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解放軍專家談中國直升機工業發展:花錢買不來(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航空世界 2008年5月25日

   溫清澄:我軍著名直升機專家,曾先後解決了直升機高原使用問題,主持了5種新型直升機的立項論證,並參與了研製全過程。還作為中方技術負責人參與了4種種國外直升機的引進,為我國、我軍直升機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記者:您從事了多年的軍用直升機型號發展和選型論證研究工作,根據您的經驗,在軍用直升機的選型和發展方面最應該考慮和把握哪些關鍵因素?

  溫清澄:我認為應重點把握以下7大關鍵因素。

  首先,軍方提出的軍用直升機的作戰使用需求要真正體現科學合理的需求牽引。具體應該把握住5個關鍵點:把握需求的方向性,確保提出的需求真正符合未來作戰的使用要求;把握需求的確切性,即一定要提出準確的定性、定量具體需求;把握需求的時效性,使型號在研製之初提出的需求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過時不落後,把握需求的可行性,確保需求與所用技術,經費和研製的周期切實可行;把握需求的可組織性,即可通過合。適的組織和管理方式有效地進行研製和生產,以最終實王見需求。


  我軍著名直升機專家溫清澄


    陸航小羚羊攻擊直升機伴隨地面裝甲部隊發起進攻


  為解決武直9發射導彈的難題,溫清澄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第二,要高度重視、捨得投入,扎紮實實地搞好發展和選型論證工作。國內目前有時對論證工作有一種認識上的偏差,認為搞論證就是簡單地照搬國外的資料,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論證工作固然要參考國外的經驗,但也一定要符合我們自己的國情和軍情。論證往往涉及到大的決策,論證不好可能會導致決策失誤。

  科學合理的需求從客觀存在到被人認識,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軍用直升機執行任務所處的戰場環境、自然環境以及使用上的實際需求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如果將這些需求體現在對具體直升機型號的研製要求上,就需要進行多方面充分論證。

  論證的各個方面,包括立項要求.使用要求,戰術技術指標、研製目標的制訂都要大大加強。因此選擇參與論證的人員必須要有真正的論證能力。此外,在論證中要充分發揚技術民主,廣開言路,要聽得進不同的意見,甚至少數人的意見最後還要對論證的結果進行認真的評估或必要的驗證。

  第三,通過充分的論證,一定要把握好研製目標和使用要求的提出。根據我從事直升機型號論證的經驗,最難把握的便是對多項要求進行綜合。

  對機型的使用要求通常是由未來作戰使用需求決定的,它在技術和性能上要有一定的先進性;還要有可行性。即要符合國內直升機工業的現有的基礎條件,再就是經濟性,要考慮國家目前的經濟承受能力。另外研製周期還不能太長。這就需要對多方面因素甚至矛盾進行合理折衷。

  有些高要求看起來是合理的,但實際上不一定合適,會在型號的研製周期、機體重量等方面付出太大的代價,相反如果將技術指標定得過低,就可能無法滿足未來的作戰需求。因此,把握好技術性能指標要求的尺度非常關鍵。

  第四,作為軍方用戶,要直接介入新型直升機研製的頂層設計,花大力氣與參研單位共同搞好總體技術方案。確定總體方案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種具體要求都要在總體方案中聚合、交匯,涉及到一系列技術問題的決策。如果總體方案有大的反覆,會給型號研製帶來很大的困難,在這方面我們曾有過教訓。

  第五,在直升機型號研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軍方用戶的主導作用,即「抓好兩頭。掌控中間。「兩頭」分別指研製初期的技術要求制訂,以及設計定型或技術鑒定審查。「掌控中間」則要求我們在項目研製過程中要積極參與,及時掌握情況。一旦出現問題及時處理,使研製工作不偏離原來的要求。

  第六,在研製新型號直升機時,需要引入競爭機制。以充分調動參研單位和人員的積極性。在美國,軍方提出新型號需求后,先由多家廠商進行竟標。然後分別進行原型機研製。軍方在對原型機進行對比試飛后,才會做出選擇。我國由於經濟承受能力有限,不能完全參照這種體制,但可以在方案階段引入競爭機制。

  我們在某型號的研製中曾開展過方案競爭,效果非常好,最終產品性能和研製進度都能很好地滿足了需求。外購直升機則更要搞競爭,競標廠商至少要在3家以上。以便以更合理的價格,買到能更好滿足使用需求的產品。

  第七,就我國目前直升機工業的技術發展而言,我認為應該緊緊抓住旋翼、動力、傳動這3大核心技術。研製一個成功的直升機平台很難,往往需要10~12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一旦有了一個成功的平台,我們就可以不斷地在其基礎上進行改進改型,實現「一代平台,幾代航電加武器」的發展模式,在國外連經濟發達的國家也是這樣做的。

  另外,在型號研製的全過程都要嚴格控制重量。這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重量控制能力是設計水平的集中體現,在這方面我們和國外同行還有很大差距。

  記者:曾號稱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科曼奇「武裝直升機項目,在開展了20年後於2004年被美國國防部取消,您認為這一事件反映出美國陸軍在直升機選型和發展方面出現了哪些偏差。

  美國科曼奇項目下馬震動國際直升機界


    溫清澄主持引進了多型直升機,為我陸航建設添磚加瓦。我軍黑鷹直升機就是由溫清澄主持的


    資料圖:美陸軍AH-64D攻擊直升機伴飛RAH-66科曼偵察攻擊直升機

  溫清澄:「科曼奇」項目的下馬,震動了國際直升機界。我認為,該項目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偏差。

  第一。研製周期太長。過長的研製周期導致當年立項時確定的作戰需求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國際形勢的變化,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科曼奇」在1983年立項時正是美蘇對抗的冷戰時期,其主要作戰對象是大規模戰爭中的蘇軍坦克集群。後來隨著蘇聯、東歐劇變以及「9·11」事件的發生。當時制訂的作戰需求已經過時了。目前。反恐」已成為美軍主要作戰使命之一。

  第二,技術指標要求過高。由於片面追求先進性,「科曼奇」採用了太多的新技術,導致研製難度過大,直接後果就是研製進度一拖再拖。

  第三。提高戰場生存能力技術途徑選擇不當。為了提高戰場生存能力,「科曼奇」極度強調隱身能力,其雷達反射面積僅是「阿帕奇」的1/600,在紅外信號特徵方面也是最「冷」的直升機。但在現代戰場中,這些手段是否真正奏效卻很值得商榷。在美軍最近開展的「反恐戰爭」中,發生了多起直升機被敵方目視發現後用非制導武器,而非雷達或紅外製導導彈擊落的事例。就為防止被敵方雷達探測發現而言,直升機完全可以通過超低空貼地飛行達到雷達隱身的目的。過於先進的隱身手段對於直升機而言反而可能沒有太多用武之地。

  第四,研製成本控制不力。美國陸軍原計劃大量裝備「科曼奇」,但後來因為單機價格不斷上漲(從1200萬美元上漲到5900萬美元),被迫不斷削減採購數量,直至項目最終被取消。

  第五,無法適應美軍的轉型需要。近年來,美軍一直在積極進行轉型。在2003年美軍轉型指南中,「科曼奇」還被列入美國陸軍的重點裝備,而2004年 「科曼奇」項目就被取消了。耗費了69億美元的巨資和二十年研發時間卻換來一場空,可以想像,美軍高層對其轉型方向進行了反覆的考慮,其實這也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在新的美軍構架中。「科曼奇」將被更實用而且廉價的ARH一70武裝偵察直升機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無人武裝直升機取代。

  「科曼奇」項目的深刻教訓,我們一定要引以為鑒。

  記者:有一種看法認為,在近年來的幾場局部戰爭中,專用武裝直計機的表現並不哭出、這是否意味著專用武裝直升機將逐漸失去用武之地.這種機型在未來將向怎樣的方向發展?

  溫清澄:需要指出的是,專用武裝直升機在最近的幾場局部戰爭中的表現還是比較突出的。在_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阿帕奇」和「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始終擔負著「打前站」的角色,負責為地面部隊掃清障礙,據報道,僅美軍101空降師的「阿帕奇」就摧毀了866個伊軍目標;此外美軍武裝直升機還擔負了保障運輸線的任務,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只不過由於這場戰爭中伊軍抵抗的微弱,媒體沒有渲染其戰果而已。

  美國軍方高層認為,陸軍航空兵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作為聯合力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陸軍航空兵要發揮作用,首先是要具備攻-擊能力。因而專用武裝直升機就必不可少。從地面到150米高度上的超低空高度範圍內,專用武裝直升機憑藉出色的機動飛行、觀測能力和精確攻擊能力。依然發揮著其他飛行器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存在過時的問題。

  在「科曼奇—下馬以後,美國把94架「阿帕-奇」改裝為「長弓阿帕奇」,還要購買368架ARH—70武裝偵察直升機。俄羅斯國防部長則計劃在近幾年內購買300架米-28N用來取代老舊的米一24。美國,俄羅斯和歐洲始終還是高度重視專用武裝直升機的研製和裝備。

  在未來戰爭中,專用武裝直升機還將繼續作為「樹梢高度的威懾力量」存在。而且用直升機執行運輸和戰鬥勤務任務,也必須由武裝直升機提供保護。在對付恐怖主義的散兵游勇方面,武裝直升機的效果也很好。

  至於「阿帕奇」在伊拉克戰爭中的損失,我認為可能是飛行員在沒有遭遇抵抗後放鬆警惕以及戰術配合不夠(缺乏多機之間的配合掩護)等原因所致,並非因直升機本身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造成。當然,如何提高直升機戰場生存能力也是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從國際上看,專用武裝直升機在未來將向以下幾個主要方向發展首先是信息化、數字化、通過加強與其他空中。地面平台間的信息傳輸能力,在聯合作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提高戰術範圍內更遠距離的精確打擊能力,直升機載武器的射程要大幅提高;具備精確的目標探測,識別、跟蹤和多目標發射能力,增強對多種地面目標和超低空目標的攻擊能力;採取多種措施提高戰場生存能力,例如除具有適當的隱身(雷達、紅外、雜訊,光學)能力外,還要增強防護能力(採用輕型複合材料裝甲等手段),採取電子對抗措施,採用戰術飛行方法和多機協同作戰等,從技術和戰術上都要採取有效措施。此外還要發展直升機作為武器平台的相關技術。

  我軍直升機專家溫清澄談未來直升機發展方向


    低空巡航的米171通用直升機。該機型也是由溫清澄主持引進。

  記者:未來,軍用直升機在自身性能和使用領域方面將主要向哪些方向發展?

  溫清澄:除了前述武裝直升機的發展方向外。軍用直升機在未來將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軍用直升機將裝備各種先進的感測器系統。隨著它們對戰場態勢感知能力的顯著增強,作為與地面最為接近的飛行器之一,直升機將變成理想的空中感知平台。通過安全的高速數據鏈,直升機可以與其他空中和地面平台進行實時的數據交換.從而達到整個作戰系統在戰場上「無處不在」的感知能力。

  軍用直升機將顯著提高「五性」,即安全性、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和保障性。「五性」要獲得與飛行性能一樣的重視程度,並在設計之初就給予充分的考慮。

  軍用直升機要採用高度一體化的綜合設計技術,包括技術的集成.系統的集成和過程的集成,使總體性能能夠得到優化。其中航電系統尤其要實現高度的綜合化,美軍正在研製的開放式低成本綜合航電系統,代表了新的發展方向。軍用直升機將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以減輕駕駛員的負擔,具體內容包括:對目標的自動搜索和識別能力、武器的「發射后不管」能力,複合精確自主導航系統、採用電傳/光傳技術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各種設備的自檢能力.以及智能旋翼等。

  軍用直升機將進一步降低振動和雜訊水平。通過精確計算旋翼的載荷和精心設計旋翼的氣動外形,實現減少來自旋翼的振動載荷的目的,此外還要採用主動控制技術。目前直升機的振動水平約為0.1g,未來要降低到0.05g;雜訊方面,機外雜訊要降低10分貝,機內降低20分貝。

  要用高新技術發展直升機的3大核心部件:旋翼、發動機和傳動系統。打造一個穩定靈活、可靠耐久的直升機平台。旋翼方面,要採用新的葉型,槳尖構型和無軸承旋翼;發動機方面,功重比要達到7~8千瓦/千克、耗油率降到0.29~0.275千克/千瓦小時;傳動方面,要採用複合材料傳動軸和機匣、高速重載傳動齒輪等技術。此外,機體要更多地採用複合材料,使構型更合理,工藝性更好。同時要注重經濟性,著力降低直升機的全壽命周期費用。

  此外,傾轉旋翼機、複合式直升機等非傳統新構型直升機將得到新的發展,以突破傳統旋翼技術的局限。

  記者:根據您多年從事直升札研究和論證工作的經驗.請你談談對中國直升機工業現狀和未來發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議溫清澄:從1956年到現在,中國直升機工業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多的歷程。

  總結昨天,應當牢記歷史經驗教訓。

  直5從1956年開始仿製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停產,雖然生產了540多架。但由於第一代直升機設計上的先天不足,在使用中暴露了很多問題。就在我們抱著直5不放的時候,世界直升機技術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使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拉開了距離。

  武器裝備的發展一定要立足國內,直升機也不例外。我國曾從國外引進了多種型號的直升機,但在1989年之後,由於國外進行封鎖,嚴重影響了部隊的使用。實踐證明,中國直升機工業的進步和軍隊直升機裝備的發展是花錢買不來的。

  此外,還要堅持需求牽引,堅持使用部門在直升機型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在軍用型號的發展中。軍方的主導作用還明顯一些,但民用型號的發展就缺少用戶的參與。

  把握今天,應當緊緊抓住當前的大好發展機遇。

  在1979年直5停產時,我國一度面臨著「無直升機生產、無直升機研製,無直升機可買」的「三無」局面。而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形勢的好轉。也由於直升機的作用逐漸被人們認識,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軍用直升機的主要使用單位——陸軍航空兵的組建,為中國直升機工業帶來了春天。

  20年來,在國家和軍隊的大力支持以及工業部門的不懈努力下,中國直升機工業終於初具規模,形成了「一所兩廠」的研製生產體系。直升機專用的航電和武器也有了很大發展。有了這些條件。要抓住歷史機遇,搞好現在的直8、直9等型號的系列化發展.生產和售後服務工作。同時搞好新機的研製。

  在這裡還要特別提到的是,中國直升機工業一定要加強和改善管理,向世界先進的管理水平看齊。

  運籌明天,要敢於創新和探索。

  針對未來的軍用和民用領域對直升機的需求。要積極開展旋翼、傳動和發動機等關鍵技術的預先研究,同時針對傾轉旋翼機、無人直升機等新構型直升機進行探索。最終的目的是打造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有中國特色,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競爭的各類國產直升機。

  溫清澄主持引進小羚羊攻擊偵察直升機


  經過對3種機型的對比,溫清澄主持引進了小羚羊攻擊偵察直升機。

  溫清澄:我軍著名直升機專家,曾先後解決了直升機高原使用問題,主持了5種新型直升機的立項論證,並參與了研製全過程。還作為中方技術負責人參與了4種種國外直升機的引進,為我國、我軍直升機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軍武直9攻擊直升機野外裝彈


  在野戰機場進行裝彈作業的我軍武直9攻擊直升機

  解放軍陸軍型直八A型通用直升機


   解放軍陸軍型直八A型通用直升機

  我軍列裝的搜救型直八直升機


    我軍列裝的搜救型直八直升機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沙發
confuse 發表於 2008-5-26 02: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一個中國人 的帖子

國防工業任何時候都要以自力更生為基礎。指望別人幫著你,那是痴心妄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