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馬就職演說看台美中三邊關係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8-5-28 14: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陳一新
聯合早報

    馬英九總統在就職演說中的多層次戰略構想是,將美國視為台灣最重要友邦,與華府重建互信,並加強安全與貿易合作,同時與北京恢復談判機制,進行經貿談判。俟台美與兩岸都建立一定的談判氣氛與恢復互信之後,再試圖與美中展開更高層次的談判。

  在這個多層次戰略構想之下,馬政府以台美安全與貿易關係為後盾,並以台灣可能再度政黨輪替作為與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與中國大陸進行政治敏感度較高的談判,化解台灣在東亞經濟整合過程中邊緣化的危機與突破台灣目前受到限縮的國際空間。另一方面,則以兩岸關係改善的進度為槓桿,並以智慧財產權的執行、美國醫療品、農產品與武器的進口作為與華府交涉的籌碼。
  

硬中帶軟、軟中帶硬

  儘管這個構想不錯,但卻有如走鋼索一樣是一項高難度挑戰,光是步步為營還不夠,因為美中如何回應,主動權並不操之在我,因此還需要佐以其他談判策略。

  針對周末包機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馬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將此二事與兩岸是否進入嶄新時代相連結,並以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對北京訴之以情,可謂「硬中帶軟」。

  他並提出「和解休兵」,希望作為兩岸未來努力的目標,並指出台灣未來會做「和平締造者」,來暗示陳水扁政府的「麻煩締造者」,應是「軟中帶硬」。

  至於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現狀,但又重申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強調兩岸領導人都提過的「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儘早恢復兩岸協商,則又是「軟硬兼施」了。

    無疑,時間是馬總統的最大敵人。若是他就職后不立刻同時在兩岸關係與台灣的國際空間方面尋求突破,可能會時不我予。但如果一上台馬上就啟動兩岸談判機制,將拓展外交與兩岸談判合而為一,以達成外交休兵的目的,又恐怕會「欲速則不達」。

  雖然胡錦濤對「九二共識」正面表態,但中央各部會仍維持「一個中國」的立場。未來北京是否會在這個問題「自反而縮」,值得觀察。


先談經貿循序漸進

  在重申「胡四點」時,胡錦濤的確提到只要台灣承認「九二共識」,未來兩岸什麼都可以談--包括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是,「什麼都可以談」,並不表示「什麼都可以談成」或「什麼都可以在短期內談成」。

  北京對台北長期外交打壓的心態,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特別是兩岸如果很快就針對「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兩岸共同市場」、「台灣參加亞細安(東協)自由貿易區」等議題進行談判,必然困難重重,甚至造成其他經貿談判陷入僵局。

  其實,不僅北京在心理與實質層面都還沒準備好,即使台北在以下幾個方面也一樣沒準備好,包括:一、兩岸互信尚未建立;二、兩岸政治談判的氣氛尚未形成;三、兩岸談判人才尚未養成;四、國內的多數共識尚未達成。

  既然雙方對外交與政治談判都還沒準備好,兩岸就應循序漸進,先談經貿,一面藉談判培養互信與氣氛,一面培養高水準談判人才與建立國內多數共識,再談外交與政治問題。

  
恢復台美互信關係
  
  就台美關係而言,馬總統說要強化與美國這個安全盟友及貿易夥伴的合作關係,強調會有防衛台灣安全的決心,編列合理的國防預算,採購必要的防衛性武器,並說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與大陸復談,無疑都讓美國放心。

  雖然國民黨在野時反對數額龐大的軍購案,美國也因政治考量反對出售台灣F-16C/D戰機,不贊成台灣發展雄二E巡弋飛彈,並對潛艦銷售瞻前顧後。但現在事過境遷,特別在台美互信恢復后,馬政府與布希政府也許會有新的考量。

  面對中國大陸壓倒性的優勢軍力,台灣若不自行發展或採購一些必要的防衛性武器,又如何打造一支堅實的國防勁旅?又如何有信心與北京談判?然而,台美雙方對於何者是必要或有效的防衛性武器,顯然還存有許多歧見,有待解決。
 

尋求在經貿上與大陸及東亞整合

  在就職演說中,馬總統隻字不提台美自由貿易協定,無獨有偶,美國副國務尼格羅龐提日前在參院外委會也不提此事,顯示台美之間在此一議題上目前尚無交集。問題是,如果華府都不願帶頭與馬政府談判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台北又如何期待北京樂見亞細安與台灣談判類似的協定?

  至於敏感度也很高的世界衛生大會,雖然尼格羅龐提表示支持台灣成為觀察員,但沒有北京的點頭,美國的支持恐怕徒託空言。民進黨執政期間,北京打壓台北入會,台灣人民皆不以為然,若是馬政府上台後數年仍無法入會,恐怕難以向國人交代。

    在冷戰思維下,華府擔心兩岸關係過熱或統一會對美國戰略利益不利。惟從后冷戰思維來看,在美中兩大強權之間,兩岸已不太可能統一,但台灣在經貿上與中國大陸乃至整個東亞地區整合,應是大勢所趨。未來華府是希望兩岸經貿關係比現在稍熱,或是擔心兩岸經貿關係過熱,還是任其自然,北京與台北又如何肆應,不啻是對兩岸領導人政治智慧的最重要考驗。
  

  ·作者是美國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
愛江山,更愛美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