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大災大難前,中國與世界相互認知

[複製鏈接]

4

主題

64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記者 倪四義)2008年對於中國來說,註定是充滿複雜感受的一年。不僅僅因為災難,也因為與世界互動中產生的沖折回還。

    當拉薩「3.14」事件被一些西方人不分青紅皂白地說成是「中國政府暴力鎮壓喇嘛的和平示威」 時,海內外的中國人憤怒了;當象徵和平友誼的北京奧運火炬在境外傳遞時被「藏獨」分子破壞,當殘疾姑娘用自己的身體保衛火炬免遭暴徒搶奪時,西方一些人竟然幸災樂禍地說中國人「被打了一耳光」,海內外的中國人無法容忍了。

    因為愛,不輕言放棄  5月20日凌晨,在地震災區四川省綿竹市九龍鎮中心小學的廢墟里,搶險隊員正在搜尋倖存者。 5月19日下午5時許,空降兵某團、唐山搶險隊、西南石油搶險隊的數百名搶險隊員發現地震災區綿竹市九龍鎮中心小學的廢墟里有生命跡象。搶險隊員冒著餘震的危險,採取輪流作業、分工負責的方式,堅持不懈地展開施救。 新華社記者 楊楹攝

    儘管中國政府對拉薩事件的處理採取了極為克制的態度,但是中國仍然被誤解、被污衊。憤怒的中國人意識到,雖然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前行了30多年,但是中西之間歷史文化、政治社會隔閡如此之大,西方社會對中國人的成見之深,令無數中國人流下委屈和憤怒的淚水。

    5月12日發生在四川汶川8.0級大地震,使13億中國人陷入了極大的悲痛之中。此時,西方輿論和西方社會的態度也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媒體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肯定中國政府的快速反應、解放軍的不怕犧牲、普通老百姓無私奉獻以及災區人民表現出的堅忍、頑強與秩序。西方媒體不吝新聞時段和版面,連續報道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在災區緊握雙手,冒著餘震共同研究抗震救災對策;年輕的解放軍戰士抱著從廢墟中救出來的嬰兒而又無所適從;女警用自己的乳汁喂哺災民嬰兒;還有北京成都等地排隊獻血的民眾以及廢墟中伸出的求救的雙手。所有的一幕幕都讓人唏噓不已,潸然淚下。  

    即使是曾被無數憤怒的中國人譴責的CNN也播出了這樣的畫面:一個男子在接受採訪時突然接到對講機里傳來的最新的指令,立即拋開記者,轉頭向廢墟跑去。記者在旁白中解釋:「……當地領導救援的共產黨書記告訴我,超過3000人失蹤,當他帶著我看他領導的地區的受災情況時,我問他死了多少人。他在眼淚中崩潰了。『500人死了』,他說,其中包括他的父母、妻子、還有兩個孩子……正當他極度悲痛的時候,他的對講機里突然傳出來需要他的消息,他就又跑回去繼續工作。」這位共產黨書記是重災區北川縣陳家壩村村支書凌立均。而過去,解放軍和公安幹警的圖片在一些西方媒體上似乎總與「中國威脅論」和「中國政府控制社會」聯繫在一起,地方黨支部書記也基本沒有好的形象。

    美國
總統布希到中國大使館哀悼四川地震死難者,在弔唁簿上留言說:「在此悲傷時刻,我們與你們站在一起。……我對中國人民面對這場自然災害時表現出的高尚思想和堅毅性格感到欽佩。」法國總統薩科齊說:「我們對這些家庭的痛苦感同身受。」來自世界各國的捐款和救災物資紛紛運往地震災區,從發達大國到剛剛遭受重災的弱小近鄰,他們都以不同方式表達對中國災民的巨大同情與支持。其中,普通中國人並不太了解的沙烏地阿拉伯送來的捐款數量之大,讓許多中國人感到「意外」。

    大災面前,全世界了解了中國人不屈不撓的民族個性。中國人也真切感受到來自各方無私的幫助與善意。日本救援隊在災區一絲不苟、頑強的職業表現,也深深地贏得了中國民眾對日本人的敬重和好感。

    在相互指責和批評不到兩個月內,中西兩個世界似乎又站到了一起。這是因為雙方找到了一個共同的價值取向——對人的生命的終極關懷,對勇敢、無私、堅韌不拔等人類美好品格的共同敬重,這種普世的情感也許能夠成為雙方增進了解、彼此融入的重要一步。但是也不可過於樂觀,未來的道路不會平坦。因為畢竟還有利益的衝突、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形態。這些都是多元世界的必然要素,不可能也不應該因為突發的事件而完全趨同,由此不斷產生的矛盾和誤解也不會結束。但是,儘管存在矛盾和爭執,如果能夠本著對人的生命的重視和人類共同發展的願景,本著對對方自主發展道路的尊重,拋開歷史文化偏見和政治意識形態的禁錮,所有的國家和人民,無論其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宗教信仰和貧富懸殊,都能夠站到一起,去解決他們面臨的難題。

    即將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口號:「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經過一番災難后血與淚的洗禮,相信人們對這句話的意義能夠有更深的理解。

77

主題

2344

帖子

57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7
沙發
yunsousifang 發表於 2008-5-23 19: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19: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