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性風險基民:從全面投資到全面被套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5-23 18: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外資律師事務所從事法律諮詢工作的劉小姐,儘管開始投資並不是很早,但投資領域卻已經廣泛涉及。2005年開始接觸A股市場,2006年初買入富國、嘉實、交銀施羅德等多隻股票型基金,劉小姐還是國內第一批QDII基金的投資者,並研究過投資港股市場的理財產品。
  然而由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市場震蕩下跌,國內A股市場同樣受牽連,在通貨膨脹和信貸緊縮壓力下大幅下跌。劉小姐笑稱之前自己全面的投資,現在則是全面的被套。
  目前劉小姐持有富國天益、交銀精選等股票型基金,以及華夏全球精選,合計20萬左右的投資額。其中QDII產品由於申購是按比例配送,所以實際申購到的份額不多,只有3萬多。同時劉小姐在A股市場也有直接的投資。
  回顧自己的投資經歷,劉小姐表示:"投資QDII基金成為自己收益得失的分水嶺。投資QDII源自去年基金行業的火爆,於是當QDII基金大面積宣傳的時候,自己也投入了一部分資金。但沒想到,經過半年的時間,當時一基難求的QDII竟陷入雞肋境地。"
  回想起來,當時基金市場確實很瘋狂,自己在申購時多少有點盲目的心態。之前買入的幾隻股票型基金收益都不錯,於是當QDII基金出來后,就加入了申購大軍。當時由於申購火爆,實行按比例配送,因此實際上QDII基金占自己投資總額的比例並不是很大。
  "自己在購買基金時,對基金的說明書只是簡單看一下,並沒有細察,因為也沒有相關專業知識。至於境外市場也是缺乏了解,只覺得境外市場應該更成熟,有對沖工具。自己還研究過銀行相關投資港股的理財產品,不過後來QDII基金跌得很慘,同時投資港股手續也比較複雜,也就沒有投入。"
  2007年11月後,基金凈值隨股市的震蕩同步下跌,不少基金凈值跌破0.8元。談到凈值損失,劉小姐表示:"凈值下跌還是有點心痛,但是因為之前投資有一定的收益,加上次貸危機的客觀原因也就想開了。覺得自己既然選擇投資,就會承擔風險。畢竟自己有申購贖回的自由,不能全怨別人。不過覺得基金公司也應該承擔一些責任,國內的公募基金操作上也會追漲殺跌,而QDII基金經理投資境外市場的經驗太少,他們過快地建倉也有點激進。最終這些損失都是基民來買單,覺得有點不公平。"
  對於收益上的得失是否會對以後投資理財產生影響時,劉小姐說:"對於一些基金暫時還沒有考慮贖回,因為投資的比例不大,也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當然經過對全球以及中國目前股票市場的了解,也不會冒然加大投入。"
  但是不論如何,投資還是很好的配置資產的手段,自己仍然會積極參加。在沒有找到其他更好的方式之前,可能也就主要關注股票、基金市場、黃金,以及房市等。現在中國的經濟形勢不明朗,自己的投資方向也不確定。希望基金經理在經過前面血的教訓后,能夠積累經驗,平穩操作,為投資者帶來收益。
  診斷:
  劉小姐的投資基本情況分析
  投資基金的時間:2年
  股票或基金投資經歷:3年
  風險承受能力:中性
  資產配置狀況:A股基金、QDII基金,全部為股票型
  劉小姐投資的基金的比例占其總資產的比例並不高,在對市場不能充分認識的情況下,並沒有將大部分資金進行高風險的投資,可見其風險偏好並不高。她恰在2005-2006年牛市之初開始進入證券市場,但目前的投資收益並不樂觀,特別是在QDII基金的投資上,從一開始即遭遇挫折,投資心態和投資經歷都尚未成熟。
  在QDII基金的投資上,劉小姐認為自己和基金公司都有責任,這與幾隻先期發行的QDII產品對政策估計不足,且恰逢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波及多個市場都有較大關係,但從長期投資以及合理配置資產、降低投資的系統性風險的角度,QDII產品仍是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的一類理財產品,大可不必因噎廢食。
  處方:
  由於劉小姐的風險承受能力並不高,因此在目前經濟形勢比較嚴峻、市場環境比較複雜的情況下,暫時不追加股票型產品的投資是可以的,但是在CPI高企,資產面臨長期貶值的情況下,將資金大部分閑置則不可取。劉小姐可以將長期用於投資的資金的50%用於投資股票型理財產品,並對投資的地區適當分散;20%-30%投資於實物黃金,以尋求資產的長期保值;其餘資金投資到固定收益類產品或有一定保本功能,風險係數偏低的理財產品;暫時不建議進行房產投資。(申俊龍)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2: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