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5-27 10:13 | 只看該作者

法新社記者邊流淚邊採訪:「我看到凝聚的中國」

vv1338 [2008-05-24 ] 新浪軍事論壇

宋傑明(MOREAN),法國新聞社駐中國記者。

39歲的他來自一個國際家庭:他本人持英國護照,他的父親是英國人,他的母親是西班牙人。他出生在西班牙,長在西班牙。現為法國人工作。

他本人曾在1996年至1999年先後在哈爾濱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英國文學課程,並進入北京經貿大學強化學習中文。之後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研究生。2002年6月,被法新社派駐中國上海。

本報記者曾在2002年上海網球公開賽上認識了宋傑明先生。六年過去了,昨天,在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上海市傳遞活動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再次見到了這位老朋友。

他說他剛回到上海,之前去了四川災區。在談及在災區的採訪經歷時,他灑下了熱淚……

5月12日,星期一,我記得那天上海的風不大。

那天下午地震時,我和兩位同事分明感受到了大樓的晃動。我告訴同事說:風不大,肯定是地震。為了逃生,我們連忙撤下了樓。幾分鐘后,我接到了北京分社的電話——必須趕赴四川地震前線採訪。

慶幸弟弟在成都很安全

我的親弟弟也在中國,他在成都創建自己的諮詢公司已有五年了。接到這個消息,我立刻和他打電話,可怎麼也打不通。直到晚上才接通他的電話,還好,他很安全。

當晚,我和我的同事們一起從浦東機場出發前往四川。由於當夜去成都的航班全部暫停,我們選擇直飛重慶。次日凌晨3點,我們總算順利抵達重慶。下飛機后,直接乘計程車趕赴成都。我們於13日上午7點抵達成都,找到一家酒店睡了一個小時,然後就直接找計程車去災區綿竹採訪。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次去四川災區採訪報道時,本來還擔心會不會受到一些限制和阻力,現實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老百姓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感謝,並希望我們把真實的情況告訴世界。

在災區邊流淚邊採訪

第一天的採訪,我去的一個地方,本來是有一幢5層樓,可現在忽然沒有了。在現場,我遇到了一些工人在拚命挖,希望能挖到活著的人。旁邊,很多親人都在焦急地等待,全都是一夜沒有睡的人。我身邊是一個比我大一點的婦女,一直在哭,我叫她「姐姐」,她說她的老公就在地裡面。工人說:這個樓里,一個活的人都沒有了。

從綿竹市區去漢旺鎮大概有40公里。那裡遭受到的破壞程度比綿竹市區更厲害。那裡的學校太令人傷心了,超過一半的孩子遭難。我哭了。

我去了一個體育場,那裡是一個露天的死難者屍體的擺放地。現場的人都在流淚,好多人的眼神都是空蕩蕩的。我也哭了。

14日,我去了一所小學。那裡每隔20分鐘,就會從廢墟里挖出一具屍體,再用擔架抬出去,那些父母一次次衝上去看,是不是他們的孩子。我看到一個父親,大約40歲,一直在哭。我知道他的孩子在裡面。我走上去,遞水給他,想安慰他,可他拒絕了。過了一會兒,孩子的母親也來了,一起哭。我從來沒看到那麼痛苦的場景。我又哭了。

採訪現場,我每時每刻都會感到很矛盾:在這麼巨大的天災面前,在現場的我,最直接的救助就是放下採訪本,參加救援工作;可我的工作卻是報道這些殘酷的現實。有的時候,我也幫著救援人員提點水,或者送點東西,可每每遇到一些淚流滿面的人,我卻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們。

災難面前看到希望

在受災的人身上所體現出的一種要活著的精神,特彆強烈。我被深深感染了。

一個50歲的父親得救了。在第四天的夜裡11點,災區很安靜。他女兒到現場叫爸爸的名字,他在地底下很深的地方回了聲「嗯」,還說他非常渴。女兒讓他不要說話,保存體力,她去找水。我採訪了那位女兒,她說她母親身體不好,所以沒來。經過現場消防隊連續12個小時的挖掘才挖到他,然後又挖了3個小時。我身邊的一位救援隊領導對那位女兒說:你父親的一條腿被大石頭給壓得太久,已經壞死了,只能切掉了。那位女兒說:只要活著就好。後來我還跟去問一名軍醫,被告之那位父親最終少了一條腿和一隻手,但性命保住了。

最敬佩中國消防隊

我特別要說的是,最令我欽佩的還是中國的消防隊,他們真的非常專業。雖然有很多人參加救助,但現場還是那些消防隊員最有效率。

在那裡,我們每天只吃一頓飯,都是在晚上10點左右。可到了晚上,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很痛苦,因為我們不得不把白天看到的全寫成報道。後方編輯催得厲害:你們辛苦了,可你們必須趕快把工作完成。

說實話,我這些天一直在思考:災區老百姓一邊說謝謝我們,一邊還給我們遞水和麵包,我認為我們真的不用他們謝謝。他們太令我感動了!我之前對我的文字力量,從來沒有這次強烈期盼過,可我知道我給他們的幫助實在太少了。

在災區現場面對災難,和電視里看到的感覺還是不同的。在那裡,我每天看到的大多是痛苦,只有看到救出活人才會覺得稍微心安一點。

回到上海,我總感覺有一種不安。我去那裡採訪一個星期可以撤退了,我可以逃離那裡,可留下的那些面對天災的人怎麼辦?這不是很公平。

這場災難太大了,我覺得災區的重建至少需要5年時間。當然,最讓我感到欽佩的是,在如此大的災難面前,中國人民始終凝聚一起,團結一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60

帖子

5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4
3
bjguy 發表於 2008-5-28 11: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花果山寨主 發表於 2008-5-28 14:01 | 只看該作者
可敬的戰地記者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0: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