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各種主板介面應用介紹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6-27 08: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前言
  主板作為電腦的主體部分,提供著多種介面與各部件進行連接工作,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主板上的各種介面與規範也在不斷升級、不斷更新換代,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CPU介面,從奔騰時代的Sokect 7到現在的LGA 775,經過了多次的升級。其他如內存也從DDR升級到最新的DDR3,CPU供電介面也從4PIN擴展到8PIN等。面對主板上如此多的介面,你都知道它們的用途嗎?

在本文中,我們將對主流主板上的各種介面進行介紹,使用戶能清楚、明白主板上各種介面的作用。



主流的CPU介面

  首先是CPU介面部分,目前PC上只有Intel和AMD兩個公司生產的CPU,它們採用了不同的介面,Intel的CPU採用的是LGA 775介面(上圖左),AMD CPU採用的是Socket AM2/AM2+(上圖右),在安裝CPU時,注意CPU上的一個角上有箭頭,把該箭頭對著兩圖中紅色圓圈的方向裝即可。

2.主板內部介面介紹(一)


4PIN CPU供電介面



8PIN CPU供電介面


  隨著CPU的功耗的升高,單靠CPU介面的供電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早在Pentium 4時代就引入了一個4PIN的12V介面,給CPU提供輔助供電。在伺服器平台,由於對供電要求更高,所以很早就引入更強的8PIN 12V介面,而現在一些主流的主板也使用了8PIN CPU供電介面,提供更大的電流,更好保證CPU的穩定性。這就產生疑問了,一些電源只提供4PIN介面,沒提供8PIN,兩者能兼容嗎?答案是可以的,如果電源上只有4PIN 12V介面,接在8PIN的主板上是完全沒問題的,該介面使用放呆設計,只有一邊可以接入。另外雖然有4PIN轉8PIN的轉接線,但由於是同一條線路輸出,轉接與否效果是完全一樣的。


4PIN風扇介面


  Intel從915主板晶元就開始引入了4PIN風扇介面,比起傳統的3PIN,該介面最大的改進是支持PWM溫度控制,可根據CPU的溫度對風扇進行調速,用戶可以在BIOS設置這個溫度的範圍,使散熱效能和風扇噪音處於一個平衡點。



內存插槽


  內存規範也在不斷升級,從早期的SDRAM到DDR SDRAM,發展到現在主流的DDR2與最新的DDR3,每次升級介面都會有所改變,當然這種改變在外型上不容易發現,如上圖左為DDR2,上圖右為DDR3,在外觀上的區別主要是防呆介面的位置。


主板電源介面


  目前ATX主板的最新規範是ATX 12V 2.31,從ATX 12V 2.0開始,採用了雙12V供電設計,主板的電源介面就從傳統的20PIN升級為24PIN,兼容傳統的20PIN電源。因為顯卡的功耗越來越大,需要外接12V電源供電,為避免大功耗顯卡和CPU搶電壓而設計12V供電方案,多出的4PIN主要是為PCI-E顯卡供電的。如果不是用大功耗顯卡,只接20PIN也是沒問題的。

3.主板內部介面介紹(二)


PCI-E介面


  主板的擴展介面,上圖中藍色的為PCI-E X16介面,目前主流的顯卡都使用該介面。白色長槽為傳統的PCI介面,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介面了,擁有10多年的歷史。最短的介面為PCI-E X1介面,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基於該介面的設備還不多。


4PIN PCI-E供電


  PCI-E上方的4PIN D口供電也是最近才出現,相信不少用戶對它的用戶還不了解。它也是為PCI-E插槽提供額外的供電,在接雙顯卡組交火模式時需要接上,以保證兩張顯卡能穩定工作。如果只是一張顯卡,則無需接上。



SATA與IDE介面


  SATA與IDE是存儲器介面,也就是傳統的硬碟與光碟機的介面。SATA已經成為主流的介面,取代了傳統的IDE,目前最新的規範是SATA 3.0Gb/s。現在主流的Intel主板都不提供原生的IDE介面支持,但主板廠商為照顧老用戶,通過第三方晶元提供支持。新裝機的用戶不必考慮IDE設備了,硬碟與光碟機都有SATA版本,能提供更高的性能。


USB前/後置接線口

  圖中的藍色介面是前/後置USB介面的接線處,在高端的主板上還提供了人性化的設計,能避免接錯線而燒毀主板,一般用戶在接該線時,可以參考主板說明書。


機箱接線位


  上圖彩色的針腳位是機箱接線部分。接線時注意正負位,一般黑色/白色為負,其他顏色為正。其中H.D.D. LED/HD接HD/LED,代表硬碟指示燈。POWER LED- 接POWER_LED- 、POWER LED+接POWER_LED+ ,代表電源指示燈。POWER SW接POWER_ON/OFF,為開機按鈕。 RESET SW/RES接RESET SW,為重啟按狃。SPEAKER 接SPEAKER,為PC喇叭。

4.主板外部介面介紹


外部介面部分


  上圖介面的第二列為民用數字音頻介面,光纖傳輸和同軸傳輸。簡單來說是用於音頻上的介面,主要是音樂愛好者使用,一般用戶很少用到。

  紅色的介面為e-SATA介面,e-SATA並不是一種獨立的外部介面技術標準,簡單來說e-SATA就是SATA的外接式界面,擁有e-SATA介面的電腦,可以把SATA設備直接從外部連接到系統當中,而不用打開機箱,但由於e-SATA本身並不帶供電,因此也需要SATA設備也需要外接電源,這樣的話還是要打開機箱,因此對普通用戶也沒多大用處。

  e-SATA左邊的是IEEE 1394介面,IEEE 1394介面最大的優勢是介面帶寬比較高,其在生活中應用最多是高端攝影器材,這部分應用人群本來就少;加上更多用戶採用USB介面來傳輸儲存卡上的數據。因此,對於絕大部用戶來說,IEEE 1394介面也很少用上。

  最右邊的兩組介面,下面四個為大家熟悉的USB介面,目前最新規範為2.0,而更高的版本也在制定中,由於傳輸速度高,熱插拔方便,因此被廣大的數碼產品所使用。USB介面上面的是RJ45介面,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網線介面,目前主流的是千兆介面。


集成顯示核心的主板外部介面

  中間藍色和白色的介面是顯示器的介面,藍色的為SUB介面,傳輸的是模擬信號,白色的是DVI介面,傳輸的是數字信號。從理論上來說,DVI介面的顯示效果要好一些,如果顯示器和主板/顯卡提供DVI介面支持,可使用DVI介面作為輸出,以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

  顯示器介面左邊的是HDMI(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介面,它是首個也是業界唯一支持的不壓縮全數字的音頻/ 視頻介面。HDMI 通過在一條線纜中傳輸高清晰、全數字的音頻和視頻內容,極大簡化了布線,為消費者提供最高質量的家庭影院體驗。HDMI 在單線纜中提供任何音頻/ 視頻源(如機頂盒、DVD 播放機或 A/V 接收器)與音頻和/ 或視頻監視器(如數字電視 DTV )之間的介面。現在不少的集成主板、顯卡、顯示器都提供了對該介面的支持。

  最後的是最右邊的音頻介面部分,它的定義如下表所示:


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目前主流主板集成的多聲道音效卡,想要打開多聲道模式輸出功能,必需先要正確安裝音頻驅動后,再加以正確設置,才能獲得多聲道模式輸出。


來源:pconline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

主題

20

帖子

24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4
沙發
tiejun_wang2000 發表於 2008-6-28 08:11 | 只看該作者
very good! thank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417

帖子

22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9
3
echo_song 發表於 2008-7-1 08:34 | 只看該作者
挺實用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9: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