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挺進懸頂之湖——唐家山堰塞湖勘查紀實

[複製鏈接]

603

主題

846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俺說兩句 發表於 2008-5-23 09: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堰塞湖」,這個過去連許多水利行業人士都不甚熟悉的專業術語,如今像「定時炸彈」一樣對汶川大地震災區群眾的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截至5月21日,目前在四川地震災區北川縣、安縣、平武縣等9個縣、10條河流上形成了33座堰塞湖。其中,被水利部抗震救災指揮部前方專家列為1號風險的唐家山堰塞湖,風險等級正在逐步上升,這個已蓄水近1億立方米的懸湖成了下游災民的心頭之憂。

    位於北川縣城上游3.2公里的唐家山,大地震造成大量山體崩塌,兩處相鄰的巨大滑坡體瞬時裹挾巨石、樹木、泥土沖向河道,山上山下的700餘人被整體深埋。滑坡體落入河道后在湔江形成堰塞湖,伴隨河水的上漲,如不採取應急措施,如遇強降雨隨時存在潰壩風險,嚴重威脅下游近7萬名群眾的安危。

    確保唐家山堰塞湖防洪安全成為壓倒一切的任務,但因山體斷裂,不斷滑坡,雖多次派人查看,均無法達到現場探明唐家山堰塞湖的具體狀況,難以掌握準確的水文、地質資料。

    沒有第一手勘測資料,就無法形成科學正確的決策處置意見,綿陽工作組心急如焚。5月16日、17日,工作組一行不顧個人安危,在餘震中徒步進山,終因滑坡滾石不斷,河中滑坡堆積,兩次無功而返。

    河水在上漲、降雨在持續,餘震在發生……

    5月17日午夜,綿陽抗震救災指揮部二樓會議室燈火通明。工作組和來自四川省、綿陽市及水利部的相關專家和負責人正在商討挺進唐家山堰塞壩之路。在查看了衛星圖像資料後分析,他們認為目前只能採取空中飛行。

    與此同時,綿陽市應加強唐家山堰塞湖上游的降雨和來水監測預報;抓緊清理北川縣城以下河道中的滑坡堆積體;建立監測點,24小時不間斷監測流量變化;做好下遊人員轉移預案;抓緊轉移上游可能淹及範圍內的人員等項工作。

    工作組還火速與水利部水文局聯繫,緊急調撥ADCP測流儀器支援綿陽市實施水文觀測。

    20日下午,水利部抗震救災前方領導小組組長、水利部副部長矯勇、水利部長江委員會主任蔡其華帶領的專家組終於乘坐直升機到達唐家山堰塞湖上空,通過4個小時的空中觀測帶回壩體的初步情況。

    然而,實地勘察仍是必不可少的環節。21日10時15分,兩架載有20餘名水文、觀測專家和武警水電部隊官兵的直升機從綿陽機場直飛唐家山堰。

    從機艙的舷窗往下看,山河破碎,滿目瘡痍。不久,一個波光湛藍的巨大湖泊映入眼帘。

    由於唐家山堰塞湖壩體上沒法降落,在距離地面一米多時,我們逐一跳下。直升機的螺旋槳颳起的強風把不少人吹倒。拍拍身上的泥土,專家們立即投入工作。

    站在堰塞湖壩頂,壩體猶如一座小山,聳立在湔江中。右邊山上,巨石嘩啦啦地仍在滑落,原本滿覆茂密植被的兩岸山體在地震中如刀劈斧砍般被齊齊削掉,成了光禿禿的切面。

    現場勘察之路異常艱辛。從壩頂最高處走到最低處,無路可行,專家們只能攀越陡立的巨石,踩著碎石砂土,鑽過倒立的樹木。看似很近的一段路,我們卻花費了一個半小時,個個都是大汗淋漓。

    據專家現場監測,壩體順河長約803米,橫河最大寬約611米,頂部面積約30萬平方米,由石頭和山坡風化土組成。截至21日17時,庫內水位為716.01米,比20日上漲了2.55米,相應容積為0.977億立方米,上下游水頭差為52米。

    返回綿陽后,根據第一手勘測資料,水利部抗震救災前方領導小組水利專家迅即與四川省、綿陽市和武警水電部隊研究商討,初步拿出了應急處置方案,並迅速上報國家防總、水利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3: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